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電商經濟是效率和公平的完美結合嗎

2016-06-22 07:22:18雷,張
當代經濟科學 2016年3期
關鍵詞:效應經濟發展

韓 雷,張 磊

(湘潭大學 商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電商經濟是效率和公平的完美結合嗎

韓 雷,張 磊

(湘潭大學 商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利用2002—2013年中國省際動態面板數據,運用系統GMM方法從消費、生產和分配三個角度對中國電商經濟的效率與公平特性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電商經濟能促進人均消費增加,并使得消費跨區域集中;對私營工業企業具有市場開放效應,并帶來企業運營效率(具體表現為營業收入和利潤率)的提升和區域經濟的集聚發展;雖然增加了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但也使得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且無法降低居民失業率。因此,電商經濟的效率毋庸置疑,但其公平性受限。

電商經濟;效率;公平

一、問題提出

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包括B2B和網絡零售)達到約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商務部電子商務司的測算結果,詳見http://it.people.com.cn/n/2015/0122/c1009-26428930.html。;其中網絡零售額達到2.79萬億元,同比增長49.7%*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結果,詳見http://www.199it.com/archives/323218.html。。從網絡零售額來看,中國是全世界名副其實的第一電商經濟大國,其占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0.73%。電商經濟發展帶來了中國經濟結構的新變化。例如,電商大省、電商中心城市、電商村*根據阿里研究院的數據,截至2014年12月,中國已發現211個淘寶村、19個淘寶鎮,以淘寶村為代表的農村電子商務正深刻改變著中國農村面貌。不斷涌現,發展電商經濟已成為不少地區經濟領先或趕超的重要戰略規劃。隨著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有了更大提升空間。新興電子商務產業的崛起和傳統產業的電子商務化轉型在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中將起到越發重要的作用。

電子商務經濟(簡稱電商經濟)與單純的電子商務活動不同,它包含的范圍更加廣泛,主要是指具有電子商務屬性的經濟活動的集合,包括電子商務應用、電子商務服務、電子商務相關互聯網基礎設施和電子商務相關互聯網設備制造等四個部分。隨著電商經濟的不斷發展,它以不同的形態與方式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因而也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從現有文獻來看,電子商務活動對經濟的影響,有兩個特性是學者經常提到的。(1)電商經濟是“高效性”經濟活動。諸如電子商務與貿易[1-2]、企業運作成本和績效[3-4]、市場結構和產業結構[3,5]、網絡商務投資[6]、物流服務[7]、宏觀經濟增長[8]等關系的研究,都表現出較強的正向作用。從更廣泛的視角看,關于互聯網與傳統企業再造[9]、商業模式創新[10]和流通組織重構[11]等關系的研究也無不體現互聯網的“高效性”。(2)電商經

濟是“公平性”的經濟活動。電商經濟是人人參與型的經濟,是一種共享型和普惠制的發展[9],這不同于以往的創新——只掌握在少數科技精英手中,因而電商經濟的發展將惠及每一個社會成員。從這兩個角度看,電商經濟可以看作是經濟“革命”,而且是兼顧效率和公平的“新革命”。需要指出的是,現有文獻的分析邏輯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分析,并且往往只分析了某個方面的影響,缺少把電商活動納入到電商經濟的范疇進行“整體”和“過程”效應分析。從整體上來看,電商經濟真的如人們所言,既是效率的代表也是公平的體現嗎?這就需要重新構建分析框架,站在更為宏觀的視角來分析電商經濟對經濟系統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將構建新的整體分析框架,從“電商經濟—經濟系統”這一角度系統深入地回答這一問題。

從中國整體來看,若充分利用好這次“革命浪潮”,將進一步發揮中國經濟的后發優勢,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趕超”。但是,如果不能客觀地分析電商經濟對經濟系統的真實影響,那么就不利于發現當前電商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可能使得中國當前大力推進的電商經濟發展戰略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礙于進一步探究電商經濟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因此,為了推進電商經濟的科學發展,回答上述基本問題就具有較為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理論分析及研究假說

(一)分析框架

研究對象的說明。本文研究的是電商經濟對經濟系統的影響效果。電商經濟是整個經濟系統的一部分,是一個子系統,不是某項經濟活動,而是多種經濟活動的有機結合。從性質與類別構成的角度看,經濟系統可分為電商經濟和非電商經濟,非電商經濟即通常所說的傳統經濟。電商經濟是經濟系統中的一個增量,其影響既可能源于自身新特性對整個經濟系統的影響,也可能來自于其對傳統經濟的影響。本文將不對這兩種影響進行區分,而主要看經濟系統由于電商經濟的存在而表現出的新變化。

影響機制的說明。經濟系統構成雖可分為電商經濟和傳統經濟,但二者運轉過程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把社會生產總過程分為四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新古典經濟學將其分為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兩大市場同處于均衡狀態則實現了一般均衡。本質上這兩種分法有著內在邏輯的一致性,都體現了要素形態的轉變和最終的消費形態。由于交換和消費(含生產性消費)往往同時發生,在現實中難以區分,因此本文把經濟系統的運作流程分為生產、分配和消費三個環節。電商經濟對經濟系統的影響在這三個環節也將有所體現。三個環節本身是有機聯系、互相影響的。但如果分開來看,生產更多體現了企業效率,消費更多體現出市場范圍和市場效率,而分配更多體現了對要素的激勵,是公平的體現。同時,分配的前提是參與生產,公平也在生產參與度中有一定體現。因此,對生產和消費的影響更多體現為對經濟效率的影響,對分配的影響更多體現為對經濟公平性的影響。在具體分析中,這里將從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的消費環節出發,再分析生產,最后分析分配。本文分析框架用圖1表示。

圖1 本文的分析框架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二)電商經濟對消費的影響

電商經濟對消費或交換的影響最為顯著,也是人們平常感受最多的。電商經濟的出現,第一次實現了跨越時空約束的信息匹配,系統地影響著商品交易的空間、時間、種類、速度和流程,大大擴展了商品的市場范圍,增加消費量[9]。需要指出的是,電商經濟擴大市場范圍的效益來自于市場交易成本的降低,這種交易成本節約主要是指信息匹配成本而非物流成本的降低。電商經濟構造的“點對點”匹配,促成了需求和供給的自我實現,但“點對點”的物流顯然沒有規模經濟。這也就是電商經濟背景下物流要求提高的原因。本文把電商經濟通過降低信息匹配成本而擴大市場范圍,從而提升消費量的效應定義為“消費擴大效應”。在此效應基礎上,電商經濟對消費的配置結構也有影響。電子商務貿易對傳統的實體貿易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這種配置的改變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線上消費對線下消費的純粹替代。電商消費取代了部分傳統市場消費份額,這種替代并不會增加區域的總消費額。二是電商市場跨區域的消費替代。由于信息匹配成本的降低,將本屬于區域外的消費“拉入”本區域的可能性增加,進而增加本區域的消費。本文將電商經濟發展促使區域外的消費向當地流動、聚集的重置效應稱為電商經濟的“消費配置效應”。基于此,本文提出:

命題1:電商經濟的發展帶有明顯的消費擴大效應和消費配置效應,帶來當地消費規模的擴大和消費區域的集聚。電商經濟越發達的區域,消費規模越大,成為全國消費的熱點區域。

(三)電商經濟對生產的影響

從市場進入來看,電商經濟可以改變市場結構,降低企業的市場進入門檻。在全球化的商業競爭環境中,電商經濟能彌補中小企業在企業規模上的劣勢,給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就是說,電商經濟的發展使得市場向更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打開了“大門”,本文把這種降低企業市場進入門檻的效應定義為“市場開放效應”。但“市場開放效應”的出現并非必然,也不是持續的。電商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技術依賴和用戶依賴,從而可能導致兩種壟斷。一種是技術壟斷,主要是基于電商經濟基礎設施和設備制造的壟斷;另一種是用戶壟斷,電商經濟可能被掌握眾多用戶資源的大平臺運營商控制。用戶壟斷帶有一定的自然壟斷性質,難以打破。因而中小企業在參與電商經濟時,往往依附于某一電商平臺,屬于低層次的參與。市場開放效應可能在電商經濟發展初期顯示出較高的正效應,但隨著電商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各類電商平臺的建立,這種正效應可能逐步縮小,變為低層次的市場開放。從企業內部來看,電商經濟也大大提高了企業效率,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從傳統的營銷和生產事物中擺脫出來,專注于創新,做到一切都極致化[9]。電商經濟降低了內部交易成本特別是信息傳遞成本,并使企業的最優權威分配向相對集權方向轉變,這種組織結構的變化能給企業帶來規模經濟效益、市場力量加強、內部競爭減少、監督成本降低等績效[3]。順應電商經濟發展潮流,企業可以專注于創新,提高經營效益,本文把這種效應稱為“專注創新效應”。從產業或區域來看,電商經濟帶有較強的外部效應,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的擴散,新經濟形態下將帶來設備制造、互聯終端、基礎設施方面的技術提升;二是創新文化的培育,電商經濟是內外部價值共享和社群型的經濟,大大降低了知識交流成本,提升創新、創業文化,帶來區域創新文化的繁榮。在一定意義上,電商經濟是一個創新集合體。這兩個特性是電商經濟創新外部性的集中體現,本文把這一效應稱為“知識溢出效應”。依此邏輯,本文得出:

命題2:電商經濟的發展初期帶有明顯的市場開放效應,使更多的中小企業加入到市場中,但后期可能表現出低層次的開放效應;企業可以利用電商經濟帶來的專注創新效應,提升運營效益;電商經濟也具有較強的知識溢出效應,這有利于企業的集群發展、集聚發展。

(四)電商經濟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電商經濟是人人參與型經濟,所創造的價值也可以人人共享。在電商經濟的時代背景下,人人都是自企業、自媒體、自結社、自金融,甚至可以稱為“個人帝國主義”[9],個體的參與度大大提高。本文把這種人人參與帶來的收入提高稱為“參與效應”。盡管電商經濟相對于較成熟完善的企業組織來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進入門檻,但對于社會弱勢群體或較落后地區來說則不然。電商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相對完善的互聯網基礎、物流基礎和人才基礎。因此,其短期收益可能集中在發達地區[12]。對電子商務利用程度的差異會導致全球性貧富差距的惡化[13],因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有“數字鴻溝”,甚至很多國際性組織都在倡導如何化解不同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以促進均衡發展。本文把由于對電商經濟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帶來的收入不平等稱為“門檻效應”。從消費角度來看,電商經濟大大提高了用戶的地位,電商平臺的競爭更多是用戶的競爭。電商經濟的發展將較大程度地壓低生產者的剩余,增加消費者的剩余,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4]。本文把這種由消費負擔降低帶來的收入提高稱為“消費者剩余效應”。從勞資分配格局來看,一方面電商經濟提高了高級勞動者特別是創業團隊的談判地位,有利于提高技術團隊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電商經濟環境下的創業,特別是有重大創新性的創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點,使得初期投資人的地位提高。大多數風投基金都會介入企業的運營管理,大部分收益往往被資本方獲取。這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電商經濟對勞資分配格局產生不確定的影響。由此,本文提出:

命題3:電商經濟的發展帶有較強的參與效應和消費者剩余效應,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但也帶有一定的門檻效應,更大幅度地提高發達地區居民的收入,從而拉大收入差距。

綜上所述,電商經濟能通過多種效應或機制影響消費、生產與收入分配,圖2通過分析其相應效果并作出了關于效率與公平的初步評價。

圖2 電商經濟發展的經濟效應分析

注:“+”表示具有正向促進作用,“-”表示具有負向抑制作用。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三、實證思路、變量設定和統計描述

(一)實證思路

實證對象和基本模型。本文的實證內容將圍繞上述三個命題展開。命題1集中關注電商經濟與消費規模和消費集中的關系;命題2主要關注電商經濟與企業參與市場數量、企業效率及企業集聚特性的關系;命題3主要關注電商經濟與不同群體收入增長及收入差距的關系。可以設定基本模型如下:

yit=α+β1·xit+β2·zit+μit

(1)

考慮到電商經濟發展的動態性,加入滯后變量,模型變為:

yit=α+γ1·yi,t-1+…+γp·yi,t-p+β1·xit+β2·zit+μit

(2)

實證過程和方法。本文將在不同維度和指標下,分別利用模型(2)進行回歸。首先,把這三個命題分為消費、生產和分配三個維度。其次,每一個維度又對應不同的因變量考察指標,找到合適的細分因變量。由此針對細分指標分別利用模型(2)回歸,據此綜合評價電商經濟與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對于模型(2)的估計,可以利用動態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對于一般面板數據,可選取固定效應或隨機效應模型估計,但如果是個體數量較少而時間期數較長的數據,就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動態效應,特別是應用宏觀數據時不同周期階段的反應[15-16]。為克服模型(2)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選擇廣義矩估計(GMM)方法。在具體回歸中,將分別使用面板數據分析的固定效應(FE)模型、隨機效應(RE)模型和系統廣義矩估計(Sys-GMM)等三種方法進行回歸。為了更好地觀察自變量的相對變化對因變量的絕對影響和避免電商經濟發展的邊際遞減效應對模型顯著性的影響,對模型中的自變量取了對數。模型(2)就轉變為一個半對數模型,如下所示:

yit=α+γ1·yi,t-1+…+γp·yi,t-p+β1·lnxit+β2·zit+μit

(3)

(二)數據來源和變量設定

數據來源及說明。本文所用31個省份數據的時間范圍是2002-2013年,主要來源于中國公開的調查統計資料: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其中2002-2004年城鄉人口數據和2002-2006年社保支出數據由《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數據補充。所用數據基本屬于宏觀層面,微觀數據較少,這可能部分影響了本文的說服力。但這一數據也有其優勢,一是相對來說比較真實、權威,有較高的可信度;二是相對于掌握在各個電子商務企業的數據,此類數據獲取成本較低、覆蓋面更寬,包含了不同企業的電商數據;三是數據統計口徑公開且一致性強,不同學者可進行重復檢驗,更具開放性,進一步增加結果的可信性。

因變量的設定。根據上述三個命題,把因變量分為消費、生產和分配三個維度。

首先來看消費維度因變量的設定。消費維度下有消費規模和消費集中兩個指標。電商經濟下消費的一個特點是可以突破時空限制,當地消費和異地消費都大規模存在。現實中的統計年鑒并沒有區分當地消費和異地消費,但可以觀察當地的零售額。如果電商經濟可以拉動消費,必然影響企業的零售額,因此本文通過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per_asrg)來考察當地消費規模的變化。消費集中也可以利用這一變量,只需要轉換為測度集中度的指標即可,由此引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區位商。考慮到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與經濟規模和第三產業發展的高度相關性,此處考察兩個區位商:一是基于GDP占比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區位商(prop0),二是基于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區位商(prop)*其計算方式為:某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比/該省GDP與全國GDP之比;后文中,基于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區位商=某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比/該省第三產業增加值與全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之比,基于GDP占比的私營工業企業個數區位商=某省私營工業企業數與全國私營工業企業數之比/該省GDP與全國GDP之比。。

生產維度因變量的設定。生產維度主要關注企業參與市場數量、企業效率和企業集聚程度。參與市場的企業包含了不同產業和不同類型的企業。從生產角度來看,更應該關注工業企業的數量,從而考察電子商務對商品生產拉動和市場開放程度的影響。私營工業企業的多少是這一方面的集中體現,本文將用私營工業企業個數(人均)(privat_ent)來考察企業參與市場數量。企業效率方面,選取通常意義上的私營工業企業營業收入(人均)(privat_inc)和私營工業企業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profit)來衡量。在此基礎上,本文也將分析企業數量的空間集中,這主要通過私營工業企業數量的區位商(prop_ent0)來分析。

分配維度因變量的設定。分配維度主要關注不同群體的收入增長及其收入差距。從當前來看,城鄉二元分配是中國收入分配問題研究的長期熱點。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分別代表了中國分配過程中的優勢群體和弱勢群體,分別考察這兩者的收入變化將較好地說明電商經濟發展對不同群體收入的影響。失業率的變化能說明弱勢群體是否由于電商經濟發展而更多地參與到經濟系統中來,是起點公平的體現,而收入差距更多體現了結果公平。根據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本文選擇城鎮登記失業率(unempl)、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rb_inc)、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rur_inc)來分析不同群體的市場參與度和收入變化情況。城鄉收入差距構成了中國收入差距來源的70%,因此選擇城鄉收入差距(chaju)來分析收入差距的變化。

自變量的設定。實證分析的難點之一就是對電商經濟發展程度進行測度。電商經濟發展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主營電子商務類企業的發展,比如天貓、京東等電商企業;另一個是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化,如傳統制造企業電子商務化的銷售和采購等[10]。直接采集這兩方面數據的難度相當大,可能也沒有合適的可用數據。因此給電商經濟選取合適的代理變量。電商經濟使得實體經濟向信息化過渡,但還是要與實體經濟相聯結,而這個聯結點就是物流,因為流通過程處于產業價值創造與信息傳遞的核心環節[17]。若電子商務都要經過物流配送這個階段,那么本文就可選取與電商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物流業發展程度作為代理變量。與電商經濟密切相關的物流,主要是快遞。正是通過快遞,電商經濟的虛擬產品才轉變為了用戶手中的真實商品。因此,選取人均快遞業務量*快遞業務量是指各省快遞運營商收寄的快遞業務總數量。(per_deli)作為電商經濟發展程度的代理變量*不可否認,這一代理變量并不全面。一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可能與快遞沒有關系,而只是信息的轉換;二是B2B類電商,雖然需要物流配送,但更多的是集中配送。假設發展電商經濟是一種理念,可以在區域內擴散,那么某類電商的迅速發展,就意味著其他類型電商的發展。因此,基于快遞業的電商發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電商經濟的整體發展。。

控制變量的設定。在分析不同維度因變量時本文根據現有文獻對相關變量進行了控制。在消費維度控制了經濟發展水平(per_gdp)、受教育程度(high_edu)、城鎮人口占比(urb_pop)、勞動人口占比(work_pop)、社保支出(ss_exp)和物價指數(cpi)[18-19];在生產維度本文控制了經濟發展水平(per_gdp)、受教育程度(high_edu)、私營工業企業稅費比例(privat_tax)、人均儲蓄存款余額(per_save)、人均鐵路營業里程(railroad)和城鎮人口占比(urb_pop)[20-21];在分配維度本文控制了經濟發展水平(per_gdp)、受教育程度(high_edu)、人均鐵路營業里程(railroad)、社保支出(ss_exp)和城鎮人口占比(urb_pop)[22-23]。

(三)統計描述

統計描述主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初步分析主要因變量和自變量的特征值,觀察其趨勢,發現這些變量在全國范圍內的變化特征。二是針對中國電商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展開討論,初步考察電商經濟發展和因變量的關系。主要變量的特征值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發現,各個變量中,代表電商經濟發展程度的人均快遞量(per_deli)增長最為迅速,從2002年的不足1件,增長到2013年的6.6件,增長了50倍。電商經濟作為新興經濟,發展極為迅速。從消費來看,零售額迅速增長,2013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接近1.7萬元;但消費的空間集中并不明顯,從基于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區位商看消費的集中則有所增長。從生產角度看,2013年中國萬人私營工業企業擁有數*為便于報告,數據使用時由人均換算為萬人均。有了大幅度增長,是2002年的3.4倍,說明企業市場進入門檻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私營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率都有提高,但趨勢并不穩定。私營工業企業的數量并沒有體現出空間上的集中。從分配角度看,中國城鄉居民的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其中農村居民收入提高較快;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長期保持穩定,平均來看未超過4%,城鄉收入差距有小幅度降低,但差距依然較大,接近3倍。

表1 主要變量的統計描述

注:表格中每個變量第一行數據表示均值,第二行括號中數據表示方差。

接下來,本文將對電商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進行分析。從圖3中可以總結出三個主要特征。一是電商經濟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由左圖可知,電商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的10個省份大都分布在中國經濟核心地帶,比如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中游經濟圈。這說明電商經濟可能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也可能是保持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區域也是中國消費的集中區域、生產的高競爭力區域和城鄉差異較小的區域。二是電商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最為迅速的區域。從右圖可以看出,電商經濟發展高速度和高水平的地區分布有很大不同,電商經濟發展快的省份基本集中在長江流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通過電商經濟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可能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由之路。三是發展電商經濟既可以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也可以彌補區位劣勢。發展速度最快的省份既有浙江、湖北、四川、湖南、河南等區位比較好的省份,也有山西、福建和海南等具有區位劣勢的省份。這就說明電商經濟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本省的區位優勢,也可以突破區位劣勢,打破當地市場的地理限制,擴大市場范圍*值得說明的是,不同區位特征的電商經濟發展形態并不一樣。對于具有區位優勢的省份,其電商經濟更多地基于大電商平臺在當地發展,比如京東、天貓、蘇寧易購、1號店等平臺的物流中心很多都建設在當地,這具有集中、放大效應。而對于有區位劣勢的省份來說,電商經濟的發展更多是基于中小企業或家庭通過電子商務來把商品銷售出去,主要是一種突破效應。。由此可見,電商經濟在保持區域經濟競爭力和發揮區域經濟潛力方面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圖3 中國電商經濟發展水平和增長速度排名前10的省份

注:(1)電商經濟發展以人均快遞業務量代理,發展水平和增長速度分別以2013年人均快遞業務量(件)及其5年(2009—2013年)平均增長速度(%)表示;(2)前者(左圖)排名前10的省份由高到低依次為上海(39.34)、北京(38.68)、浙江(25.82)、廣東(19.79)、江蘇(12.40)、福建(11.80)、天津(5.92)、湖北(3.79)、重慶(3.57)、山東(3.22);后者(右圖)排名前10的省份由高到低依次為浙江(259)、山西(201)、福建(186)、安徽(178)、湖北(171)、江蘇(168)、四川(165)、湖南(164)、海南(153)、河南(147)。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通過數析網(http://www.tjsql.com)地圖繪制。

四、回歸結果及其分析

(一)關于消費的回歸

表2報告了電商經濟發展對消費量和消費集中的影響。可以發現,電商經濟發展會帶來消費量的上升和消費區域的集中。一是電商經濟發展可以刺激當地消費規模的提升,具有較強的消費擴大效應。表2數據顯示,電商經濟每個百分點的提升,可以至少帶來人均消費117元的提升*在匯報中,本文以Sys-GMM的回歸結果為準,下同。。雖然此處還無法確定其拉動消費的渠道,但可以證明電子商務可以釋放消費潛力,對于拉動內需有重要意義[8]。一個合理的推斷是隨著電商經濟的成熟,消費市場將逐步穩定,逐步達到市場的最大邊界。回歸結果顯示的擴大效應說明中國還處于電商經濟發展的快速上升期,依然有巨大潛力。二是電商經濟發展可以帶動區域消費的集中,體現出一定的消費配置效應。

無論是基于GDP占比的區位商還是基于第三產業占比的區位商,電商經濟每個百分點的提升,可以使得消費區位商提高至少0.03。隨著區域電商經濟的發展,消費正在向這些區域集中。這就說明電商經濟構建了一個比傳統產業更大的市場,突破了傳統市場的空間限制。三是電商經濟發展對消費的提升,可以突破原有產業結構的限制。傳統的消費需要第三產業發展的支撐,即要構建消費終端,但基于第三產業的區位商的回歸結果表明,電商經濟帶來的消費集中可以突破第三產業的限制。消費將不再集中于第三產業發達的特大城市。此處可以引出一個預見,即隨著各地電商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細分市場的發展,消費不但會出現區域集中,而且會出現基于細分產品的專業化集中*在傳統經濟中,更多地出現生產集中,但電商經濟將帶來消費的專業化集中。當前,隨著我國電商經濟的發展這類現象已經出現。比如,浙江諸暨是中國最大的襪業產地,之前主要依靠生產來盈利,但電商經濟使其很快成為襪制品的直接消費區域,為生產商帶來更大利益。詳見http://b2b.toocle.com/detail--6171255.html。。即不同的經濟區域,代表不同的消費產品市場所在。

表2 電商經濟發展對消費的影響

注:(1)*、**、***分別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顯著;(2)FE、RE、Sys-GMM分別表示固定效應、隨機效應和系統廣義矩估計;(3)表中5行數據分別表示回歸系數、t統計量、樣本量、擬合優度和Sargan檢驗P值;(4)為了簡潔和突出重點,本表只匯報了自變量的回歸結果;(5)為了便于比較和保持回歸結果的穩健性,每個回歸結果都包含了固定效應、隨機效應和Sys-GMM效應的結果。下同。

資料來源:作者利用Stata軟件計算整理。下同。

(二)關于生產的回歸

表3體現了電商經濟發展在生產維度上帶來的效果。可以發現,電商經濟的發展可以降低企業的市場進入門檻,提升企業效率并增加區域經濟競爭力。一是電商經濟的發展可以顯著提高市場參與者的數量,具有較強的市場開放效應。電商經濟每1%的提升,將會使得每萬人擁有企業數至少增加0.15。綜合當前電商經濟發展年均近50%的增長速度和各省人口總量來看,這一影響非常大。進入市場的企業數量增加,說明電商經濟明顯降低了市場參與門檻,有助于構建平等的、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國電商經濟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市場壟斷格局,尚處于爭奪用戶的初期發展階段。但很多案例說明,“用戶之爭”已經影響著電商經濟的效率*為了爭奪用戶,不少較大的電商平臺都在虧損狀態下經營,比如凡客、京東、當當網等。現在盈利狀況比較好的平臺公司主要是騰訊、阿里、奇虎和百度等電商經濟的先行者。可以預見,主要電商平臺將把控中國電商經濟。這對電商經濟長期的持續發展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騰訊和奇虎依靠強大的用戶平臺,開發的產品多受詬病,但卻大有市場,這在傳統經濟下是很難想象的。。二是電商經濟的推廣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不管從營業收入還是利潤率來看,電商經濟對其有顯著的正向推動作用。這可能來源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電商經濟突破時空限制,帶來了外部市場的擴大,提高了效率[9]。這與上文提到電商經濟可以擴大市場范圍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是電子商務的運用提高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3,8]。三是電商經濟有助于促進區域經濟集聚發展,體現出了一定的知識溢出效應。企業會向電商經濟發達的地區集聚,提高當地經濟的集聚程度。這一方面說明電商經濟的發展可能帶有區域集聚或產業集聚的外部形態;另一方面也說明電商經濟帶有較強的正外部性,有助于匯集不同類型的企業共同發展。也就是說,如果需要集聚企業共同發展,就需要當地經濟向電子商務化轉型,這在現實的園區經濟中已有體現*據阿里研究院《中國電子商務園區發展報告(2014-2015)》,截至2015年3月中國電子商務園區數量超過510個,遍布于29個省市自治區、超過110個城市。在“互聯網+”大潮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園區正日漸成為區域電子商務服務的樞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孵化器、富有活力的知識社區和促進電商經濟發展的政策載體。。

表3 電商經濟發展對生產的影響

(三)關于分配的回歸

從收入維度來看,電商經濟的發展也會帶來收入分配的顯著變化(表4)。一是電商經濟可以提高居民的收入,具有較強的參與效應或消費者剩余效應。在控制了其他變量的情況下,電商經濟每個百分點的提高,可以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300元以上,使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至少提高90元。電商經濟帶來的經濟效益,轉變為了居民收入的提高。然而,平均收入的說服力是值得懷疑的。平均收入的提高并不意味著真正的“普惠”。二是電商經濟并沒有體現出人人參與的平等參與性,而具有一定門檻效應。回歸結果顯示,電商經濟并不會對區域的失業率產生顯著影響,即電商經濟無法改變弱勢群體在就業中的相對地位。在電商經濟這一革命性的經濟變遷中,還是存在著“失意者”。人人參與的電商經濟,可能只是存在使用過程中的參與,而非生產和分配的參與。三是電商經濟可能擴大收入差距。從回歸結果來看,雖然電商經濟可以同時帶來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但城鎮居民收入明顯提高得更多。在控制了其他變量的情況下,電商經濟每個百分點的提高可以導致0.014個單位城鄉收入差距的增加。這可能說明電商經濟這一相對“低門檻”的新經濟,也還是存在一定“門檻”的。主要“門檻”可能有兩個,一個是“電商人才”的門檻,電商經濟發展需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起碼要掌握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應用;一個是基礎設施門檻,相關的信息、通訊和物流設施要配套才能開展電商經濟活動。由于電商經濟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的特點[24],其發展以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電信等基礎設施的完善為基礎,是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四大基本“流”的整合運作過程。農村正是人才和基礎設施的“洼地”,無法更好地享受電商經濟的溢出效應。需要說明的是,此處只用了城鄉對比,但可以據此推斷,那些不具備電商知識的群體,特別是社會上的一些低收入者、體力勞動者等弱勢群體,同樣較難享受電商經濟的好處。綜合這三點來說,電商經濟雖然提升了社會整體的收入水平,但并沒有惠及每個人,特別是弱勢群體和落后地區。從這點來看,電商經濟的發展很可能并未逃脫傳統經濟變遷的軌跡:以高效率性進入經濟系統,迅速占據經濟制高點,但也伴隨著社會不同群體收益和地位的變化。想象中的“人人參與型”電商經濟和“普惠制”發展,并未在實證研究中發現。

表4 電商經濟發展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五、結論及研究啟示

本文基于2002—2013年中國省際動態面板數據,從消費、生產和分配三個角度考察了電商經濟的相關效應,嘗試從不同視角為研究電商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提供證據。本文研究結論與一般認識略有不同。通常,學者認為電商經濟既是有效率的又是公平的,是新型的經濟革命,而本文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發現,電商經濟并未脫離傳統經濟變遷的特征:充滿效率,但有失公平,甚至這種高效率性也可能隨著發展的深入而產生壟斷和禁錮。相關結果概括如下:(1)從消費視角看,電商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當地消費的大幅度提升,并有利于當地成為區域消費中心,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網絡消費可以提供更加廉價的商品,另一方面也是電商經濟打破市場的空間限制和產業限制的表現;(2)從生產視角看,當前中國電商經濟的發展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市場進入門檻,增加區域市場內的企業數目,提升整個市場的效率,也可以提升微觀企業主體的效益,并且這種效益帶有正的外部性,有利于企業的集聚發展,但也不可忽視發展中可能帶來的用戶壟斷和禁錮;(3)從分配角度看,電商經濟可以提升中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但這種收入的提升并不平衡,也不能提升全體勞動者的市場參與度,城鎮居民收入提升的幅度明顯高于農村居民,由此帶來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成為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動因。

本文的研究啟示。效率和公平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而這兩者很可能無法同時實現,經濟增長可能伴隨著這兩者的交替上升。工業革命一開始給人類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效率提升,但也造成了無數境遇悲慘的無產工人,而無產工人的覺醒和反抗,最終開啟了現代社會的大門,經濟也更加繁榮。從這個角度看,電商經濟帶來的公平損失可能是一種必然。很難想象,一個四五十歲的低人力資本的勞動者,能夠充分理解和利用電商經濟來謀取利益。電商經濟的發展也會有其時代的“犧牲者”,這無法避免。但悲觀是不必要的,從社會整體來看,效率的極大改進完全超過了失意者的損失。這樣的論調,并不是讓我們忽視公平——即便為提升效率,今后電商經濟的發展也要更加注重公平。比如,要極力避免電商經濟下的技術壟斷和用戶壟斷,時刻保持市場的公平競爭;加強農村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技術培訓等等。不斷改善的公平性是電商經濟效率持續提升的保障。

[1] 楊堅爭,段元萍. 我國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J]. 世界經濟研究, 2008 (10):37-41,88.

[2] 李駿陽. 電子商務對貿易發展影響的機制研究[J]. 商業經濟與管理, 2014(11):5-11.

[3] 于冰,李政. 電子商務對企業內部權威分配的影響分析: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例[J]. 中國工業經濟, 2006(6):38-43,83.

[4] Lun Y H V, Quaddus M A. Firm size and performance: A study on the us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by container transport operators in Hong Kong[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38: 7227-7234.

[6] Ferguson C, Finn F, Hall J, Pinnuck M. Speculation and E-commerce: 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 11: 79-104.

[7] Morganti E, Seidel S, Blanquart C, Dablanc L, Lenz B.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on final deliveries: Alternative parcel delivery services in France and Germany[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 2014, 4: 178-190.

[8] 李勇堅. 電子商務與宏觀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 學習與探索, 2014(8):102-108.

[9] 李海艦,田躍新,李文杰. 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 中國工業經濟, 2014(10):135-146.

[10] 羅珉,李亮宇.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創造視角[J]. 中國工業經濟, 2015(1):95-107.

[11] 謝莉娟. 互聯網時代的流通組織重構——供應鏈逆向整合視角[J]. 中國工業經濟, 2015(4):44-56.

[12] Terzi N.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mployment[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24: 745-753.

[13] 裴長洪. 電子商務的興起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J]. 中國工業經濟, 2000(10):45-54.

[14] Nakayama Yuji.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It always benefits consumers, but may reduce social welfare[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09, 21: 239—247.

[15] 方紅生,張軍. 中國地方政府競爭、預算軟約束與擴張偏向的財政行為[J]. 經濟研究, 2009(12):4-16.

[16] 程惠芳,丁小義,翁杰. 國際產品內分工模式對中國工業部門收入分配格局的影響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 2014(7):58-70.

[17] 宋則,常東亮,丁寧. 流通業影響力與制造業結構調整[J]. 中國工業經濟, 2010(8):5-14.

[18] 葉德珠,連玉君,黃有光,李東輝. 消費文化、認知偏差與消費行為偏差[J]. 經濟研究, 2012(2):80-92.

[19] 紀江明,趙毅. 中國區域間農村社會保障對居民消費的影響[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3(5):93-97.

[20] 劉和東. 中國區域研發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隨機前沿函數的實證分析[J]. 科學學研究, 2011(4):548-556.

[21] 劉海洋,孔祥貞,袁鵬. 城市宏觀環境如何影響企業微觀效率[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3(2):144-149.

[22] 胡榮才,馮昶章.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 中國軟科學, 2011(2):69-79.

[23] 劉渝琳,陳玲. 教育投入與社會保障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聯合影響[J]. 人口學刊, 2012(2):10-20.

[24] 楊堅爭,周濤,李慶子. 電子商務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研究[J]. 世界經濟研究, 2011(10):40-43,88.

責任編輯、校對:李再揚

2015-12-03

本文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4FJL007)的資助。

韓雷(1983-),山東省濱州市人,湘潭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收入分配、企業理論;張磊(1991-),湖南省長沙市人,湘潭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收入分配。

A

1002-2848-2016(03)-0080-11

猜你喜歡
效應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懶馬效應
今日農業(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区在线看| 久久成人18免费|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久久a毛片| 在线视频97| 亚洲精品图区|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av色爱 天堂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99re精彩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小视频| 久草中文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91九色国产在线|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制服丝袜一区|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日韩无码黄色|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一级毛片高清|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福利视频| 欧美色综合网站|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av在线人妻熟妇|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97色在线|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操操操综合网| 欧美成人国产|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综合成人|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69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亚洲αv毛片|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99精品视频| 亚洲人妖在线|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青草热|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97久久免费视频| 欧美啪啪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九九热在线视频| 国产色伊人| 91亚洲视频下载|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