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杯就要打響了,很多球迷已經做好了熬夜看球,白天再補覺的準備,但是熬夜后補一覺就行了嗎?
熬夜補一覺就萬事大吉了?可別想得這么輕松。發表在《神經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首次發現,睡眠不足對大腦造成的損傷是無法通過補覺來修復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西格麗德·維塞表示,“熬夜之后找機會補一覺就行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一次熬夜造成的大腦疲勞感即使經過好幾天的正常睡眠也無法恢復。這種現象意味著失眠可能對大腦造成了長久的損傷。為了驗證這種假設,維塞和她的同事們用實驗小鼠進行了研究。他們為小鼠制定了與輪班工作的人相類似的作息時間表:他們先讓小鼠小睡一會兒,然后喚醒它們,讓它們保持清醒一小段時間;再讓小鼠睡覺,再喚醒,這次讓它們保持長時間的清醒狀態。
隨后,研究人員檢查了小鼠大腦中的藍斑神經元。藍斑是位于腦干的一個神經核團,其功能與應激反應有關。藍斑內的這些神經元被認為與警覺性和認知功能有關。結果顯示,當小鼠輕微缺覺時,神經細胞會合成更多的去乙酰化酶3,這種酶可以保護神經細胞并使它們保持興奮狀態;但是,當小鼠長時間缺覺時,這種代償反應就被關閉了。因此在僅僅幾天的“輪班”式作息之后,這些神經細胞開始加速死亡。 維塞表示:“(長時間缺覺的)小鼠大腦中神經元數目減少了25%。”
“之前人們從沒想過,熬夜會造成不可逆的大腦損傷。”維塞說,現在這種觀點該改改了。
接下來,維塞和她的研究團隊計劃研究已故的輪班工作者的大腦,以驗證動物實驗中的發現。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發現能夠為作息不規律、經常需要熬夜的人提供醫學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