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2016年4月27日,《中國紀檢監察報》以《對制度規定心生不滿,私下聚會對抗組織》為題,報道了一起發生在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的嚴重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的典型案件:
2016年4月9日晚19時,正在值班的溆浦縣雙井鎮鎮長易長生接到該鎮某村紀檢員的報告:巖家垅片區幾名村干部準備集體不參加4月10日鎮黨委、政府組織的工作會議。
原來,該鎮撤鄉并村后,鎮黨委、政府嚴格執行“村財鄉管村用”制度,規定同城不得安排公務接待,所有會議參會人員自行解決就餐、各村自行承擔打印及復印資料相關費用。對此,一些村干部心生不滿。4月9日上午,該鎮鳳凰村黨支部書記楊昌英給云坡村黨支部書記朱世東打電話,提議組織巖家垅片區各村村干部聚會,商議不參加4月10日鎮黨委、政府組織的工作會議。朱世東表示同意。之后,楊昌英、朱世東又分別電話聯系了8個村的11名村干部,約定中午在該縣某大排檔聚會。
當天中午,除兩名村干部在外辦事沒有參加聚會外,其他被通知的人員都參加了楊昌英、朱世東組織的聚會。聚會中,楊昌英、朱世東提議集體不參加雙井鎮黨委、政府組織的工作會議,得到參加聚會人員的響應。
在經過認真調查后,4月26日,湖南省懷化市紀委對此案做出通報:“對非組織活動的發起者鳳凰村黨支部書記楊昌英、云坡村黨支部書記朱世東進行組織處理,免去二人的村黨支部書記職務;對組織、參與非組織活動的楊昌英、朱世東等8人,取消其雙井鎮第十屆黨代會代表正式候選人資格;對楊昌英、朱世東等10人予以立案調查……”
無獨有偶,據懷化市中方縣紀委通報:2016年4月26日至4月27日,中方縣蒿吉坪瑤族鄉老田溪村村委會主任楊理茂違背組織原則,拒絕參加鄉黨代會,并通過非組織活動影響本村其他黨代表參加鄉黨代會,對抗黨委和政府,破壞黨委換屆選舉。縣紀委決定對楊理茂立案調查,責成其所在鄉黨委按程序撤銷其鄉黨代表資格,并對相關人員進行誡免談話。
這兩起發生在懷化市的事件有一個共同特點——搞“非組織活動”“對抗組織”。
近年來,類似于“非組織”這樣的措辭,令公眾印象更為深刻的恐怕是“非組織政治活動”,而這種表述首次出現在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3月18日發布的《人民法院工作年度報告(2014)》中——“教育干警充分認識周永康、薄熙來等人踐踏法治,破壞黨的團結,搞非組織政治活動的嚴重危害”。
而中央紀委初次使用“非組織政治活動”的措辭則是在2015年10月16日。這天,在中央紀委同時通報的4名省部級干部中,有3名涉及“非組織活動”或“非組織政治活動”——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為提拔職務進行非組織活動”;國家安監總局原局長楊棟梁“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進行非組織政治活動,干擾、妨礙組織審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潘逸陽則是“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進行非組織政治活動,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
對于“非組織活動”和“非組織政治活動”的概念,目前雖然沒有權威界定,但通過對通報措詞的分析不難發現,在使用這樣的表述通常伴有“活動”的具體行為,比如,“為提拔職務”“干擾、妨礙組織審查”“不如實說明問題”;再比如,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提及的“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組織考察和黨內選舉中搞拉票、助選等非組織活動”“在法律規定的投票、選舉活動中違背組織原則搞非組織活動”等等。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非組織活動”就是搞小動作,不按組織程序、組織規則來進行活動。“非組織政治活動”則不是一般的“違背組織原則”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此前,很多人誤以為“非組織活動”只發生在少數高級領導干部身上,對普通黨員來說“很遙遠”。現在看來,“非組織活動”指的是一種形式,可以視作那些不按組織程序、未經組織允許的活動行為,而其“活動”的具體內容可以是“政治問題”、拉票賄選、干擾組織審查,也可以是“對抗上級組織”。
比如,上述發生在湖南懷化的兩起事件,均是因對上級黨組織的決定心生不滿而發起的“非組織活動”。
《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拒不執行或者擅自改變黨組織做出的重大決定,或者違反議事規則,個人或者少數人決定重大問題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第六十四條規定:“下級黨組織拒不執行或者擅自改變上級黨組織決定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中國共產黨章程》第十五條規定:“黨的下級組織必須堅決執行上級組織的決定。下級組織如果認為上級組織的決定不符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可以請求改變;如果上級組織堅持原決定,下級組織必須執行,并不得公開發表不同意見,但有權向再上一級組織報告。”
從上述規定不難看出,上級黨組織做出的決定,下級黨組織必須堅決執行,即便有不同意見,也必須按照嚴格的組織程序提出申請,不能根據個人好惡恣意表達情緒、發泄不滿。
除了違反上述組織紀律,“非組織活動”行為的嚴重性更在于違反了政治紀律——《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
《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在黨內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培植私人勢力或者通過搞利益交換、為自己營造聲勢等活動撈取政治資本的,給予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顯然,無論“活動”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只要是搞“非組織活動”,首先就破壞了黨的團結和統一,嚴重違反了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多次強調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重要性,透露出對“非組織活動”的高度警惕和嚴肅要求。在2015年10月新修訂的《條例》中,政治紀律位列六大紀律之首,充分體現了政治紀律的突出地位,強化了紀律的剛性約束。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并且明確提出了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五個必須”的要求,其中一條便是“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違背組織決定”。
2016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再次嚴肅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但有的置若罔聞,搞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團團伙伙,一門心思鉆營權力;有的明知在換屆中組織沒有安排他,仍派親信到處游說拉票,搞非組織活動;有的政治野心不小,揚言‘活著要進中南海,死了要入八寶山;有的在其主政的地方建‘獨立王國,搞小山頭、拉小圈子,對黨中央決策部署陽奉陰違,為實現個人政治野心而不擇手段。”
顯然,任何黨員都不能脫離于組織之外、凌駕于組織之上,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乃是身為黨員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