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故事
小歡最喜歡過春節(jié)了,因為有嶄新的衣裳,有好吃的食物,還有一個個紅包。可是,每當(dāng)春節(jié)接近尾聲,媽媽都會以各種理由沒收她的紅包——交學(xué)雜費啦,買保險啦,買書買衣服啦,總之,收到的紅包最后都會落到媽媽的口袋里。
這一年,小歡已經(jīng)十周歲了,她覺得自己是個大孩子了,于是向媽媽提出“自己管理紅包”的申請。
起初,媽媽以為她在耍小孩子脾氣(小歡之前也提出過類似的要求),漫不經(jīng)心地答應(yīng)著,點了點頭,繼續(xù)做家務(wù)去了,小歡信以為真,高興地跑開。
可是,眼看紅包收得差不多的時候,媽媽卻說:“閨女啊,今年收到這么多紅包,我們拿這些錢去給你買新出的繪本故事好不好?”
小歡聽到繪本故事十分高興,可她不想掏出紅包錢。那可是1000塊錢的巨款啊,不管是拿去買零食還是用來買玩具,都可以買來好多。這樣一想,她不禁有些猶豫了。
見狀,媽媽有些不高興:“你還小,媽媽幫你管理錢不是挺好的嗎?乖乖聽話,把紅包給我。”
“可是……”小歡還是舍不得那些錢,“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的同學(xué)們都是自己管理紅包的……”
此時,媽媽的臉色不好看了:“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
“我不給!”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小歡忽然喊了一句,這一嗓子可把媽媽氣壞了。
“誰教你的?!”
聽到吵鬧聲,正在看球賽的爸爸走了過來,問清楚情況后,一邊撫摸孩子的腦袋,一邊安慰她:“乖,不給就不給,沒事兒的。”
“那怎么行?”媽媽更生氣了,“要是她把錢弄丟了怎么辦?一個小孩子拿這么多錢,也不知道干什么去!”
小歡聽罷,心里委屈,又不知如何是好。
爸爸想了想,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要不,小歡把錢給爸爸保管?等銀行開門了,我就去給你開一張銀行卡,等你18歲的時候,爸爸就把卡還給你。”
小歡想了想,覺得也不吃虧,便答應(yīng)了。可是,春節(jié)都快過完了,說好的銀行卡卻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每當(dāng)她問起爸爸,爸爸都說工作忙,有空就去銀行辦卡。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好暗地里下定決心,來年不管誰來要紅包錢,都絕對不給!
@良辰不雅:小時候
我媽也是這樣,她說親戚給我壓歲錢,她也有給親戚家小孩壓歲錢,所以錢應(yīng)該交給她。我覺得挺對的。現(xiàn)在長大了,錢確實也存銀行卡里了。還是挺好的。(小智:給誠信好媽點個贊!)
@舸軒_:我的紅包大多用來買書了。不過我弟弟就被媽媽沒收了紅包,說是買多點兒菜和肉給他吃,讓他長個子……(小智:菜和肉讓你吃不啊?)
@ri lakkuna_123:壓歲錢還在睡呢!早知道我也存進銀行卡里就好了,多少有點兒利息。(小智:這不就知道了么。)
@愛你好嗎234:老爸:“你們真是太不懂事兒了,收了人家壓歲錢也不知道說謝謝。”可是我說了啊!話說老爸你的手爪在干嗎,那是他們給我的壓歲錢!你數(shù)數(shù)也就算了,放兜里算怎么回事兒!(小智:不放兜里,拿什么隨回去?)
@崇明與M:今年我就沒有壓歲錢了。今年我終于不用承受那種眼睜睜看著壓歲錢被爸媽剝削過去的痛苦了。今年我終于不用再擔(dān)心錢多而頭痛怎么花了。我對今年感到一絲絲的開(無)心(愛)。以前的壓歲錢,百分之八十是爸媽存進一個我從來都沒有尋找到的銀行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是我的,可是,你覺得夠嗎?(小智:那得看你收的壓歲錢的基數(shù)。)
@那年的夏雪很大:從一年級起,我每年的紅包只有爸媽一共給的20元。剩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舅大姑小姨表哥……等等等等給的一堆紅通通的票子全被“充公”了。此刻我的眼睛迎風(fēng)流淚……(小智:20塊塊錢還少啊?)
(生活不僅需要糖,需要鹽,還需要一點兒科學(xué)——心理的!快來試一試?)
心理指導(dǎo)嘉賓——草帽老師。
資深教育專家,國家級心理咨詢師。
草帽老師這樣說:
春節(jié)過去,紅包的處理很容易成為孩子與父母矛盾的導(dǎo)火線。有的家長以保管的名義使用了這筆錢;有的家長把它們存進了一張銀行卡里,一分錢也不留給孩子單獨支配;有的家長把過多的壓歲錢留給了孩子,以至于“財權(quán)在握”的小家伙們?yōu)E用金錢。
當(dāng)孩子年紀(jì)尚幼時,并不具備管理壓歲錢的能力,此時父母幫助小孩看管錢財是一種明智的做法。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金錢觀念也逐漸形成,相對于代為保管,更為理想的方法應(yīng)該是指導(dǎo)孩子如何運用金錢,慢慢培養(yǎng)他們對金錢的認識。
家長可以利用壓歲錢幫孩子購買衣服、玩具、書籍等物品,借機與孩子做一番探討,比如是用50塊錢買一本書好呢?還是購買同等價格的衣物更適合?做出決定以后,家長可以用一個本子記錄資金的去向,以此培養(yǎng)孩子記賬的習(xí)慣。
在計劃過程里,家長需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教育孩子如何做選擇(買什么),二是引導(dǎo)他們購買合適的物品(怎么買)。這是培養(yǎng)一個人金錢觀的大好時機。
草帽老師第1話
家長派紅包時,要注意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如果把紅包當(dāng)成經(jīng)濟水平的較量,那是一種很不理性的做法。這種價值觀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草帽老師第2話
家長如果說好幫助孩子管理紅包就不要出爾反爾,覺得小孩子過一陣兒就忘了。孩子不但不會忘,反而會覺得大人不可靠,有被欺騙的感覺。被欺騙會讓孩子產(chǎn)生被羞辱的心理,一旦讓孩子認識到父母是可以隨口羞辱自己的,就會為日后的人際關(guān)系投下陰影。
草帽老師第3話
父母雙方協(xié)商一致之后,再對孩子進行指點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教育方式,因為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當(dāng)兩人存在分歧的時候,孩子就不知道聽誰的了。這樣一來,會影響孩子對事物的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