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維,張粵湘,胡世武,向 芬,康彥凱,黃飛毅,段繼華,劉紅艷,包小村*(.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湖南 長沙 405;.湖南隆平茶業高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0000)
?
噴施葉面肥對茶樹扦插穴盤苗生長的影響
李 維1,張粵湘2,胡世武2,向 芬1,康彥凱1,黃飛毅1,段繼華1,劉紅艷1,包小村1*
(1.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2.湖南隆平茶業高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摘要:以保靖黃金茶1號為材料,研究了噴施葉面肥對茶樹穴盤苗的根系發育及地上部分生長情況的影響。結果表明:噴施0.05% KH2PO4有利于茶苗芽頭伸長,噴施0.1% KH2PO4則有利于茶苗根系的發育,而在茶苗根系生長期間不宜施用0.1%復合肥。
關鍵詞:茶苗;葉面肥;穴盤;生長
隨著育苗產業的發展,以草炭、珍珠巖、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原料作育苗基質的穴盤一次成苗現代工廠化容器育苗體系越來越受到蔬菜[1, 2]、園林苗木[3]繁育產業的青睞。茶樹常規短穗扦插繁殖效率高,管理方便,能長期有效的保持良種茶樹優良性狀[4],但常規育苗需在苗床補填心土,存在繁育周期長、管理成本高、受自然條件限制等特點[5]。因此,積極開發茶樹的穴盤育苗技術,有利于保護環境,降低勞動成本,促進茶產業快速發展。
茶樹穴盤育苗整個過程中,適宜的溫度、水分、光照以及養分供應必不可少,而適宜的養分,對茶苗的株高、莖粗以及根系發育等幾個出圃茶苗指標尤其重要。目前大部分研究均集中于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茶苗根系生長的影響[4, 6],以及基質配比對茶苗生長的影響[7]。茶樹在扦插后的前期茶苗對基質的養分需求較小,如基質養分濃度過高易造成燒苗現象,而在后期對養分需求較高時,往往由于茶苗密度過大易造成穴盤苗床施肥漏失或多施,影響茶苗生長。
本試驗以保靖黃金茶1號穴盤茶苗為對象,探討噴施葉面肥對其根系發育、株高以及葉色等的影響,為進一步發展茶樹工廠化穴盤育苗提供參考。
1.1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茶樹品種保靖黃金茶1號。
1.2試驗地點與方法
試驗設在湖南省長沙縣高橋鎮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試驗基地智能溫室中進行。
設KH2PO4和復合肥(15:15:15)2個處理,濃度分別為CK:0;處理A1:0.05%KH2PO4;處理A2:0.1%KH2PO4;處理B1:0.05%復合肥;處理B2:0.1%復合肥。
選取均勻一致的茶樹母本穗條,剪切至長約3.5 cm、含有一片成熟葉和一個飽滿腋芽的插穗,插入穴盤的基質中,每孔一株。
基質配制:以草炭:珍珠巖:蛭石=15:1:1的比例混勻,填裝至長×寬=52×26 cm的穴盤中,適度緊壓,每穴盤72孔。
葉面肥處理時期:待80%以上茶苗下切口形成愈傷組織后進行,茶苗扦插后30 d后即可進行處理。
處理方法:以64盤茶苗為一個小區,每處理重復3小區,將配置好的7 kg葉面肥溶液均勻噴施在1小區的所有茶苗葉片上。
田間管理:其他茶苗保持一致。
1.3測定指標與方法
處理后的第30 d,調查各處理茶苗的成活率,茶苗上、下切口的愈傷組織形成率,芽頭萌發率,發根率,統計各處理茶苗的根系發生條數和鮮重,并測量各處理茶苗的最長根長、芽頭萌發長度,各處理調查50個重復樣本。采用葉綠素測定儀(SPAD 502)測定功能葉片的葉綠素相對值,重復10次。
1.4數據分析
采用軟件Microsoft Excel 2010 和DPS 7.55進行統計分析。
2.1不同葉面肥處理對茶苗成活率、發根率的影響
由圖1可知,各處理后的茶苗成活率均在90%左右,較CK無顯著差異;A1茶苗發根率較CK有顯著提高;A2茶苗的成活率與芽頭萌發率較CK顯著提高,其余指標與CK無顯著差異。

圖1 不同處理對茶苗成活率、發根率和芽頭萌發率的影響Fig.1 Different treatments'effect on survival rate, rooting rate and germination rate of tea seedling
B1茶苗的芽頭萌發率較CK顯著提高,其余各項指標與CK差異不顯著;B2茶苗的發根率為42.0%,較CK顯著降低,其余各項指標與CK差異不顯著。
2.2不同葉面肥處理對茶苗發根條數與根系鮮重的影響

圖2 不同處理對茶苗發根條數與根系鮮重的影響Fig.2 Different treatments'effect on survival rate, rooting rate of tea seedling
由圖2可知,4種葉面肥處理中,A2處理茶苗根系條數為5.93條/株,根系鮮重為0.12g/株,兩者較CK均顯著提高,其后依次為A1、B1處理。每株根系條數與根系鮮重變化趨勢一致。
2.3不同施肥處理對茶苗最長根長、芽頭長、葉綠素相對值的影響
由圖3可知,A1處理的茶苗芽頭萌發長度最大,為1.75 cm,較CK顯著增加,其次為B1、A2處理較CK長,B2處理較CK短;最長根長則以A2處理最長,較CK明顯提高,其他處理與CK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的葉綠素相對值較CK無顯著差異。

圖3 不同處理對茶苗最長根長、芽頭長、葉綠素相對值的影響Fig.3 Different treatments'effect on length of longest tea root, length of bud and comparative Chlorophyll value
茶苗插穗在扦插后前期對養分需求較小,養分過量則易死苗。目前人們針對大田茶樹育苗的養分管理研究較多,穴盤育苗肥料施用技術研究較少。本文針對保靖黃金茶1號穴盤育苗的葉面肥施用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茶苗芽頭萌發率在各處理與對照間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芽頭的萌發與植株本身激素水平有關,和外界大量元素濃度的供應關系較弱,而芽頭的長度則差異顯著。
0.05% KH2PO4有利于茶苗芽頭伸長,0.1% KH2PO4則有利于茶苗根系的發育,促進根系生長與根系鮮重的增加,這說明較低濃度的KH2PO4葉面肥溶液更有利于茶苗地上部分的生長,濃度稍高的KH2PO4溶液則更利于茶苗根系的發育。復合肥溶液對茶苗的影響較KH2PO4弱,這可能是由于復合肥為緩釋肥,盡管溶于水,但有部分并未呈離子狀態,影響了茶苗對養分的吸收所導致。
綜上所述,建議在茶苗愈傷組織形成后的發根期間施用0.1%的KH2PO4,根系展開后采用0.05% KH2PO4噴施,0.1%復合肥處理則不適宜在茶苗根系生長期間施用。
參考文獻
[1] 韓素芹. 甜椒穴盤育苗需肥指標的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4.
[2] 費素娥. 番茄、甜椒穴盤育苗基質氮磷鉀養分控制標準的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 2006.
[3] 陳殿奎. 國內外蔬菜穴盤育苗發展綜述[J]. 中國蔬菜,2000(01):9-13.
[4] 李維, 康彥凱, 王旭, 等. GGR7號生根劑對茶樹扦插穗條生根的影響初探[J]. 湖南農業科學, 2012(08): 24-25.
[5] 黎小萍, 陳華玲, 彭火輝, 等. 4個茶樹品種園林化容器育苗試驗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 2014(14): 137-138.
[6] 王雪萍, 龔自明, 高士偉, 等. ABT1號生根粉對茶樹穴盤扦插生根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 2013(11): 277-278.
[7] 王雪萍, 李傳忠, 高士偉, 等. 不同基質及ABT生根粉對茶樹穴盤扦插生根的影響[J]. 福建茶葉, 2010(11): 18-20.
Effect of Foliar Fertilizer on Plug Seedling Growth of Tea Plant
LI Wei1,ZHANG Yue-xiang2,HU Shi-wu2,XIANG Fen1,KANG Yan-kai1,HUANG Fei-yi1,DUAN Ji-hua1,LIU Hong-yan1,BAO Xiao-cun1*
(1.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China; 2.Hunan LongPing Tea Industry Hi-tech Co., Ltd, Changsha 410000, China)
Abstract:The Baojing Golden Tea No.1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oliar fertilizer on plug seedling growth of tea pla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0.05% KH2PO4was advantageous to the sprout of tea seedling, 0.1% KH2PO4was advantageo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 tea seedling. The 0.1%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not suitable to apply to tea seedling during its root growth period.
Key words:Tea seedling,Foliar fertilizers,Plug tray,Growth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25X(2016)01-32-34
收稿日期:2015-07-09
修訂日期:2015-08-19
基金項目:湖南省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2014FJ1006)
作者簡介:李維(1983-),男,湖南岳陽人,助理研究員,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茶樹生態栽培。
*通訊作者:包小村,bxc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