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摘 要】本文通過對343戶由父輩帶養孩子家庭的教養方式現狀進行調查,探討城鄉父母在家庭教養方式存在的差異。研究發現,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結構等多方面的影響,無論在家庭教養觀念還是家庭教養行為方面,農村父母都要落后于城鎮父母。加大對農村地區家庭教育的支持、更新養育者的觀念、加強對養育者養育技能的培訓和指導是改善農村地區父母教養方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城鄉;家庭教養觀念;家庭教養行為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225-02
一、問題的提出
家庭教養方式一直是心理學領域關注的重要課題。家庭教養方式是父母的教養觀念、教養行為及對兒童情感表現的一種組合方式。家庭結構、養育者受教育程度等家庭教育中的靜態變量往往通過家庭教育觀念以及動態的家庭教養過程間接地作用于兒童。城鄉之間由于各種因素如父母學歷、家庭經濟收入等影響了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親子關系是社會關系中的主要關系,親子游戲與親子閱讀關系到親子互動的水平、親子關系的形成與發展,直接影響著兒童的發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湖南省鳳凰地區343戶由父母親自帶養孩子的家庭,抽樣孩子的年齡在3-4歲之間,其中城鎮家庭156戶,農村家庭187戶。采用家長問卷調查的方式,共發放問卷383份,回收率89.6%。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城鄉家庭經濟收入、父母學歷、家庭結構狀況
1.城鄉家庭經濟收入比較。農村的家庭經濟收入明顯低于城鎮地區。城鎮地區50%以上的家庭經濟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而農村地區80%以上的家庭經濟收入為2萬元以下。
2.城鄉父母學歷比較。不管是父親的學歷還是母親的學歷水平,城鎮都要高于農村。城鎮高中及以上的學歷占大多數,農村地區初中及以下的學歷占大多數??偟膩碚f,父親的學歷水平要略高于母親。
3.城鎮獨生子女狀況比較。城鎮獨生子女的比例要高于農村地區,達到76%。農村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比例約各占一半。
(二)城鄉家長對孩子入園的看法
城鎮家庭上幼兒園的比例要高于農村地區,城鄉父母對孩子上幼兒園的觀念也存在差異。城鎮家庭更注重孩子與同齡孩子的交流,其次是學知識;農村父母讓孩子上幼兒園的首要原因是學知識,21.9%的農村家長認為孩子沒有必要上幼兒園。
城鎮與農村地區父母對子女入園觀念的差異,可能與城鄉父母的教育程度以及農村與城鎮的不同的教育觀以及家庭結構有關。今天,中國農村地區早期教育可能存在兩個誤區:一是未意識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只關注孩子的保育如吃穿住行方面;二是把知識的學習看作是兒童成長、成人、成才的工具,忽視了兒童自身發展的需要。而城鎮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相對較高,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多,利于接受新的觀念和思想。另外,由于城鎮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孩子很少有與同齡孩子交往的機會,所以家長會更注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如與人交往)的方面??梢?,城鎮父母不僅看到了教育的工具性功能,也開始意識到兒童主體性的本質。
(三)城鄉家庭教養行為比較
1.城鄉親子閱讀狀況比較。城鎮父母平時陪孩子讀書的時間要多于農村地區??梢?,城鎮和農村地區的父母每次陪孩子讀書的時間基本上在1小時之內,其中城鎮父母陪孩子讀書時間為半小時以上。
城鄉親子閱讀的差異受家庭經濟條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結構等多方面的影響。
家庭經濟條件的生活狀態決定著家庭文化教育建設的投資規模,合理的文化設施、較好的家庭經濟狀況為子女成才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城鎮家庭有能力為孩子購買圖書和玩具,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農村家庭所擁有的讀物量有限,即使有,也大多是幼兒園發的教材。而農村貧困家庭沒有兒童讀物,就更別提陪孩子讀書了。
城鎮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很多家長意識到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同時家長也比較注重自身的教育,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來增長自己的育兒知識。而農村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意識。一方面很多農村家長認為3—4歲孩子還不到受教育的年齡,而且認為受教育應該是在學校中進行的,是老師的責任,重養輕教。另一方面,農村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文化素質和教育素養普遍偏低,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蘊差,無法對子女進行教育和指導。另外,城鎮獨生子女家庭遠高于農村地區,所以對兒童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高于農村,陪孩子讀書的時間也相對較多。
2.親子游戲。城鎮家庭的游戲時間要多于農村家庭。但是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父母與孩子游戲的時間都較少,29%的城鎮家庭和45%的農村家庭父母未與孩子進行游戲活動;將近半數的城鎮和農村家庭父母與孩子進行游戲活動的時間在1小時之內。
這表明,目前城鎮和農村家庭都沒有很好地認識到游戲的內在價值。中國城鄉的家長普遍把讀寫算、語言表達和自我服務看作是在學前應得到發展與培養的最重要技能,而把與成人交往、與同伴交往、自我表達與評價看作是不重要的技能。親子游戲可豐富家庭生活、密切親子關系、促進兒童發展,既有益于成人,也有益于兒童。
四、建議
(一)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的支持
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的貧困地區家庭,由于經濟能力有限,無法為兒童配置某些教育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親子互動的進行。因此,國家和政府應引起重視,加大對弱勢群體的補償和投入,如在農村可以建立一些鄉村圖書館,給家長和孩子提供可閱讀的書籍。
(二)更新養育者觀念,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意識
家庭對于兒童的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家庭教育過程中家庭的教育觀念是實施教育行為的先導,不同的家庭教育觀念將導致不同的教育實踐,進而對家庭教育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從調查結果看,農村家長不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基本缺乏。有的家長比較重視兒童的認知能力,忽視其他能力的發展,有些家長甚至漠視早期教育。因此,幫助農村父母形成正確的家庭教養觀念尤為重要。相關教育部門可以通過育兒講座、農村廣播、發放宣傳冊的方式,宣傳正確的理念,讓家長意識到正確的理念對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根據調查,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有電視,因此,相關部門也可以將正確的育兒理念通過電視節目的方式傳達給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過相關教育部門和家長的不懈努力。
(三)加強對家長教養技能的培訓和指導
相關教育部門要與家長多進行溝通,幫助家長意識到現有教育方式的缺陷(如體罰孩子的負面影響),學習正確的教養方式來提高親子互動。布朗芬布倫納指出:來自一個或多個成人的無條件的愛以及成人必須在家庭及之外的環境中鼓勵兒童并共同參與活動,是兒童發展所需要的兩個必要條件。相關教育部門可組織家長舉行定期的親子活動,給家庭創造親子互動的機會,只有親身實踐,家長才能真正獲得正確的理念,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為;還可以開展教育咨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育兒方面的問題以及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參考文獻:
[1]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95
[2]張莉.貧困地區學前留守兒童入學認知準備現狀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3]Cheryl Wright,Marissa Diener & Susan C.Kay.School Readiness of Low-income Children at Risk for School Failure Journal of Children and Poverty,2000,6(2).
[4]David H.Arnold & Greta L.Doctoroff.The Early Education of Socio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Children.Annual Review Psychology,2003,54.
[5]王君.家庭文化教育探析[J].人口學刊,1995(4).
[6]李連英.農村家庭教育方式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06(2).
[7]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遼寧: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54.
[8]吳斐,孟立軍,陳孝凱.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和中國民族教育對比探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2):127-131.
作者簡介:
周 平(1985-),女,長沙師范學院專任教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學前兒童社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