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線緞靿軟靴》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 閱
( 哈爾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
陳巴爾虎短調民歌特色
——以《線緞靿軟靴》為例
張 閱
( 哈爾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摘要】索海固圖勒是陳巴爾虎人民的傳統手工技藝,《線緞靿軟靴》作為一首歌頌它的傳統民歌,充分展現出了陳巴爾虎短調民歌的特色,本文以《線緞靿軟靴》為例,從題材內容和音樂形態兩個方面闡述陳巴爾虎短調民歌的基本特征。
【關鍵詞】索海固圖勒;《線緞靿軟靴》;陳巴爾虎民歌;寶古尼哆
巴爾虎蒙古部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部落,“巴爾虎”常被譯為“居住在富有的江邊平川的人們”。巴爾虎蒙古人主要以游牧為業,隨著不斷遷徙、駐防的滄桑歷史經歷,其中一部分人附清遷至齊齊哈爾、莫日根、布特哈等地,又于1732年被派往呼倫貝爾地區駐守邊境,1919年在呼倫貝爾西北部自建了陳巴爾虎旗。
陳巴爾虎人在不斷的遷徙途中一直與達斡爾、鄂溫克等民族比鄰而居,在對其民族服飾吸收、革新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服飾文化。陳巴爾虎服飾文化中的“索海固圖勒”據考古證明距今已有200多年以上的歷史,是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主要標志之一,2009年《巴爾虎索海固圖勒制作技藝》被納入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固圖勒”為蒙語音譯,可釋為靴子,“索海固圖勒”是陳巴爾虎蒙古人純手工縫制的傳統靴子,制作材料全部取材于游牧生活,穿起來保暖且輕便適合游牧生活,符合陳巴爾虎人生產勞作的生活習慣,凝結了陳巴爾虎人一代又一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拍攝自陳旗民族博物館)
深厚的民族情懷在索海固圖勒的每一個細節中展示出來,靴靿表面繪制的圖案雖然體積不大,卻充分展示了陳巴爾虎人對美的追求,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贊美索海固圖勒和繡靴子的女人的歌曲。相傳在戰亂時期,一位巴爾虎將士看著姐姐為自己縫制的索海固圖勒,非常思念家鄉和親人,于是便唱起了歌頌贊美索海固圖勒的歌——《線緞靿軟靴》又稱《索海鞋》,此歌旋律簡單、朗朗上口,很快在軍隊中流傳開來,并由牧民口頭相傳,一直在陳巴爾虎人民中傳唱至今。
(一)《線緞靿軟靴》的題材內容
《線緞靿軟靴》是一首極具陳巴爾虎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民歌,其歌詞為兩段,譯文為:
線緞靿的那軟靴呦,繡著重疊的八樣圖案;
重疊的八樣圖案,由達力瑪姐那巧手繡成。
密納靿的軟靴,靴靿上嵌飾著圖案;
嵌飾的八樣圖案,由齊布欽女人的巧手繡成。
從歌詞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首以歌頌巴爾虎婦女手工藝精湛為題材的歌曲,索海固圖勒靴靿兩側通常裝飾圓形普斯賀圖案,后跟靴靿則常使用黑、紅、藍、黃、綠色的皮子裝飾云紋、盤腸、回紋、葉形紋等組合的紋樣,紋樣構成獨特,看之古樸且雅致,從對這“八樣圖案”的反復吟詠,巧妙的運用了反復的手法,逐層加深歌曲所要表達的思念與贊美之情。其中歌詞中提到的“齊布欽”是18個陳巴爾虎姓氏之一,原蒙文歌詞中的發音明顯采用了合轍押韻手法,每句歌詞結尾均停留在韻母ei或ao上,具有節奏感和歌唱性特點,唱之能感受到特別的音韻美,如翻譯為漢文就失去了押韻格律。
(二)《線緞靿軟靴》的音樂形態特征

《線緞靿軟靴》曲譜如上所示,按照其節奏節拍的規整程度可看出這是一首典型的陳巴爾虎寶古尼哆,“寶古尼哆”指旋律短小的歌曲,也就是廣泛俗稱的“短調”歌曲。陳巴爾虎民歌中短小的“寶古尼哆”體裁歌曲較多,主要以歌頌愛情、贊美家鄉為主,還有一類諧謔性的諷刺歌曲的歌詞多為即興創作,此曲即為歌頌索海固圖勒和繡靴子的女人。
《線緞靿軟靴》采用3/4拍,節奏規整,切分形式的節奏型運用較多。三拍子節奏型也是陳巴爾虎民歌中最為常見的,陳巴爾虎的先民被稱之為“林中百姓”,歷史上的巴爾虎人一直生存在森林、草原中,過著半狩獵半游牧的傳統生活方式。在陳巴爾虎人民遷至齊齊哈爾、布特哈地區前,清政府早已為他們分配好了生活區域,不得已的狀況下,其中的一部分巴爾虎先民入鄉隨俗開始了適合齊齊哈爾地區生活現狀的農業生產,而另一部分巴爾虎先民則繼續游牧生活。直至后來搬至呼倫貝爾地區駐防,三百多年間,一直與達斡爾族、滿族等民族比鄰交好,自然而然在文化方面受其影響較深,例如典型的達斡爾族扎恩達勒《心上人》就是采用6/8拍這樣三拍子的節奏,講述陳巴爾虎先民苦難遷徙經歷的傳統民歌《多么陰冷》同樣采用3/4拍;因此這可能是陳巴爾虎民歌多為三拍子節奏的形成原因之一。
陳巴爾虎民歌屬東亞音樂體系,采用主音分別為do、re、mi、sol、la五個音構成的五聲調式體系,《線緞靿軟靴》是由do、re、mi、sol四個音構成的宮調式,宮調式在陳巴爾虎民歌中最為常見,陳巴爾虎人在漫長的遷徙歷程中一直信奉著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的傳統思想,直到現今,民間依然活躍著許多的博和烏德根,每年仍然會舉行祭敖包、祭火神等傳統祭司活動。這可能也是形成陳巴爾虎人的審美取向不同于呼倫貝爾其他地區的重要因素之一,陳巴爾虎薩滿神歌多采用宮調式為主體調式,各種體裁的歌曲亦多采用宮調式。
《線緞靿軟靴》全曲由四個音do、re、mi、sol構成,旋律平緩,主要以級進、三度小跳進為主,僅在第五小節有唯一一次純五度大跳,最后結束在主音do上,整首樂曲在五度間游蕩,這也是陳巴爾虎短調民歌突出的特點之一。旋律蘊涵著一個民族或部族人民的審美心理和文化底蘊,陳巴爾虎短調民歌曲調多趨于平緩,旋律線條多成弧形或波浪形發展。陳巴爾虎人世代生活在草原上,游牧生活自由富足,生活安定,到處呈現出迷人的弧線,陳巴爾虎人以悠揚的民歌旋律線條將其自然美景和生活狀態描繪的淋漓盡致。
《線緞靿軟靴》曲式結構短小,四句歌詞同用一段旋律,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相對獨立而又相互依存,屬于并置型兩句體結構,兩句落音為三度音程關系,第一句落音為mi,第二樂句落音為調式主音do。民歌的結構與旋律發展方法是人民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方法,陳巴爾虎人創造了蘊含濃郁民族特征的表現方式,陳巴爾虎民歌一般曲式結構相對短小,多數為兩句體結構,其次也有四句體、單句體和三句體結構,由四句以上樂句組成的多句體結構民歌較為罕見,多為插入引子和插句而形成的。如陳巴爾虎短調民歌《賀格》、《特尼河溪水》、《哈登和碩》均為兩句體結構。
綜上說述,陳巴爾虎短調民歌的基本特征即為歌詞采用押韻的格律,節奏節拍以三拍子的切分型為主,調式體系多為宮調式的五聲調式體系,旋律趨于平緩,曲式結構短小,這些特征都與陳巴爾虎人民多年來的生活方式生存地域和宗教信仰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必然聯系。
陳巴爾虎短調民歌主要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在牧民間流傳,家庭式、師徒式的傳承方式為主,大多數人是受了老師長輩或父母的影響,潛移默化的掌握演唱傳統民歌。蒙古族自古既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滿著音樂,也有著許許多多與音樂密切相關的社會習俗活動,通過聚會的形式,人們也常常通過民歌的方式相互表達祝福和喜悅的心情。陳巴爾虎旗還傭有著一支連續十年被自治區文化廳評為“全曲一類烏蘭牧騎”、“全區十佳烏蘭牧騎”之一的演出團體,陳巴爾虎旗烏蘭牧騎成立于1959年10月,曾多次榮獲國際、國家、省部級獎項,一直推動著成當地音樂文化的發展,每個成員都是一專多能,多年來不斷走訪各蘇木,組織各種形式的演出活動,保留有陳巴爾虎傳統民歌曲目,這對陳巴爾虎民歌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陳巴爾虎旗地區并沒有相應的民歌傳承人,對于民歌的收集工作也推進相對遲緩。希望能在人們逐漸認識到民歌不僅僅是地方歌曲,更是一個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陳巴爾虎民歌擁有備受重視的前景。
陳巴爾虎先民不同于其他蒙古部的歷史經歷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傳統手工技藝和在音樂方面不同的風格,由傳統技藝索海固圖勒創作的陳巴爾虎短調民歌《線緞靿軟靴》,具有陳巴爾虎寶古尼哆的典型特征。由類似《巴爾虎索海固圖勒制作技藝》的諸多項目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們對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化越來越加以重視,對待傳統民歌的態度也有所改觀,陳巴爾虎民歌的發展有著更為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阿日布登:巴爾虎民歌365[M],民族出版社,2010年.
[2]李慧慧:蒙古靴造型藝術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
[3]紅梅:從區域文化琦點看呼倫貝爾巴爾虎民歌 [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碩士學位論文.
[4]紅梅:論巴爾虎民歌的傳承保護與發展[J],龍巖學院學報,2009年2月,第27卷 第1期,50-54頁.
[5]靈芝:關于規范巴爾虎長調民歌演唱風格的幾點建議[J],內蒙古藝術音樂教學與研究,2014年1月.
作者簡介:張閱 ,碩士在讀 學校:哈爾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