呂虹海
臨床路徑在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呂虹海
525200高州市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路徑對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臨床路徑實施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預后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手術成功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心臟事件及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路徑能有效提高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護理質量,降低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的發生,有利于患者預后。
關鍵詞臨床路徑;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護理質量;預后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9.003
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危險程度高,操作難度較大,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因此對護理質量要求較高[1]。加之近年隨著醫療模式的改變,患者除了注重疾病本身的護理外,對于心理、社會、精神各方面的護理也較為重視,因此術后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法,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2]。臨床護理路徑是指患者從入院至出院的整體護理計劃,是根據患者各方面需求及自身存在的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預防疾病及促進患者康復的一種護理模式[3]。本研究探討臨床路徑對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的影響,旨在為心臟外科患者手術護理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肝腎等臟器功能正常。(2)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免疫功能低下、結蒂組織疾病、嚴重性感染疾病。(2)患有嚴重性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疾病史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將患者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男 20例,女14例;年齡18~74歲,平均(56.31±11.20)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0例,大專及以上9例;先天性心臟病10例,室上性心動過速10例,室性心動過速8例,心房顫動6例。觀察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18~76歲,平均(56.80±11.91)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1例,大專或以上9例;先天性心臟病10例,室上性心動過速 12例,室性心動過速 8例,心房顫動 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疾病類型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圍手術期采用常規性護理干預,由護士遵照醫囑進行常規性護理,無時間限制,并能隨時實施護理活動,做好護理記錄。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由責任護士按照護理路徑表時間順序按時完成各項治療、檢查、護理及健康教育等內容,并填寫好臨床路徑表做好護理記錄,對于未能按要求完成的項目,則分析原因并于24 h內補充完成,由護士長對相關項目進行檢查。(2)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由科室主任、護士長及高年資護士組成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并遵循循證護理理念,查閱相關資料,并根據心臟外科患者特點、護理內容及護理質量相關要求進行調查,通過進行集體歸類、討論及分析,并在此基礎上以整個診療護理計劃為橫坐標,以時間為縱坐標,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具體內容見表1。
1.3觀察指標(1)護理滿意度。患者出院時向患者發放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由患者對護理質量進行評估,分為滿意和不滿意。(2)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及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

表1 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護理路徑表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2.2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對比 例(%)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合理有效的護理管理方式,目前已有不少的文獻表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將有利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4]。臨床路徑通過針對特定診斷及治療制定了具有時間性及順序性的護理操作計劃,不僅能有計劃、主動地規范護理工作,而且能促進患者及其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使護理工作能有序進行,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護理滿意度及工作負擔[5-6]。
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是心外科難度較大的手術,患者術后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護理難度較大[7]。為了更好地提高護理效果,本研究對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結果顯示,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預后優于對照組(均P<0.05),從而表明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提高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術后護理質量,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分析其可能原因如下:(1)臨床護理路徑加強了與患者間的溝通,讓患者能更好了解住院時間、治療護理措施及康復計劃,可為患者提供高效、規范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改善患者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認知程度及信任感,從而促進護患間的相互配合,提高患者主觀能動性,確保護理工作能順利進行,提高了護理質量[8]。(2)傳統的護理工作模式要求護士每天填寫護理記錄清單、健康教育表,且健康教育內容及護理記錄相似的內容較多,增加護理人員不必要的工作負擔。此外,傳統的護理記錄方式常以常規文字描述為主,使護理記錄內容隨意性及主觀性較大,加之護士長期執行醫囑,容易出現護理內容的遺漏及疏忽,從而導致護理差錯,不利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容易導致醫療糾紛[9]。臨床護理路徑表體現了連續、動態的護理過程,能將其相對應的護理路徑表記錄單與健康教育表結為一體,對何時接受怎樣的檢查及護理,病情到達怎樣的程度有較為全面的認知[10]。(3)臨床護理路徑表使護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同時能有效避免重復護理的發生,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提高護理效率及護理質量,有利于降低意外風險事件的發生,促進患者預后,提高患者滿意度[11]。
綜上所述,臨床路徑能有效提高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護理質量,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有利于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徐淑儀,曾秀儀,何建明,等.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的護理配合[J].臨床醫學,2012,32(3):124-126.
[2]陳如紅,許美芳.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整體護理干預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5):129-130.
[3]胡經文,劉美麗,王文茹,等.臨床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康復隨訪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593-596.
[4]范曉華,曹岳蓉,劉洪珍,等.臨床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術后心臟康復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0):2684-2686.
[5]唐福愛,季金枝.臨床路徑對出院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效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526-527.
[6]楊麗娟,李榮,周淑英,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對心臟康復療程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7):863-865.
[7]鄒旭,潘光明,盛小剛,等.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臨床路徑多中心實施效果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6):741-746.
[8]李炯佾,楊呈偉,張浩,等.臨床路徑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病案,2014,15(5):26-27.
[9]謝青路,孫冬.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的護理特點及重要意義[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8):171-172.
[10]徐冰仙.臨床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復期心臟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4,35(9):953-954.
[11]李玲玉,趙惠芬.臨床路徑在心臟起搏器安置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中華護理教育,2012,9(6):261-263.
(本文編輯陳景景)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surgery unde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LV Hong-hai(Gaozhou People′s Hospital,Gaozhou52520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surgery unde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Methods: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to select the records of 68 cases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cardiac operation unde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pathway implementation nursing.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prognosi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bservation group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nd nurse disputes eent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Clinical pathway can improve the cardiac operation unde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for patient care quality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s advantageous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Clinical pathway;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Cardiac surgery;Nursing quality;Prognosis
(收稿日期:2015-10-10)
呂虹海:女,本科,主管護師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