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文福建廈門(361000)
?
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縫防控措施探討
張漢文
福建廈門(361000)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用的、用量最多的材料,在結構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用途相當廣泛,例如制備、澆筑、拆模、養護等。正是鑒于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實踐中對其要求和應用的準確度也更高。本研究以某建筑結構工程為例,深入了解該工程概況,探討該建筑工程在使用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技術,并對其優劣勢進行比較分析,研究該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縫控制的方法。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縫
某24層商住綜合樓,總建筑面積3萬m2,主體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7度抗震設防烈度。工程應用C40和C50標號的混凝土,分別應用于樁承臺、地下室、矩形柱、異形柱、梁板、直形墻、直形樓梯。本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以《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驗收規范》、《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等為依據,貫穿于整個結構施工。
混凝土自身具有的某些特性,導致在實踐中混凝土裂縫現象層出不窮。為有效防止建筑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出現裂縫,這里在深入研究所選某建筑工程的基礎上,根據混凝土施工原理,現從混凝土制備、混凝土澆筑、拆模和混凝土養護四個方面,探討在建筑結構工程中對混凝土裂縫進行控制的具體方法,以期為同類工程建設的施工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2.1混凝土制備
混凝土制備是混凝土施工的首要任務,混凝土制備合格是工程開始施工的前提。在建筑工程施工時,混凝土的使用量最多。而商品混凝土由于生產成本、運輸成本較高,導致價格比較高。因此,在全面衡量了研究成本和技術路線之后,本研究決定采用現場配置試驗和現場拌制混凝土的方法。
2.2合理選用原材料
由于建筑工程對混凝土要求比較高,因此制備混凝土前進行原材料的選用就至關重要。為保證混凝土制備的質量,本工程所選用的原材料全部由信譽較高的廠家統一提供,并且在采購前進行了抽樣檢測,在確定檢測合格后才選定原材料供應商。在原材料檢測時,選用標準主要為:①水泥。水泥常見的品種,有硅酸鹽、普通硅酸鹽、礦渣硅酸鹽、火山灰質硅酸鹽、粉煤灰硅酸鹽、復合硅酸鹽幾種,本工程選用指標為52.5 R的普通硅酸鹽水泥。②骨料。工程選用中砂作為細骨料,大約占欲制備混凝土體積60%~80%。③粉煤灰。工程選用Ⅰ級的粉煤灰,其中含有Al2O3等化學成分。
材料檢驗。首先是經過合理途徑購進的原材料,應存放在適宜的環境中,并交由事先分配好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其次,定期對原材料進行檢查和抽樣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存檔以備后期使用;接著,施工時需要使用到某項原材料時,應首先提交混凝土配合比的通知單,由原材料管理小組提供所需材料;最后,稱量原材料需要確定材料控制精度,譬如骨料含水率測定時,要根據天氣的濕度狀況,從用水量中扣除骨料實際含水率等。
圖1 案例工程混凝土的攪拌流程
混凝土攪拌。攪拌混凝土前,提前確定喂料的順序和攪拌的時間,并充分潤濕攪拌筒。本工程總共配備了5臺混凝土攪拌機,其攪拌流程如圖1所示。在以上攪拌流程中,喂料順序是保證混凝土拌和質量的關鍵,同時還需要保證有足夠的攪拌時間,本工程的攪拌時間至少為75 s,坍落度則控制在180~200 mm,初凝和終凝時間分別為4 h和8 h。在出料前,還需要根據設計的混凝土性能指標,對混凝土質量進行測定,確保混凝土制備質量達到100%。
2.3混凝土澆筑
工程混凝土在現場攪拌之后,借助塔吊進行澆筑。工程現場布置了2臺塔吊,澆筑前認真檢查鋼筋和模板工程質量狀態,經復核確認后,開始進行澆筑。
1)自然斜坡混凝土澆筑。工程設計混凝土厚度為1 400 mm,在分段定點的基礎上,循序推進地澆筑,期間為了提高泵車的作業效率,可分別從四個方向往內推進澆筑。
2)筑柱子和墻體時,需要將澆筑高度控制于合理范圍內,但需要兼顧不同部位對集料最大粒徑的要求,否則可能出現混凝土堵塞情況,并導致橫向鋼筋下部存在空隙。
3)混凝土振動增實。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將混凝土灌注進模板的同時,檢查混凝土與模板、鋼筋等的接觸程度,采用振動增實的施工方法,為粘滯混凝土提供自重下流動的空間,尤其是鋼筋間距比較小的位置,應該提高振搗的頻率。振搗過程中,每個振點時間控制在20~30 s,同時防止觸碰到鋼筋和預埋件等。
4)表面控制。由于工程高性能混凝土采用大體積澆筑的方式,因此表面的水泥砂漿比較厚,澆筑時應該控制好澆筑表面,其中包括標高、平整度和密實度,而且表面的路線排布應該均勻,并借助長刮尺刮平和鐵滾筒碾壓,以及在終凝前,用木抹二次壓面,處理表面出現的收縮裂縫。
5)泌水控制。工程在澆筑混凝土時存在上涌泌水的情況,針對該問題,筆者建議在灌注至頂板模板附近時,往回澆筑,以及適當增強模板兩邊的澆筑強度,這樣集水坑就會逐漸縮小,借助軟軸泵即可排除干凈。
2.4拆模和養護
通常情況下,為了提高模板的周轉速度,施工單位會以較快的速度拆模,但拆模時間太早的話,混凝土結構可能尚未達到規定的的強度,模塊會粘帶出混凝土塊,使得混凝土結構缺棱掉角,甚至導致斷裂和坍塌。為控制好拆模的時間,筆者建議本工程在掌握混凝土結構強度要求的基礎上,檢驗混凝土本身的自重和模塊施加的荷載,在確保拆模操作中不會導致混凝土表面損壞后,才能夠進行拆模,尤其是類似本工程跨度較大的梁板拆模,需要適當延長觀察強度的情況,防止由于早期強度不足而產生跨中裂縫。
本工程以混凝土試塊的抗壓強度為標準,建立起拆模的混凝土強度要求,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案例工程底模拆除時混凝土強度要求
至于混凝土的養護,是在混凝土密實之后,通過養護,促使水泥完成早期水化反應,以提高混凝土的物理學性能和耐久性水平。養護是保證高性能混凝土在結構工程中應用水平的關鍵工序之一,本工程要求混凝土的表面濕度降到80%以下后,進行保水養護,以維持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鑒于工程摻入部分礦物摻合料,因此在養護期間,試驗觀察摻粉煤灰混凝土的最終強度變化,以免其內部水分過度蒸發而出現干燥收縮,嚴重時導致開裂。另外,案例工程選擇夏季作為施工時間,水分蒸發的速度比較快,筆者認為有必要建立起溫度和濕度的聯合關系,其中溫度41℃時相對濕度在90%以內,溫度35℃時相對濕度在70%以內,溫度24℃時相對濕度在30%以內,我們還需要在澆筑完混凝土12 h之后,覆蓋澆水養護混凝土,養護時可先鋪設一層草袋,澆水后再覆蓋一層薄膜;養護3 d后,白天以2 h作為時間單位澆水一次,氣溫越高,澆水的頻率就越高。
本研究在對所選定工程混凝土裂縫控制方法的深入剖析后,基本確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縫控制的方法。本研究所選取的樣本屬于混凝土結構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具有代表性。因此這里對其他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防裂控制具有借鑒性的意義,但是在借鑒時應該綜合考量,因地制宜,選取適合該建筑施工特點的方法,對文中列舉的建筑施工工藝有選擇性的采用,予以拾遺補缺,使得混凝土在結構工程中的使用方法更加完善,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縫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