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英誼湖南望新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10000)
?
淺談超高層建筑施工中的幾個問題
紀英誼
湖南望新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10000)
摘要:探討超高層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幾個常見問題和采取的技術措施,供廣大技術同仁參考,以便在日后的施工中加強管理,提高工程質量,有效防范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施工;高大模板
根據國標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的規定,建筑高度超過100 m時,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為超高層建筑。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和城鄉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價格節節攀升,建筑結構向高層方向發展成為必然趨勢,高層、超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出來。相對普通建筑,超高層建筑的巨大荷載和立面空間的交叉作業,給施工的質量和安全帶來嚴峻的挑戰。
該項目為一幢59層、建筑面積144 416 m2、建筑高度192 m的超高層綜合樓,筆者曾擔任該項目經理,下面談談施工中的幾個問題。
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過程控制,要避免事故的發生,需要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施工過程的監管控制和施工完成后的檢查驗收,對存在問題采取技術處理措施[1]。
1.1大框架梁內密集主筋與剪力墻中勁鋼結構的空間交叉問題
大框架梁常見于對大空間、大跨度有要求的樓層,如地下停車場、百貨商場等、大跨度梁截面大、配筋多,超高層底部的剪力墻承受巨大的荷載,墻厚又受到使用空間的限制不可能太大。如下圖1、圖2所示。
圖1 大框架梁示意圖
圖2 剪力墻中勁鋼結構示意圖
框梁截面400 mm×900 mm,內配26根φ25縱向主筋,剪力墻厚度400 mm,配φ18@150,四根勁性鋼柱200 mm×150 mm×22 mm×24 mm并排布置。梁縱向主筋與剪力墻內勁性鋼柱位置沖突,無法錨入安裝。現場檢查發現:為了便于安裝,工人擅自將無法錨入的鋼筋燒斷,存在重大質量安全隱患。正確解決的途徑有三個方面:第一種,改變框架梁或鋼柱位置。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如果需要改變上部的平面布置,結構受力可能發生重大改變,修改的時間長,工作量大。第二種,直接在勁性鋼柱焊接套筒做機械連接,或將縱向鋼筋彎錨與鋼柱焊接,將梁筋與勁性柱連成整體,來滿足受力要求。缺點是焊接的套筒、梁筋產生的彎矩對鋼柱增加了不利的影響,需要驗算評估。第三種,采用加腋的方式,增加梁支座長度,滿足梁筋錨固長度的要求。缺點是占用空間。可根據現場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案。
1.2地下室頂板堆載的問題
超高層建筑一般建于城市的中心地帶、鬧市區,場地陜小,地下室完成后上部的塔樓變小,空出來的位置經常用作鋼筋加工區、模板加工區、砌體堆場、砂石堆場,堆放大量建筑材料(如圖3)。
圖3 地下室頂板堆載示意圖
四層盤圓鋼筋集中堆放,每盤重量在1.5~2 t,大大超出頂板原有設計荷載,容易造成地下室頂板(梁)開裂甚至坍塌。應對方法分兩種情況:
地下室頂板澆筑前,設計單位根據堆載對頂板混凝土構件進行驗算,通過增大截面、增加配筋量、提高承載力來滿足要求。
地下室頂板已經澆筑完成,通常采取對梁、樓板的回頂,將荷載傳到地面。地下室不止一層,還應多層回頂。采用這種方法時,應充分考慮堆載的不確定性、位置經常變動、時多時少的特性,必須按荷載的最不利布置對各跨梁板的影響,畫出內力包絡圖,取最大剪力和彎矩。多層回頂時,上下層立桿應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避免產生剪切破壞。加固方案必要時還須進行專家論證,確保方案可行才能實施。
1.3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開裂的問題
大體積混凝土是指最小斷面尺寸1 m以上的混凝土構件。超高層建筑通常采用整體性好的筏板基礎來承受巨大的荷載,有的工程項目筏板的厚度甚至達到5.8米。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產生的水化熱不容易散失,蓄熱于內部,使溫度升高,里外溫差產生的拉應力容易造成混凝土結構開裂,甚至出現貫穿性裂縫。因此,溫度控制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最突出的問題。根據國標GB 50496-2009《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溫度控制值如下: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大于20℃,混凝土的內外溫差不大于25℃,混凝土的降溫速率不大于2℃/d。為符合溫度控制值的要求,溫度控制必須貫穿整個施工過程,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選用60 d或90 d的施工配合比,避免水化熱集中釋放。
科學安排施工時間,根據天氣預報,避開高溫、雨雪天澆筑混凝土。
根據施工季節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入模溫度一般控制在30℃以下。如天氣炎熱,可采用遮蓋、灑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料溫度的措施。冬期施工可采用熱水拌合、加熱骨料等增溫措施[2]。
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充分利用混凝土層面散熱。可以根據施工現場的條件采用整體分層、斜面分層或分段分層的方式,注意分層澆筑的厚度不大于500 mm,后一層混凝土應在前一層初凝前澆筑,上下層振搗密實。
及時排除沁水和浮漿。大體積混凝土均為高流動性、大坍落度,因而在振搗過程中會出現大量沁水和浮漿,應將這些沁水和浮漿人為誘導,順著混凝土坡面流入基坑集水井,再由水泵抽排。同時采用二次振搗、二次抹壓工藝,防止表面裂縫的發生。
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產生收縮裂縫,還必須做好混凝土的養護、保溫工作。派專人監測里表溫差和降溫速率,并根據監測結果調整保溫措施,增減保溫層厚度。
保溫期間,因后續工作(如放線等)需要,必須揭開保溫層,只宜局部進行,并在工作完成及時覆蓋。
1.4高大模板施工中超重梁板的界定問題
依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搭設高度8 m及以上,搭設跨度18 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15 kN/m2及以上,集中線荷載20 kN/m及以上,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四種情形中,前兩種客觀形象容易理解,后兩種分別是面荷載和線荷載,可操作性低,施工人員不容易掌握。把稍大的梁板當成超重梁板,或把超重梁板當成一般梁板進行模板搭設,錯漏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能夠利用經驗公式求出超重梁板的臨界值、板厚及梁截面,就可以把施工圖中的超重梁板一一找出來,有針對性的組織施工,避免留下安全隱患。
1)模板施工總荷載計算
設樓板厚度h,求解兩超一大樓板臨界值。施工總荷載設計值:
F=[0.40+25.1×h]×1.35+3.0×1.4 = 15 kN/m2
h=303 mm
板厚大于303 mm屬于兩超一大模板。
2)梁集中線荷載計算
設500寬梁,設梁高h,求解兩超一大梁高臨界值。
集中線荷載設計值:
F=[0.40×0.50+25.5×0.50×h]×1.35+2.5×0.50× 1.4=20 kN/m
h=1 045 mm
梁的截面積大于1.045×0.5=0.522 m2的梁屬于兩超一大模板。
施工過程的管理工作千頭萬緒,點多面廣,要想“安得廣廈千萬間”還需要科學組織,精心施工,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管理技能也不是生來就有的,除了接受教育,還需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
[2]GB 50496- 2009,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