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鋒 李慧芹
摘 要:通過對賽里木湖水源涵養區禁牧實施前后草地生態指標的調查監測分析,結合遙感影像、氣象數據綜合評價分析,結果顯示:賽里木湖水源涵養區禁牧圍封后天然草場草地植被覆蓋度比禁牧前2010年平均提高10%~20%;草地生產力平均達到6 569.1kg/hm2,較獎補政策實施前2010年增長184.47%,草地載畜潛力也逐年增大。優質牧草的比重逐年提高,草場整體品質提升,且草地生態系統蓄水保水能力增加,水源水質提高,禁牧效果突顯。
關鍵詞:水源涵養區;生態效益;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 TV69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1-0122-02
賽里木湖作為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對博州至整個北疆地區的氣候環境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多年來由于超載過牧等人為因素,曾致使湖周邊草場發生嚴重退化,植被覆蓋度降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減弱,加劇了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了可持續發展。2011年,國家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賽里木湖納入水源涵養區禁牧保護。為全面、準確掌握賽里木湖區域草原資源與生態狀況,客觀地評價實施生態獎補機制以來的生態效益,為草原保護及合理利用提供重要依據和技術支撐,筆者結合近年來賽里木湖周圍草場動態監測數據資料,對賽里木湖水源涵養區禁牧封育后的生態效果進行了調查研究。
1 研究區概況
賽里木湖位于新疆西部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境內,是天山博樂霍洛山脈的斷隔湖,湖面海拔2 071.9m,東西長30km,南北寬25km,面積453km2,平均水深46.4m,最深處達106m,蓄水量達210億m3,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冷水湖,也是國家4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濕地公園。賽里木湖區域草地總面積14.67萬hm2,核心草場約3.33萬hm2。為保護賽湖的生態環境,博州政府投資在賽里木湖周圍草場核心區1.1萬hm2草場架設了防護圍欄,實行了全面禁牧封育。有522戶2 591名牧民、12.76萬頭(只)牲畜全部遷出,并設置了管護站進行管護,積極實施了賽里木湖景區湖泊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項目,對湖東約200hm2退化草地進行人工植草恢復等。
賽里木湖禁牧圍封核心區是人畜集中分布的夏草場,主要分布有溫性荒漠草原、溫性草原、溫性草甸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4個草地大類7個草地型。環湖氣候濕潤,年均降水量近400mm,年均氣溫1.1℃,冬季較長,夏季涼爽,春秋相連。
2 調查研究方法
從2010年始連續6a不間斷地對賽里木湖區域圍欄內外草場進行監測,且每年分3—4月返青期、7—8月牧草高峰期、9月冷季枯黃期等三個時期進行動態監測。共布設監測樣地12個,累計監測樣地144個、樣方720個,基本涵蓋了所有的草地類型和季節放牧場。
3 禁牧圍封后草地生態效果評價
3.1 草地植被覆蓋度增加,生態環境得以改善 自2011年落實草原生態獎補政策以來,禁牧封育當年的牧草在沒有牲畜踐踏、采食的情況下,使牧草的種子得以成熟入土,以維持草地土壤種子庫具有充足的種源,有利于牧草繁殖再生,增加草地密度,促使草地植被蓋度逐年提高,促使草地群落向潛在的多樣性水平恢復。據連續幾年監測數據顯示,實施草原獎補政策后,2015年賽里木湖周邊草場草地植被覆蓋度比禁牧前2010年平均提高10%~20%,比圍欄外平均提高15%~30%。據景區管委會的人員介紹,禁牧圍封后,草原生態環境逐年好轉,改善了惡劣的沙塵天氣,這兩年到賽里木湖的天鵝數目,由原來幾十只增加到現在的幾百只。
3.2 草地生產力明顯提高,草地載畜潛力增大 2006年草地調查數據顯示,賽里木湖周邊牧草最高產量僅為4 200kg/hm2,據測算賽里木湖核心景區內的3.364萬hm2草場實際載畜量超載297%;非核心景區內的4.065萬hm2草場超載47.8%。實施獎補政策禁牧圍封后,草群植被的密度和高度逐年增加,2015年賽里木湖周邊草地生產力平均達到6 569.1kg/hm2,較2006年平均產草量增長239.04%,較獎補政策實施前2010年增長184.47%,較2012年賽里木湖禁牧圍封前增長126.59%,禁牧效果突顯。2015年賽里木湖禁牧區天然草原高峰期羊單位均需草地面積由實施草原生態獎補機制前2010年的2.38hm2降至2015年的1.93hm2,草地載畜潛力逐年增大。
3.3 優質牧草的比重逐年提高,草場整體品質提升 據實地調查研究,賽里木湖周圍草場山地草甸和溫性草甸草原類草地封育后,禾草及莎草生物量增加顯著,早熟禾、溝羊茅、貓尾草、苔草等優良牧草比例達60%~65%,圍欄外僅占45%~50%。一些具藥用價值的植物貝母等也在圍欄內重新顯現,一些雜類草、毒害草諸如金蓮花、點地梅、糙蘇、老鸛草、千葉蓍、大薊等圍欄內占30%,而圍欄外達50%左右。禁牧后一些不耐牧的適口性好的可食牧草物種增加。溫性草原類草地植被針茅、羊茅、溚草、冰草等優良牧草的比例比圍欄外草場明顯增多,而一些目前處于花期的點地梅、報春花等雜類草植物的比例比圍欄外相對減少。封育后優良牧草比例不斷增加, 草場等級提高,草場整體質量提升。
3.4 草地生態系統蓄水、保水能力增加,水源水質提高 賽里木湖作為重要水源涵養區圍欄封育后,草地生態系統對降水的攔截和儲藏能力增加,圍封后枯草層的覆蓋促進了雨(雪)水的截留。據當地景區管委會人員介紹,賽里木湖風較大,常年積雪留不住,自封育后枯草層的覆蓋促進了積雪的截留,促使草地生態系統蓄水、保水能力增加,提高水源涵養能力,且封育后減少了牲畜在湖畔周邊過度的活動和人為的干擾,水質得以改善。目前,賽里木湖湛藍深邃湖體的水質已由4級提升到3級以上。
3.5 增加了土壤腐殖質,提高了土壤養分 由于禁牧圍欄效果好,圍欄內枯草較多,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段尤為顯著,這些被遺留在地下的殘根和地面的枯枝敗葉,給土壤帶來豐富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經過分解形成腐殖質,使土壤團粒顯著增加,不僅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質,提高了土壤養分,也大大增強了土壤本身的防侵蝕能力。
4 討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禁牧封育措施對賽里木湖周邊退化草場植被恢復效果明顯,尤其在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段,上一年度禁牧生態效益顯著,圍欄內一些優良牧草在圍欄內沒有牲畜踐踏、采食利用的情況下,遠遠望去形成枯草層,但近距離看,新生的嫩綠植被生機無限。圍欄外開著白色小花的點地梅、黃花的金蓮花、粉色的報春花等劣質雜類草成片分布,從景觀上看呈現出圍欄外色彩比圍欄內更絢麗的景致。但從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劣質雜類草、毒害草增多并非好事,它是草地退化的一種標志。
建議第二輪草原獎補政策對賽里木湖周圍封育禁牧草場,可適度利用(適時放牧、刈割等)相結合,實行季節性放牧或適度刈割等措施,使草場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避免來年枯草較多影響景觀的問題,從而使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最優。適時放牧一定要做好草畜平衡測算,從放牧時間和牲畜數量上把握好“度”,避免恢復草場的再次退化,關于禁牧封育時間的長短、何時解禁,應根據草場退化程度和草場恢復狀況而定。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