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
不得“官心”的大員
海瑞(1514年-1587年)在浙江淳安當知縣的時候,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粗米飯,家里老仆人種菜,自給自足。有一次,胡宗憲(1512年-1565年)聽說海瑞家里買了兩斤肉,打聽后才知原來是給海瑞母親做壽的。知縣的老太太做壽才買兩斤肉,可見其簡樸程度。萬歷初年(1573年),權傾朝野的首輔張居正派御史去看海瑞,但海瑞只殺了一只雞,用粗米飯招待。海瑞曾經有一個女兒,5歲的時候,吃了男傭人遞給她的餅,海瑞認為女兒犯了男女授受不親的大忌,于是就逼這個女兒餓死了,所以海瑞沒有子女。海瑞死的時候,人們發(fā)現(xiàn)他比窮書生還不如。
老百姓說他好,他對皇帝也非常忠誠。這樣一個人應該得到同僚或者大多數(shù)官員的擁護了吧?不見得,海瑞非常不得“官心”。舉一個例子,明朝的官員按慣例可以追封自己的父母,一般只有犯過罪或者受過處分的人才得不到批準。海瑞官居正二品,他請求追封他母親的時候,居然沒有得到批準,可見他的同僚對他意見還是很大的,所以連這么一項例行的公事他都辦不成。海瑞一生中也提過不少治國施政的意見和方案,但幾乎沒有被采納過。他在巡撫應天十府的任期只有短短的半年,等他一離任,除了疏浚江河留下了具體成果以外,所采取的其他措施統(tǒng)統(tǒng)被后繼者改變。為什么他這么不得“官心”呢?我們舉一個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海瑞在當知縣的時候,胡宗憲是他的上司。有一次,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作威作福,海瑞就把他扣押,并把他隨身帶的幾箱銀子統(tǒng)統(tǒng)沒收。海瑞說:“以前胡總督來巡視的時候,曾經發(fā)過公文,命令沿途不許鋪張、不許隆重接待,現(xiàn)在這個年輕人那么奢華、作威作福,肯定不是胡宗憲的兒子,肯定是冒充的?!焙H疬€派人報告了胡宗憲,胡宗憲哭笑不得,又不能說是,又不能說不是,當然也沒有辦法治海瑞的罪,但心里肯定是痛恨海瑞的。如果說只是一些貪官恨海瑞,總還會有清官或者一般的官員擁護他,但是也不見得,什么道理?因為他總是認為,老百姓告狀都是對的,在打擊豪強的同時,他也誤信了一些誣告的人,所以他到哪里都在不停地審判、不停地用刑,而且動不動就用嚴刑。這樣肯定也就誤傷了一些人,當然也引起大家的恐慌。
海瑞不得“官心”是不是完全因為他堅持了道德觀念、采取了完全正確的措施,而其他所有官員都貪贓枉法或者不愿意做清官呢?也不盡然。我們先來看一看,明朝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個局面。
堅守過時的處罰
我們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民,所以非常痛恨貪官污吏。他當皇帝以后,在明朝初年就制定了非常嚴苛的法律,這些法律不僅在今天聳人聽聞,而且古往今來也都是少有的。比如說,他規(guī)定對貪官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罪名判刑,剝皮、砍首、斷腳、剁手指,什么都有。最嚴厲的一項就是把貪官剝皮,剝了皮以后,在皮里面裝上草,做成人形,掛在公堂兩邊,一邊掛上一個。朱元璋把各州縣的土地廟專門改成剝人皮的場所,叫皮場廟。另外,朱元璋還要留一些活的典型,比如有個官員是看倉庫的,發(fā)現(xiàn)他貪污之后,朱元璋也不殺他,而是把他的腳筋割斷,然后讓他趴在地上繼續(xù)看倉庫,以此作為反面教材,讓大家知道貪官是這么一個下場。
另一方面,朱元璋把文武百官的俸祿定得非常低。比如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的時候,他規(guī)定文武百官的年俸,最高的正一品官是一千零四十四石。當然這個是指米,一部分是折成錢的。最低的九品官一年的俸祿是六十石。九品以下那些不入流的吏就更低了,只有三十六石。明朝時,一省之長布政使官位是從二品,知府是正四品,像海瑞曾經擔任過的知縣是正七品,他們的年俸分別是五百七十六石、二百八十八石和九十石。也許有人會說,這么多米一個人怎么吃得完,不是已經很好了嗎?但是要知道,當時官員的年俸除了用于自己的開銷以外,所有的幕僚、師爺、隨從的薪俸以及各項辦公費用等統(tǒng)統(tǒng)是從年俸里面預支的。這樣的話,哪怕是高級官員,他要靠這些收入過舒適的生活也是不可能的。低級官員如果不貪污,連養(yǎng)家糊口都困難。由于官員正常的收入太低,所以盡管朱元璋采取如此嚴厲的措施,但貪污還是屢禁不絕。當然那時畢竟是剛開國,再加上朱元璋這樣的鐵腕統(tǒng)治,所以在明朝初年相對來說官員還比較清廉。但是朱元璋之后,他的后繼者并不具備這樣的權威來執(zhí)行如此嚴苛的法律。而且大家知道,如果下面的人都貪污,又有哪個官員愿意或者敢用嚴刑來處理?此外,朝廷的收入是有限的,皇帝為了自己享樂,除了正常的開支以外,還需要大臣們額外貢獻。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怎么還會去管大臣的錢是從哪里來的,所以明朝初期以后,幾乎人人都貪污,或者人人都在正常的收入以外開辟財源,這樣才能夠執(zhí)行公務,才能夠過日子。而那些真正的清官,就很難過日子了。比如說海瑞,他在世的最后兩年多里擔任南京右都御史,年俸是七百三十二石,在所有的文官里是第三位的高薪了,但是這個官衙門也很大,所以相當多的下屬都要靠他這點錢支付薪水。他又不像其他官員一樣,讓下屬去自謀出路“搞三產”賺錢,到最后自己一點積蓄都沒有。要讓一般的官員都像這樣嚴格地執(zhí)行本來已經很不合理的制度,實際上是辦不到的。
在明朝的政治斗爭中要把對方扳倒,最容易的牌是什么?就是說對方貪贓枉法,貪污幾乎一查一個準。即使今天我們都知道的一些被充分肯定的人物,比如明朝末年堅持抗清、最后在桂林就義的忠臣瞿式耜,在其家鄉(xiāng)常熟一帶卻是出了名貪贓枉法的劣紳。這些官員僅僅靠一年幾百石的俸祿哪里能夠集聚到上萬兩銀子?何況他們送的禮也只是他們搜刮來的一小部分。所以,海瑞不僅非常孤立,而且其他想學他的人往往也很難在現(xiàn)實面前堅持下來。由于這些法律、制度都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來的,以后的皇帝、大臣明明知道不太合理,也不敢做大的改正,不敢重新制定一個比較合理的制度。
當大家都把制度當成一紙空文,實際上這個制度已經毫無作用了。海瑞的悲劇就在于,他明明知道這些法律制度已經沒有辦法執(zhí)行(我想海瑞這個智商還是有的),但他還幻想依靠這些法律或者道德的力量來維持他的理念,這注定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他只能成為一個悲劇人物。
(摘自《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