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昊+賀軼寧
摘 要: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社會矛盾突出等一系列問題,其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也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國近年來開始對一些突出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著手產業轉型升級,但在此過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以華鎣市為例,對其產業轉型過程中旅游發展思路進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資源枯竭;華鎣;旅游發展
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釆、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對于資源型城市來說城市的發展與資源的開發有著密切聯系。根據資源開釆與城市形成的先后順序,資源型城市的形成有兩種模式,一種為“先礦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為資源開釆而出現的,如大慶、金昌、攀枝花、克拉瑪依等。另一種為“先城后礦式”,即在資源開發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資源的幵發加快了城市的發展,如大同、那鄲等。
一、華鎣市概況
華鎣市地處四川東部、華鎣山中段西麓,因華鎣山而得名,2009年3月,華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為加快城市轉型,旅游業成為該市礦產資源枯竭后的重要接續產業。正如華鎣市委書記歐太元所說:“礦產資源枯竭,我們要靠旅游強市。”
(一)華鎣市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基礎配套設施薄弱
華鎣市曾經是一個以礦產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大部分資源現在已趨于枯竭。因此華鎣市城市建設總體上相對落后,基礎配套設施相對薄弱,導致旅游綜合收入較少總體上市場化資金運作水平不高,特別是各大景區間的交通通達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客的旅游興致。
2.民俗旅游開發模式簡單
華鎣市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總體上是成功的,為民俗旅游開發與發展提供了新的經驗,也為民俗文化的傳播與保護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是這種開發模式更多地還是停留在靜態觀光即物質性產品開發層面,沒有更多采用動態體驗模式來充分發揮出品牌優勢。
3.旅游形象定位不清晰
華鎣市旅游業目前主要打造的是“紅色旅游”、“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三大旅游品牌。從“紅色之旅”來看,華鎣山的“紅色游擊隊文化”與鄰近的重慶歌樂山紅色文化和廣安市的鄧小平故居紅色文化有同質化特點,但知名度更低。從“綠色之旅”來看,華鎣山的喀斯特地貌景觀難以同重慶武隆的知名度和資源品位進行比較。因此,華鎣市僅從紅、綠兩種資源進行旅游形象定位是不具獨特性和吸引力的。
二、旅游業發展思路
(一)基礎設施建設及區域內外合作
發展旅游業不僅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還可以關聯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旅游的吃、住、行、游、娛、購六大要素均涉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改善旅游環境,不斷提高旅游產品的質量與檔次。旅游基礎設施的增加和完善會進一步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二)改變民俗旅游開發模式
在華鎣民俗旅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著力打造旅游文化娛樂項目,形成旅游文化產業鏈,從而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產業,提升華鎣市旅游的吸引力,帶動民俗旅游商品的銷售,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獲得更多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利用新媒體營銷方式
旅游目的地的營銷在于擴大客源市場范圍,提高市場份額,與成都、重慶的旅游聯合捆綁促銷,要充分利用微博、網絡社區等新媒體不斷推出華鎣市旅游的新產品,利用網絡、電視、廣播、雜志、報紙等媒介實現立體多元的宣傳推廣,不斷拓展省內外的旅游客源市場。
三、結語
如何準確找到發展困境及破解之路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華鎣市應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和發展機遇,通過樹立鮮明的旅游形象、完善城市旅游設施和功能、建立旅游目的地營銷體系、推出經典旅游線路、明確旅游管理機構與開發企業的責權利和健全旅游要素等措施,全面推進和提升銅川市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從而使接續產業盡快成形,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呂紅.西部資源枯竭型轉型試點城市華鎣市的調研報告[J].西部發展研究.
[2]謝萍.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結構轉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
[3]辛穎.西部縣級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
[4]王素超.資源枯竭型城市投資環境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
[5]郝順利.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路徑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
[6]彭學杰.論我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D].沈陽師范大學.
[7]邵燕玲.胡錦濤“三農”思想視閾下的華鎣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
[8]李彩霞.華鎣市礦山地質環境評價及防治措施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