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敬
?
嗓音是我們第二張臉
文/林敬

如果說長相是我們的第一張臉,那么嗓音就是我們的第二張臉!“呼、笑、歌、哭、呻”,無不動人。
“聲音好聽一般是說他的音色(也稱音質)美,頻率、高低、音量都能控制得恰到好處。”作為專門研究嗓音問題的專家,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嗓音咽喉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梅祥勝表示,比如配音演員童自榮,他的聲音明亮而華麗,音色既有金屬的質感,也充滿儒雅的貴族氣質。相反,有些女明星,長相很漂亮,可一開口就是一副“公鴨嗓”,總給人感覺美中不足。如果嗓音在音質、頻率、高低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令聽者感覺很奇怪。這就是嗓音被稱為“第二張臉”的道理!
嗓音固然有天生的因素,但還有許多人的嗓音其實是后天“破壞了的”。比如有些男性在十四五歲變聲期后,還維持在少年期音調比較高比較細的狀態,發出類似于女聲的音調,也就是常說的男聲女調,這實際上是需要治療的一種疾病,醫學上稱為青春期發聲障礙。這類男性往往與他成長環境中女性較多,家長把男孩當女孩養,或男孩本身雄性激素偏少有關。這種情況并非不能調整,可以通過針灸、中藥、推拿、聲音訓練使他恢復正常男聲。同樣,女生嗓子粗也可以通過類似療法治療。
好嗓音不僅是一張動態的名片,還可以反映身體狀況,甚至是臨床疾病重要的指征。北京友誼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李革臨舉例,比如體弱多病的人聲音就會很弱,甲亢患者語速可能會很快,帕金森病患者聲音會很緊很抖,貧血、胃食管患者嗓音會嘶啞,干燥綜合征最先表現的就是嗓子干。
除了器質性病變外,用嗓不當與用嗓過度是嗓子受傷最常見的兩個原因。最常見的是一些職業用嗓者,比如教師、售貨員等。“正常環境下持續用嗓超過兩個小時以上,嘈雜環境里用嗓超過半小時都算用嗓過度,”李革臨介紹,正常說話應使用氣息來說話,而如果一個人說話非得扯著脖子高調喊,或者講話后覺得嗓子干、嗓子疼、嗓子發緊,就必然是用嗓不當了。
一般來說用嗓過度或用嗓不當休息一周最多兩周就能恢復,但如果嗓音嘶啞超過半個月不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就診了。
保護好嗓音,就應合理用嗓。職業用嗓者比如教師,用嗓之前先做個熱身,如閉著嘴哼哼幾聲,講十幾分鐘后停頓一下,做做吞咽唾液的動作,都可以使得喉部肌肉得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