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建
我是李達副總參謀長辦公室的最后一任秘書。為編纂《李達軍事文選》和《懷念李達上將》這兩本書,我有機會采訪了李達的許多老戰友、老部下。
有一次,我在采訪抗日戰爭時期擔任一二九師司令部機要科科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海軍副司令員的楊國宇將軍時,聽到楊將軍講過這樣一番話:我們的一二九師司令部,很像一所大學。劉鄧首長是老師,我們是學生。可以說,李達參謀長是我們這所大學里最先畢業的好學生。因為劉鄧首長給他出的課題,指揮從林南到安陽的一系列戰役,他都圓滿地交了卷,連打幾個大勝仗。
劉伯承教李達:“敵進我進”
李達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當過紅六軍團參謀長、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后,他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參謀處長、參謀長,1943年10月6日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在此之前,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就已責成李達指揮了蟠(龍)武(鄉)戰役和林南戰役。在1943年7月的蟠武戰役中,李達面對進占太行山腹地山西武鄉縣蟠龍鎮的1500余名日偽軍,調集太行軍區的5個團和八路軍總部警衛團(特務團)參戰,采取圍點打援的戰法,殲滅日軍100余人,偽軍500余人,拔除日偽軍胡蠻嶺、東莊等據點10余處。
1943年8月,劉伯承、鄧小平決定,由李達統一指揮太行軍區、冀南軍區部隊各一部,再加上冀中軍區警備旅,共13個團,在太行山南部的河南林縣(今林州市)地區發起林南戰役。李達采取劉伯承的戰術,先命令與日偽軍對峙的部隊示弱后撤,后在深夜里突然猛攻林縣縣城,再打擊由安陽和輝縣開來增援的日軍。日偽軍被打蒙了,陷入一片混亂,日軍第一混成旅團遭重創,僅徒涉山洪暴發的淇河就被淹死百余人。駐林縣縣城的偽第二十四集團軍前敵指揮部被攻克,偽第二十四集團軍暫編第七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劉月亭負傷逃跑。林南戰役歷時9天,攻克日偽軍據點80余處,殲滅日偽軍7000余人,擊落日軍飛機1架,繳獲山炮1門、迫擊炮20門、輕機槍83挺、步槍3118支,解放人口40余萬,收復了豫北地區的大片國土。
1943年9月,劉伯承離開太行山區赴延安參加整風。臨行前,他把當年六七月間寫就的《敵后抗戰的戰術問題》一文,鄭重地交給了李達。在這篇文章中,劉伯承將自己倡導的“敵進我進”的作戰方針做了概括和解說:“‘敵進我進就是我軍敢于脫離自己的后方,進入到敵人的后方,與廣大民眾結合作斗爭的行動。”李達認真學習后,對劉伯承這一重要的戰術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領會。
1944年初,李達和太行軍區政委李雪峰一起,制定了對日軍進行局部反攻的指導思想。他們利用日軍從晉冀魯豫地區抽調兵力增援太平洋戰場的戰機,根據劉伯承“敵進我進”的戰術思想,指揮太行軍區部隊向日偽軍占領的城鎮和交通線穩步推進,收復榆社、遼縣(今左權縣)、林縣縣城,襲擊了石家莊、邢臺、內丘、馬首、微水等火車站。1944年,李達、李雪峰指揮太行軍區部隊作戰4048次,斃傷俘日軍2456人,斃傷俘偽軍1萬余人,攻克、逼退日偽軍據點和碉堡364個,收復國土4748平方公里,解放人口57萬。
中央軍委贊李達:實行“重點主義”的兵力部署,采取不規律的閃擊行動
1945年1月21日,李達指揮太行軍區部隊4個團另3個獨立營,在冀魯豫區黨校(平原分局黨校)警衛團配合下,于豫北地區發起了道(口)清(化)戰役。道口鎮是滑縣縣城,清化鎮是博愛縣城,日軍第一一七師團、偽軍第五方面軍等部以重兵駐守。劉伯承曾借用中國古代的五行說,把任務、敵情、我情、地形、時間作為五行,稱為“五行術”。李達運用這“五行術”,在戰前動員各參戰部隊做了充分的準備。戰役打響后進展順利,先掃清道清鐵路以南的日偽軍據點16處,并殲滅日軍第一一七師團三九○大隊一部;再進擊道清鐵路以北,攻克馬坊、五里源、百泉等重要據點,并一度攻入輝縣縣城。日軍判斷八路軍下一步必定會乘勢攻打清化鎮東北方向的獲嘉、修武等縣城,連日收縮兵力加強城防。李達發現日偽軍調整部署后,北起新鄉、西至鄭州、東至開封的三角地帶兵力空虛,決心以一部為東路軍,出擊東南方向的原武、陽武(今原陽)地區;一部為西路軍,挺進溫縣、孟縣(今孟州市)地區。到3月下旬,西路軍一度攻入孟縣縣城;東路軍攻入原武縣縣城,爭取原武偽軍300余人反正后,接著乘勝越過老黃河,兵鋒逼近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城郊。駐開封的日軍第一一七師團部感受到威脅,罕見地在大白天關閉了開封城門。
4月1日,李達下令收兵,道清戰役結束。道清戰役的戰果是:殲滅日偽軍2500余人,收復國土20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75萬,并建立起4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打通了太行抗日根據地與新開辟的豫西地區之間的聯系。
4月11日,在道清戰役結束10天后,中共中央軍委在致新四軍、八路軍南下支隊和東江縱隊等部領導人的電報中,肯定了道清戰役的經驗。中央軍委的電報指出:確實弄清敵情,實行“重點主義”的兵力部署,采取不規律的閃擊行動,并加強偽軍工作和展開地方工作等,是道清戰役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日軍不得不承認:“太行軍區的共軍一向被稱為該邊區軍區中的最精銳部隊,該部雖遭日軍掃蕩,但因巧妙運用退避戰法,保持了戰斗實力。”
鄧小平要求李達:“要通過這一仗提高部隊打運動戰和攻堅戰的水平”
1945年5月29日,八路軍總部發出指示,要求華北八路軍各部隊對日偽軍展開更積極的攻勢,發揚頑強與攻堅精神,組織大規模的戰役戰斗。李達堅決貫徹八路軍總部的指示,指揮太行軍區部隊收復了日偽軍占據的晉東南陵川、遼縣、晉城、和順四座縣城。之后,李達與李雪峰、黃鎮等太行軍區領導研究了下一步的攻勢作戰計劃,經北方局批準,準備發起聲勢浩大的安陽戰役。
6月11日,中共七大閉幕,沒有參加中共七大的鄧小平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共中央隨即通知鄧小平到延安出席中共七屆一中全會。正在籌備安陽戰役的李達從部隊趕來為鄧小平送行。鄧小平聽過李達的匯報后說:“要通過這一仗提高部隊打運動戰和攻堅戰的水平。多年來,我們習慣了打游擊戰,可是要獲得最后勝利,光靠打游擊戰不行,還必須學會打正規戰。”
李達調集太行軍區第三、四、五、七、八軍分區部隊和八路軍總部警衛團共9個團的兵力參戰,另調集5個縣獨立營、自衛隊和3萬余名民兵配合作戰。6月29日,安陽戰役揭開戰幕,在李達運籌下,冀魯豫軍區部隊和太行軍區第一、二、六軍分區部隊積極配合,先期在平漢鐵路東側和元氏、獲鹿、贊皇、武安、沙河等地向日偽軍發動猛攻。這一招收到奇效。安陽戰役已經進行了兩天,日軍指揮官仍未能判明太行軍區部隊的主攻方向是哪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上得到李達多方關照的美軍駐太行軍區觀察組,應李達的要求呼叫了駐陜西的美軍轟炸機前來助戰。兩架美軍轟炸機從西安起飛,飛至安陽城上空投彈轟炸了日軍第一混成旅團部。這次轟炸的規模雖不大,卻使日軍大為震驚。因為多年來都是日軍飛機對中國抗日根據地軍民狂轟濫炸,想不到如今他們眼中的“土八路”,竟也有了空中支援。美國空軍配合中共領導的八路軍作戰,這是歷史上少有的一次。
在安陽戰役第一階段作戰中,太行軍區部隊殲滅偽“剿共”第一軍第三旅旅部和第二旅,生擒偽第三旅旅長杜有楨;全殲日軍第一混成旅團士官訓練隊,擊斃兼任士官訓練隊隊長的第七十四大隊大隊長大澤少佐。第二階段作戰中,太行軍區部隊夜襲安陽火車站,炮擊安陽西關,大有攻城之勢。在八路軍的攻勢震懾之下,大批偽軍官兵集體繳械投降。邯鄲日軍見安陽吃緊,出動900余人和幾輛坦克沿鐵路線來援救,剛走到河北、河南交界的豐樂鎮,就因豐樂火車站被太行軍區部隊攻克,而不敢繼續南進。第三階段作戰中,太行軍區部隊攻克鶴壁集、時豐、唐仲,占領平漢鐵路以西的大片地區,破壞了觀臺至豐樂鐵路,拆毀了鐵路沿線的全部碉堡炮樓。
1945年7月9日,安陽戰役結束。戰役一共進行11天,殲滅日偽軍2300余人,擊潰900余人,另有1000余名偽軍反正或投誠;收復國土1500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5萬。安陽戰役勝利結束后,延安《解放日報》報道了安陽戰役的詳細戰況,并于7月29日轉載了李達與《新華日報》(太行版)記者的談話。李達指出:“安陽戰役中,我軍士氣旺盛,動作神勇,組織非常周密,在精神上、物質上完全壓倒了敵人。我軍從游擊戰、麻雀戰進入進攻的野戰范圍,獲得了許多新的作戰經驗。”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李達,一向以人民軍隊的好參謀長著稱。通過他率領太行軍區部隊大舉反攻日偽軍的戰績可以看出,李達不僅是好參謀長,也是優秀的指揮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