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誠
【摘 要】創作型歌手在流行音樂市場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創作型歌手更是如魚得水,紛紛在各個音樂平臺上嶄露頭角,被大眾認可。更有甚者,部分唱片公司和藝人公司明確指出,旗下的簽約藝人只錄用那些集創作、制作、演唱表演技能于一身的音樂唱作人,發展單一化的人才不予考慮,仔細回顧就會發現,那些生命力非常強的歌星藝人,往往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唱作人。秉承著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如何培養這類流行音樂人才是亟待思考的問題,中國的流行音樂事業起步較晚,一個嶄新的學科需要嶄新的、配套的教學體系來支撐。對創作型歌手除了分別對其進行演唱技能與創作技能的培養,還需要進行音樂制作技能方面的培養,同時,整個新的培養方案中也迫切需要新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創作型歌手;技能培養;教學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217-02
一、創作型歌手培養計劃的學生發現途徑
流行音樂風格眾多,表演形式豐富,講求個性創作,具有易于傳播與展演的屬性。創作型歌手要同時具備演唱與創作能力,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演唱能力,同時具備扎實的音樂修養,然而對于藝術高校而言,在進入大學學習階段前就能同時掌握這兩門學科基本技術的學生并不常見,在流行音樂領域要學習的音樂基本功則更為繁雜;個別藝人公司要求簽約藝人集合音樂制作、創作、演唱技術于一身,能獨立擔當自己專輯的制作人,那如何挑選流行演唱水準與創作技能兼備的學生進行培養呢?
通過詳細的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到,創作性歌手最常見的演出形式是木吉他或者鋼琴彈唱,也就是說,一個創作型歌手必須要兼備的素質是:熟練掌握一門流行樂器的演奏,而且是和聲與節奏都能輕松完成的樂器,比如鋼琴、吉他、手風琴等;我們可以從這樣的思路著手:在具備優秀流行演唱功底的學生中挑選會流行樂器的,或者在具備優秀流行器樂演奏功底的學生中挑選流行演唱能力較強的;至于理論上的基礎問題,學生在通過系統學習流行器樂的同時也基本掌握了流行音樂的基礎知識理論,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專業基礎技術已經在學習器樂的過程中得以解決,進階的知識可以通過我們系統的教學來進行,保證學生的素質,也能確保接下來的課程能順利推進。
當然,這樣的思路并不是唯一的,流行音樂有其大眾性的屬性,只要是會創作、會演唱的歌手都可以進行系統培訓,但是具有流行器樂的技能無疑會在創作學習上獲益良多,流行音樂的制作學習并不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非常好的電腦技術,而是要求通過流行器樂的學習來解決音樂基礎的問題,電腦技術和軟件技術是可以通過學校的資源進行迅速提高的。依照這樣的思路,我們也可應用到創作型歌手的音樂制作技術培訓中去。
二、流行音樂創作型歌手的教學計劃
(一)基礎培養
要成為流行音樂創作型歌手,“創作”無疑是被觀眾認可的最大亮點,創作歌謠體裁最重要的是歌詞與旋律,歌詞要求文學修養,旋律則要求音樂中的旋律寫作理論、和聲理論、曲式結構理論等一系列作曲理論。流行音樂創作的學生當然要開設歌詞寫作課、和聲課、曲式課、配器等一系列課程,除此之外還應有對應的特色專業課程,即流行音樂歷史與風格、流行音樂節奏與律動、即興演唱。
流行音樂的風格流派眾多,以前我們聯想到唱作人時往往只想到民謠彈唱、搖滾樂隊等形式,誠然,創作型歌手通過吉他或者鋼琴彈唱是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然而作為專業的流行音樂創作人才不只需要單一化的創作風格,還需要涉及諸如布魯斯、鄉村、爵士、放克、節奏布魯斯、靈魂、拉丁等等,往往一個風格下會劃分出更多的小風格,如拉丁風格下就存在如博薩諾瓦、倫巴、恰恰、撒撒、探戈等一系列風格,每一種風格又有不同的律動特點、和聲特點等,這就需要學生進行系統分析、系統學習,不只是旋律特點,更要對其音樂呈現中的樂隊配器特點進行系統掌握,這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
流行音樂創作的環境很隨意,在教室、宿舍、路邊等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產生爆發性的樂思,好的樂思產生以后如何整理歸納,需要一些系統學習和科學、迅速有效的發展方法,即興演唱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流行音樂表演中離不開舞蹈的訓練,協調其肢體動作,為舞臺表演打下堅實基礎,為多種風格的表演樹立好的開端。
(二)專業課程設置
1.流行器樂課,核心基礎課。作為重要的表現形式與創作形式,彈唱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所以為創作型歌手開設流行器樂課程是必須的。所有的創作型歌手必須要學習作為一個伴奏樂手需要掌握的所有技術、各種風格下的樂器表現形式、織體與律動。我們需要學生像學習作曲技術一樣,掌握盡可能多的伴奏技巧,在樂思爆發時能迅速配合樂思進行伴奏的呈現,同一段旋律給予的伴奏形式、織體、和聲技術越多,音樂的可能性也就越多,當學生掌握了足夠多的技術后,剩下的就是簡單的選擇問題了,選擇更適合表現音樂的情緒、畫面的技術,這樣創作就更容易出現精品;當然,這樣也對流行器樂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傳授演奏的技術,更要從作品的歷史、藝術性、和聲分析、情緒上著手,多從引導學生的分析思維入手,教會學生用頭腦去演奏。流行音樂的譜例中很少出現固定的鋼琴或吉他譜面,而多是和弦功能譜與風格表示,這就要求學生在系統學習了各個風格流派的特點后,更要掌握各個風格的演奏技巧與核心律動,與我們的專業基礎課相呼應。
2.流行演唱課,核心基礎課。學生作品的呈現需要從自身的表演出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礎內容與普通流行演唱學并無二致,不同之處在于創作型歌手往往需要自己坐在樂器前或手持樂器,對于表現手段有所限制,然而歌者可以更好地的把控自身的演唱情緒與音樂伴奏情緒,教師則要合理平衡。教師更多的是要挖掘學生的潛力、提升舞臺的表現力,讓學生對自己的聲音能力有一個清楚、客觀的認識,對自己擅長駕馭的風格進行深入思考,為創作適合自己的歌曲做好準備工作。同時,流行演唱教師也是學生最終舞臺表演呈現的把關者,責任最為重大,演唱教師也擔負著對學生的舞臺實踐課進行指導的重任,要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形成具有穩定個性的臺風,培養優秀的舞臺應變能力,這樣的舞臺實踐課需要多名學生同時參與、互相學習,并且學會互相指正問題,通過照鏡子一樣的學習來提高。
3.歌曲寫作課,核心基礎課。歌謠體的寫作是學生最需要練習的一種體裁,配合基礎課中的風格認知,由小課老師逐個指導學生的作品,在嘗試練習各種風格的寫作后,融合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流行音樂制作課,核心基礎課,同樣也是小課的形式。流行音樂的市場需求決定了我們的創作歌手再也不能只是完全將音樂風格交由別人主宰的單一旋律作者,而是要具備擔當自己專輯制作人的能力,所以流行音樂制作課必須要進行系統學習,包括流行音樂制作的每一個環節:創作、編曲、錄音、混音、母帶到發行以及唱片的自我商業營銷與推廣。
4.舞臺實踐課、錄音實踐課的配備也是必須的,針對流行音樂創作人的表演形式,在舞臺上的呈現往往沒有課堂上好,許多專業學習音樂制作的學生一旦介入表演會有很強烈的不適應感,覺得自己只要在錄音棚里錄好自己的作品,保證編曲與錄音質量就好,然而創作歌手則必須邁過這道門檻,通過錄音實踐課不僅可以學習到完整的錄音技術、監制技術,同時通過把握自己作品的錄音質量可以提升自信心,為舞臺的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礎。通常流行音樂創作型歌手走上舞臺時容易出現怯場、舞臺表演肢體不協調、高度緊張甚至導致音準發揮失常等情況,往往他們會覺得在舞臺上缺乏安全感,所以在指導過程中,可以從彈唱的狀態開始,學生在表演時有自己非常熟悉的樂器做為“安全依賴物”,可以極大地鎮定情緒,同時掩蓋肢體表演的不協調,這時使用吉他或者鋼琴的演唱可能是純伴奏的,也可以是輔助性的,將歌曲的伴奏帶作為表演的預置軌道(Program)。通過這樣的“藏”在樂器后的表演方式,逐步擺脫對“安全性樂器”的心理依賴,形成成熟的臺風,進而具備獨特的表演魅力。
5.與市場接軌的特色月度考核制度。現在大學生的專業課考核主要由平時授課與期末考試為基本模式,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并沒有良好的機制去刺激,所以將一學期一次的考試拆分為每月一次,這樣一個學期內就有4次小型的考試,每次考試占期末總成績的10%,也就是說平時的4次考試將占到40%的比重,這樣雖然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是也能從作品數量、思考能力上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考核中最重要的是制定一個標準化的市場評價標準,我們可以采用模擬商業市場的方式,統一命題,如改編同一首曲目但是不對限定其風格,或創作固定主題的商業音樂、電影配樂等等,重點在于對音樂制作的理解不同。
三、學生培養目標及方向
創作型歌手的培養,即讓學生成為合格的具備演唱表演能力的音樂制作人,我們最好讓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音樂從創作、編曲、錄音、后期制作到市場發行的全部流程,一位優秀的流行音樂創作型歌手應該具備以下能力:1.能創作歌曲;2.能擅長演奏一門以上的流行樂器,最好是鋼琴和吉他;3.最起碼能獨立完成錄音混音,最好能具備編曲能力;4.具備成熟的演唱表演能力,最好能會舞蹈;5.懂得市場規律,有敏感的商業嗅覺,會包裝自己并營銷自己的作品。我們希望能通過創新改革后的教學體系培養出大量優秀的流行音樂創作型歌手,為中國流行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余政儀,王莉.對當下流行演唱教學模式的成因分析及改進建議[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院報),2014(03).
[2]章崇彬.論藝術類高校中“創作型歌手”的培養[J].傳媒音樂教育,2013(2).
[3]余政儀.德國曼海姆流行音樂學院考察報告[J].人民音樂,2014(02).
作者簡介:
曾 誠(1991-),男,漢族,四川樂山人,碩士學歷,助教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工作單位:四川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