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川普的勝利,折射出的是互聯網社交媒體對社會生態本身的深遠改變。這是個在移動互聯網下人人都是信息源的大時代,每一個人的聲音都可以被全世界聽到,人與人、個人與組織之間的距離都在飛速拉近。沒有了傳統的喉舌和領袖,每個人的思想和意見通過最新的媒體光速傳播,而互動和反饋就這樣不停的在人與人之間發生,每一次共鳴都能讓這個它變得更響更大,最終成為沛莫能御的一道洪流,代表無數的個人要求與曾經握有強權的組織進行對話。在美國大選這個社會思想與言論的前沿陣地上,新晉的候選人川普正是依靠這種新時代的力量,顛覆著全世界的固有成見。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電競圈,這種新世代的力量亦開始登上了舞臺。
2016年春節剛過的上海,3月的黃浦江畔還泛著絲絲寒意,梅賽德斯奔馳中心就已經迎來了猴年的第一個世界級電競賽事——DOTA2上海冬季特級錦標賽。本土作戰的中國軍團并沒有給玩家們帶來驚喜,歷史最差的戰績讓粉絲們心如死灰。而事情接下來的發展更是讓所有人始料未及。
自稱完美世界員工的網友在知乎“上海特錦賽”話題下的一篇匿名爆料,好似一塊扔進深水里的炸彈,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推動下,掀起了軒然大波。短短半天之內,它就獲得了數十萬的點擊,各大論壇和社交媒體更是瘋狂轉載。雖然很快原答案遭到了刪除,但這并不能抹去它在互聯網上的痕跡。一些熱情的DOTA2愛好者們已經將這些爆料翻譯成了英文,直接發到了V社的郵箱。
最終,這場風波以完美世界總裁張云帆的兩封公開致歉信和DOTA2項目組高管的大換血落幕。也許是特錦賽后完美的既定安排,也許是受到V社壓力后的臨時之舉.但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民意終歸是展示了它的力量.
兩次聲討,兩種結果
其實這并不是玩家和觀眾們第一次聲討電競賽事主辦方。就在上海冬季賽兩個月前,寧夏銀川的WCA世界電競大賽同樣受到了玩家在網絡上的聲討,且方式更加原始而野蠻。
DOTA2是WCA獎金最高的項目,然而主辦方的各種不專業讓這430萬元的獎金失色了不少:由于賽場時間安排不周到,選手們一直鏖戰到凌晨4點,但賽后并沒有安排任何工作人員幫助選手返回十幾公里外的酒店;在12月底的銀川,場館內供暖嚴重不足,連來自北歐國家瑞典的選手S4都出現了嚴重的身體不適;給予選手、解說還有現場觀眾的桌椅、隔音房、電腦硬件等設備都相當糟糕,國外選手Bulldog忍不住在社交媒體上評價WCA為“67萬美元獎金池的比賽和價值1美元的凳子”。
DOTA2玩家和粉絲們的憤怒像雪崩一樣沖刷而至:從WCA百度貼吧“爆吧”開始,各種“飆車黨”開始競相暴走,鬧劇一直延伸到當時WCA比賽直播的彈幕上,滿屏滾動的都是各種神秘的代碼。
玩家們的意思直白而明確:主辦方想用敷衍的工作態度來糊弄觀眾,那他們就要用更加粗暴的方式來惡心這項賽事。
這種帶著幾分稚氣的網絡暴力,最終沒能產生任何效果。玩家們倒是出了氣,體會到了“以牙還牙”的快感,但同時也讓一件本來有理可講的事情變成了自己理虧。賽后WCA官方發表聲明,強調“某些組織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聘請的水軍進行惡意攻擊”使得事情焦點一下子轉了方向。原本的焦點是“WCA是否專業”,變成了“網絡暴力如何制止,是否有競爭者的水軍在攪亂方向”,玩家的網絡暴力最終砸了自己的腳。
這一批“秋名山車神”連同WCA,還有“一言不合就飆車”這些段子,成為了那幾天街頭巷尾的笑談,但是幾天之后它們就被新的更加博眼球更加逗樂的段子所替代。從頭到尾沒有人關心過網友背后嚴肅的目的是什么。像一群無頭蒼蠅一般,他們憤怒的聲音,最終演變成了年輕人魯莽的胡鬧,從頭到尾就沒有被認真看待過。
以更聰明、更有針對性的方式要求對話
WCA的事情結束了,大家很快忘卻了爭論,開始期待下一次中外DOTA2戰隊的碰撞。上海特錦賽是V社改制賽事后,首個在中國本土舉行的最高規格DOTA2賽事,國內DOTA2愛好者可謂是寄予厚望。
WCA屬于大型綜合性賽事,DOTA2僅僅是其中一個項目,組委會或許無法把精力照顧到所有項目。但這次上海特錦賽只有DOTA2一個項目,主辦方還是DOTA2中國代理商,它們是“官方”辦賽。然而對比此前V社辦的官方賽事,如西雅圖TI或者法蘭克福秋季特錦賽,上海特錦賽并沒有贏得參賽選手的口碑,而中國戰隊的糟糕戰績更讓玩家的各種不滿和質疑迅速滋生、彌漫、發酵、膨脹。
知乎上完美內部員工的匿名爆料,成為了第一聲質疑的號角。無數DOTA2愛好者的猜疑和憤怒終于找到了證據與支點,完美DOTA2項目的高管們開始被一個個的人肉,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盛行的當下,那些平時有頭有臉的高管們成為了這些成千上萬力量追逐的獵物,并且分分鐘被扒到體無完膚。越來越多的“內幕”被一點點揭開,毫無疑問這其中有真也有假,但正是這一浪高過一浪、虛實相間的進攻,讓完美世界疲于應付。
事情的高潮是一封英文版的電子郵件。一位(或者幾位)神秘的玩家直接給V社寫郵件反應了事件的來龍去脈。V社是一家有著濃重極客精神,重視選手和用戶反饋的游戲公司。雖然我們已無從知曉V社收到的郵件詳細內容,但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極有針對性的方式,玩家好好道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失望和不滿,并且期待這些意見能夠被認真看待。
即得其勢,又得其時。于是連續兩封公開信道歉,DOTA2項目組管理人員大換血,完美給所有DOTA2愛好者們做出了交代。
“民意勝利”?
雖然此次事件中,玩家算是得到了一個想要的結果,但整個過程中還是充滿了各種偶然因素。相比WCA,完美的官方身份讓他無所遁形;而相比服務器排隊和卡頓這種小問題,冬季賽的故障頻發又無疑讓矛盾在全世界的聚光燈下暴露得更加集中。而最重要的,還是那位知乎上的匿名玩家的長文成為了個爆點。
試想一下,如果此次最早出來爆料的人還是像當初WCA或者更早DOTA2國服無法匹配和延遲卡頓問題時期一樣,把關注點集中在高管們的私生活和戰隊經理的戀情、辦公室的八卦,玩家們還是津津樂道地圍繞男女關系講著亂七八糟的段子,那此事最終將無法控制的轉向“性與謊言”的鬧劇,反而讓當事者更加看輕所謂的網絡“民意”。
而這一次的信息源是一個更加理性的聲音,而在他所引往的大方向上,那些對行業更加了解,更加理性的聲音獲得了“先發優勢”。互聯網上泱泱眾口的涓涓細流開始匯聚,再憑借那些不知名翻譯者的推波助瀾錦上添花,才有了這個可以稱之為“民意勝利”的結局。
然而玩家們對DOTA2項目組團隊沒有私人恩怨,是這次上海特錦賽讓玩家們(同時也是完美和V社的衣食父母)投出了反對票,那就必須有人為此承擔責任,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含混而過。而團隊換血也并不是玩家所要的最終的結果,他們要的終究還是“完美”的比賽。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這次在上海major中國戰隊如果獲得了比賽的冠軍,那篇知乎上的爆料長文能在玩家群體中能引起多少反響呢?
回顧此次事件,即使考慮到這中間諸多機緣巧合的不確定因素,廠商也應對網絡輿論的威力惴惴不安:如果下一次再有類似的問題出現,這些眾口難調的聲音,最終又會演變成什么樣子,這似乎仍然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
不是結束只是開始
等一切平息以后再來回顧這場風波,與其他成熟的競技體育行業相比,總覺得在喧鬧之余,似乎少了另外一些聲音。從始至終,我們都沒有聽到過,那些來自游戲媒體或者業內知名人士自己的聲音。媒體平臺上除了轉載一條條的“爆料”,并沒有一家站出來試圖引領輿論的方向,而眾多的解說或者電競職業圈的從業人士,更是集體失聲。在這個還能動不動就實行“封殺”的草莽小圈子里,解說們早就對行業潛規則有足夠多得了解,況且萬一真的把這款游戲搞砸了,這不是砸了自己的飯碗么?
然而,誰有那么大的能量搞砸一款游戲?玩家?DOTA2職業選手張志成LaNm在WCA結束后曾經發過這樣一條微博:
“賽事的壽命取決于主辦方的初衷以及工作人員的態度。TI1雖然場地只有游戲展一個展臺那么大,但是每一個員工的態度讓我對下一屆TI充滿了信心,TI2和TI3除了驚嘆還感覺選手如此被重視,到了TI4已經可以說是享受比賽了。演變到如今的4大聯賽是有軌跡可循的,同意有位水友的話,下屆還是別有DOTA2了.”
這也許就是為什么V社可以把TI從2011年自己倒貼160萬美金,發展到如今線上門票分成收益超過千萬美元的全球第一大電競賽事的原因。如果在不久的以后,玩家們變得越來越成熟和理性,而到了那個時候,如果完美世界仍然需要V社來給他翻譯那些玩家打出的中文,那個聲音定會掀起更大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