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和尚、和尚……”只見一群小朋友指著這位阿文老師的服裝歡呼嬉笑,老師裝作有些生氣的樣子,對著這群小頑皮說:“誰叫我和尚,今天我就不給他出場的機會。”小家伙們立馬被嚇得抱拳道歉:“老師,我們跟您開玩笑的,您是我們心中最牛的大腕,我們最喜歡你了!”阿文老師的臉上立即笑開了花。
眼前的阿文老師一身紅色的對襟盤扣衫,佩戴佛珠,頗具中國風。黑框眼鏡下是一張溫和儒雅的面孔,總是笑臉盈盈,47歲的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眼睛不大卻透露著睿智,聲音溫和磁性。
在“文派”藝術培訓中心學習的學生從四歲到五十多歲不等,每個都透露出自信,課堂顯得嚴肅而活潑。創始人阿文老師告訴記者:“之所以叫‘文派,是因為除了教授專業外還能傳播文明、文雅和文化。”
“文派”天下
這所藝術培訓中心分為不同等級的班級,比如口才主持人培訓分為幼兒啟蒙班、青年專業培訓班,以及成年人興趣班。
不同的班級也有不同的教學特色,阿文老師告訴記者:“對于各方面還沒有定型的小朋友來這里學習主要是為了讓他們建立自信、學習表達與溝通;青年班就比較嚴格了,因為他們前來更多地是為了學習一技之長,希望能夠以此來謀求一份職業,比如婚慶司儀;還有成人班更多地是興趣使然,他們很多是退休員工,為了圓自己年輕時候主持、表演的夢想,這里更多的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
在培訓中心的旁邊緊挨著的是一婚典的策劃部,經過詢問我們得知,這就是“文派”培訓班的“前身”。2006年,創始人阿文與妻子一同創辦婚慶公司,憑借良好的口才,夫妻二人先后策劃并主持了上千場婚禮,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作為司儀的阿文開始小有名氣。“后來我覺得主持的市場不只在于婚慶,我發現很多人都有想要學習主持和口才的夢想,這塊的市場也顯現出良好的勢頭。我自己也有一個教師夢就想著怎樣能將這種技藝傳播出去,就創辦了‘文派藝術口才班。”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文派”只是作為一個試點,開始招生,很不景氣。無奈之下阿文請了營銷團隊前來經營,然而兩個月后,營銷團隊的人告訴他:“真的不看好這個項目。”可是阿文自己卻不這么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困難,如果遇到困難就懷疑放棄的話,那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他說。
接著2013年“禽流感”疫情爆發,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很多家長出于安全考慮,不讓孩子出去,“有那么兩個月一直只有一個學生,老師卻很多,大家都有點崩潰了。”一位在這里多年的老師告訴記者:“之后阿文老師就帶領我們上街發傳單,親自跑幼兒園招生,甚至開始實行先試聽后付費、廣場展示等各種活動。情況慢慢開始好轉。當時很多同行都關門了,我們能挺過來原因主要是我們這里的每一位老師都特別有愛心和誠心,哪怕就是一個學生我們也認真地去教學,絕不敷衍。”這位老師目光誠懇地看著記者說。
隨著生源開始越來越好,“文派”主持人培訓班逐漸走上了正軌。師資力量不斷雄厚,除了來自外地聘請的著名講師外,還有一些大學老師和電視臺主持人相繼加入。
阿文老師說:“相對別的培訓機構,‘文派‘不僅教技能,更重視心靈的成長。”這里有一位殘疾小朋友,他是表現最好、最自信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他是前年來我們這里的,他小時候因為一次意外夾斷了手指,性格也因此變得自卑,他剛來的時候也是有一些交流障礙。”經過老師們的不斷鼓勵和引導,并調動其他小伙伴積極與他交流、玩耍,如今這位小朋友已然擺脫了心理陰影。“上次在他們學校的演講比賽里他還獲獎了呢,我們特別感謝‘文派口才班還有阿文老師。”孩子的家長深為感慨。
除了播音主持培訓外,記者還注意到有一些教室放著鋼琴、古箏等樂器,負責人介紹如今這里已經不單是一家主持人培訓機構,也是一家綜合文化公司,其業務除了主持人培訓外,還有各類樂器培訓、編導藝考的副業。另外還承接各種演藝和活動策劃以及影視制作等。
阿文老師的“文派”培訓中心已經在周圍地區傳播開來。談到未來他說:“接下來我們除了全媒體宣傳外,將會相繼展開各種活動,走進小區和廣場、劇院進行文藝匯演和口才展示,讓更多的人了解‘文派,我下一步的預期是希望能夠把‘文派做成品牌,形成連鎖模式。”
主持人的教師夢
阿文老師原名陳文君,1969年出生于陜西省咸陽市,被老師家長認為性格綿軟的他卻在18歲那年踏上了從軍路。憑著刻苦好學,入伍第三年便考上了北京防化學院,成為了軍干,也是在那時培養了他堅毅不服輸的性格。
1993年,陳文君退伍成為了“陜西彩虹彩色顯像管總廠”的一名職工。“他一直口才很好,上臺講話從來都是信手拈來、妙語連珠。”一位曾經的同事這樣回憶起他,幾年間他就從工人一路干到了黨群辦主任。
直到十多年前,一次無意的機會陳文君見到他多年前住在北京的朋友,他告訴陳文君:“現在北京做婚慶很火,你口才這么好還有文化,怎么不試試呢?”這句話點燃了陳文君心里那團不安的火焰。
“一開始他也不知道究竟該怎么做,但是覺得在單位再干下去,日復一日的生活對我來說意義不大,那我就支持他唄。”妻子這樣回憶往事:“然后他就開始參加一些培訓,還去中國傳媒大學集訓了一段時間,加上自己不間斷地訓練,逐漸開始試著主持一些大大小小的綜合活動,再后來上不管多少人的婚禮和舞臺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了。”
近十年來,他們夫妻一同策劃了一千多場婚禮,陳文君也主持了一千多場婚禮、五百多場活動,在西咸地區已然小有名氣。然而這一切似乎離陳文君心中的那個理想還差一些。
“我越來越發現自己心中真正的理想是桃李天下。我認為,只有有一定閱歷和積淀,甚至到達一定年齡的人才能做老師,這也是為什么我這幾年才開始做教育。我覺得教育的前提應該是先育人后教書。”說起理想,陳文君身體前傾,目光炙熱。
記者看到,在阿文老師的課堂上除了專業知識技巧的教授外,還會貫穿一些道德人文理念。比如“是否應該扶起摔倒的老人”、“如何尊敬父母”等話題開展一段演講,再引導教學。
孩子們看到教室有人來訪會熱情、禮貌地問好,并介紹和展示自己。“‘文派的理念是海納百川、智者同行。老師教我們做主持最重要的是要自信,這個自信不是表面的,而是從心里如何堅定信念,感恩父母、老師、社會。”一名常年在這里學習的中學生這樣告訴記者。
當問其為何能與孩子們如此親切時,陳文君微微一笑說:“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我覺得咱們的家長為什么就不能像朋友一樣對待孩子呢?孩子們喜歡‘文派是因為我一直給他們的都是最高分,從未下過95分,要讓他們從心里認可自己、相信自己,這就是他們在這里如此自信的原因。”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小朋友告訴記者:“阿文老師如果想批評你絕對不直接說,他會極力表揚你身邊的那個同學,這樣你就自己會覺得自己做得不足。”
走過風風雨雨,陳文君說自己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父親,是他教會了自己如何堅毅。而最感謝的就是身邊的妻子,不論何時何地都能陪伴他、鼓勵他、開導他,他覺得很幸福!
“現在從事的這份事業才是我想要的,當然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希望我的女兒以后也能做一名藝術老師,不求能有多大名氣,只愿能真真切切有一顆育人之心,能夠傳播文明、文雅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