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環 張玲 劉敏 馬新平 丁燚
摘 要:通過2014年在灌云縣開展小麥主推配方校正與示范試驗,結果表明,小麥配方施肥1處理(21-4.5-3)與配方施肥2處理(25-9-6)相比,增產率稍低,氮肥農學效率、增收和配方施氮產投比較高,更適宜灌云縣中部地區土壤環境和糧食生產。
關鍵詞:小麥;主推配方;校正;示范;灌云縣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1-0052-02
施肥是提高小麥單產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施肥仍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過量施肥不僅會造成肥料資源的大量浪費、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影響到農產品品質及造成環境污染,而施肥不足又不能發揮作物的增產優勢。因此,灌云縣按照江蘇省耕保站《主要農作物主推配方校正與示范試驗方案》的要求,為了解小麥測土配方施肥的增產效果,進一步驗證并完善肥料配方,優化測土配方技術參數,從而提高灌云縣小麥的品質和產量,達到農業節本增效的目的,故在灌云縣中部地區選擇有代表性的農田實施了小麥主推配方校正與示范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設置在灌云縣中部地區下車鎮白蜆鄉曹莊村較有代表性的田塊,前茬作物為水稻。試驗前取土樣分析,其基本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28.19g/kg、全氮2.302g/kg、速效磷27.13mg/kg、速效鉀236.34mg/kg,pH8.28。
1.2 供試品種與肥料 供試小麥品種:濟麥22號。供試肥料:尿素(含N:46%)、重過磷酸鈣(含P2O5:40%)、氯化鉀(含K2O:60%)。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4個處理,具體處理設計見表1。每個小區面積100m2,處理間筑埂,單灌單排,防止竄水竄肥。各處理除施肥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1.4 試驗實施 按照試驗的設計進行施肥,其中尿素分基肥、苗肥和拔節孕穗肥3次(3∶4∶3)施入,基肥于11月18日整地耕翻施用,促蘗肥于翌年2月16日灌水時追施,拔節孕穗肥于3月20日施入;磷肥、鉀肥均作為基肥一次施用。習慣施肥處理按當地施肥習慣分期施用。種植期間進行必要的田間管理,包括防病治蟲、除草等。
1.5 測定內容及方法 于2015年6月11日進行田間測產,分別測定小麥每穴穗數、每穗實粒數、千粒重等指標,計算產量。通過田間校驗,對比配方施肥區的增產率、氮肥農學效率、增收和配方試驗產投比等4個參數,進一步驗證并完善肥料配方,優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參數。參數計算公式如下:
增產率(%)=(配方施肥區產量-習慣區產量)/習慣區產量×100;
氮肥農學效率=(配方施肥區產量-無肥區產量)/ 配方施肥區氮肥用量;
增收(元/hm2)=[(配方施肥區產量-習慣區產量)×籽粒價格]-(配方施肥區肥料成本-習慣區肥料成本);
配方施氮產投比=[(配方施肥區產量-無肥區產量)×籽粒價格-配方施肥區氮肥成本]/配方施肥區肥料成本
2 結果與分析
2.1 配方施肥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本試驗采用的2種配方施肥對試驗點的小麥均起到了較好的增產作用。與習慣施肥(25-6-0)相比,施用配方施肥1(21-4.5-3)處理,小麥增產292.05kg/hm2,增產率3.78%;施用配方施肥2(25-9-6)處理,小麥增產399.3kg/hm2,增產率5.17%。
2.2 配方施肥對小麥經濟效益的影響 根據2種配方施肥的產量結果,設各處理所用生產人工、機械等成本相同,對2種配方施肥的經濟效益進行了參數分析,分析結果見表3。結果表明,配方施肥1處理小麥增產率為3.78%,低于配方施肥2處理的5.17%,但配方施肥1處理的氮肥農學效率為10.29,增收828.30元/hm2,配方施氮產投比為5.17,3個參數均優于配方施肥2處理。
3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中,配方施肥1(21-4.5-3)和2(25-9-6)處理均比習慣施肥對小麥有明顯的增產增收效果。配方施肥1處理(施用純氮315kg/hm2、五氧化二磷67.5kg/hm2、氧化鉀45kg/hm2)與配方施肥2處理(施用純氮375kg/hm2、五氧化二磷135kg/hm2、氧化鉀90kg/hm2)相比,減少化肥施用172.5kg/hm2。
2種施肥配方處理與習慣施肥(25-6-0)產量水平相比,配方施肥1處理的增產率略低于配方施肥2處理,但配方施肥1處理的氮肥農學效率、增收、配方施氮產投比3個參數均優于配方施肥2處理。因此,配方施肥1處理的氮、磷、鉀施肥結構更為合理,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減少了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達到了節肥增收的目的,適合灌云縣中部地區農田土壤環境和糧食生產。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