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家附近出現治安問題,能否及時解決?標準答案:能及時解決。”近日某地進行“社會公眾安全感”民意調查,問卷上附有表示“群眾滿意”的標準答案。據報道,社區工作人員在發放問卷時,還特別叮囑調查對象要按提示的標準答案填寫。
民意調查的本意是尋求廣泛性、真實性的民聲民智,進而為決策層提供工作參考,這是深入群眾、深入一線了解民情的好做法。但近年來,民意調查“被滿意”時有發生。
按理說,一份較為科學的調查問卷,其答案選項,應當體現多元化,往往要設置相互對立的選項。選擇何種選項,全憑調查對象的意愿。否則,調查結果就難以客觀地體現民意,也無法為有效決策提供民意支撐。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可現實中有些民意調查卻漠視公眾表達權,此類附“標準答案”的民意調查,不僅褻瀆民意,浪費資源,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地方或部門不敢直面群眾監督,對自己的工作成效缺乏底氣。而“千篇一律”的答案,也將很難為下一步制定有針對性的對策找到真實依據。
有些地方或部門既想要用改進作風來裝點門面,又怕聽到群眾的真心話,怕聽到批評的聲音,這本身就是形式主義和畸形政績觀在作怪。
常言道,公道自在人心,群眾心里有稈秤。政府的工作成效如何,當由群眾說了算數。要讓百姓說好話,功夫在平時。在民意調查中設定標準答案,企圖包辦民意,粉飾民意,無異于掩耳盜鈴。而以“標準答案”換來的滿意,就算是排名第一,也只會掩蓋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埋下更大隱患。
在民意表達多元化的今天,要杜絕人為操作的“民意調查”,僅曝光還不夠,要馳而不息推進作風建設,徹底根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作風病灶。
要真正得出民心民意的“正確答案”,既要規范各類民意調查,逐漸形成上級部門牽頭、第三方機構獨立調查的工作機制,更要將民意調查造假列入領導干部“一票否決”的范疇,嚴肅懲處那些習慣于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干部,讓民意調查真正回歸體察民意、問政于民的本意。
(摘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