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葉+吳若薇
摘 要:自然保護區以完整的生態環境,優美的自然景觀受到旅游者的追捧,因此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成為旅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文章結合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分析其健康、穩定發展的對策,從而在保證自然保護區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生態與社會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優化管理
一、注重人才培養,加大科技投入
自然保護區內旅游是自然保護區的附加價值,而為了保護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必須做到科學技術與人才資源的合理發展,兩者有機融合,缺一不可。第一,首先自然保護區內的相關管理人員應當科學的認識技術問題,在自然保護區內,科學技術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應當落到實處,出盡自然保護區生態的良性發展。第二,自然保護區內的檢測設備必須到位,且必須有專人進行維護,自然保護區應當進行員工的定期培訓,讓他們學習這些檢測技術。第三,注重自然保護區內的科技投入,同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自然保護區發展注入動力,可以采用廣納人才的方式,比如和高校合作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研究基地,和大型企業合作,建立自然保護區內生態培育基地等;第四,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維護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支撐,特別是生態講解與監督人員,這些人員除了應當有著良好的講解基礎,同時還應當了解自然保護區內的生態特點,以身作則,規范行為。
二、加強環境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自然保護區旅游還承擔著環保意識培養的責任,這是自然保護區旅游的基礎條件之一,因為自然保護區旅游首先需要保證其環境不受太大影響,保證自然然保護區內生態的完整性。自然保護區的環境管理首先工作是對各個主體進行環境教育工作,幫助他們樹立起完整的環保意識。首先,自然保護區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創立環保解說團隊,根據游客的需求進行創造性的解說,在旅游解說完成后,還應當進行必要的游客反饋,糾正解說中的不足,最終形成環保解說的規范化流程,增強游客與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其次,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者要樹立起完善的自然保護意識,同時定期進行環保培訓,適當采用經濟手段進行進行環保行為獎懲,比如在旅游活動開展之前繳納一定的旅游押金,如果自然保護區出現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則需要進行必要的處罰,專款專用于自然生態的恢復。
三、應用綠色科技,提升環境質量
綠色科技是一種基于科技發展的,環境承載力小的先進技術手段,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旅游開發中自然保護區可能帶來的環境損害,目前已經有很多綠色科技技術應用于自然保護區的環境保護中,比如綠色生產技術、環境防治技術以及新型環境檢測技術。
第一,清潔生產技術。這種一種基于綠色生產的新技術,在自然保護區內非常適用,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活動中對自然保護區的環境破壞,比如,可以通過風能或者太陽能方式發電,從而降低自然保護區內的煤炭使用量,降低因燃燒造成的廢氣排放等。第二,污染防治技術。自然保護區內有人類活動,則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因此有必要引入污染防治技術,比如在自然保護區內的固體垃圾處理中,有效進行分類處理,同時按照不同的分類進行不同的方式處理,而對于自然保護區內的水污染問題進行引流處理,集中處理等,特別是一些生態化的處理方式,比如放養魚類或者水生植物等。
四、進行生態教育,樹立生態意識
生態旅游不同于傳統的旅游,其不僅僅是對自身旅游需求的滿足,同時可以有效帶動生態區的經濟發展,為環境保護提供資金支持,而如果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生態旅游者,則需要在旅游的同時牢固樹立生態意識,加強生態保護。
第一,在生態保護區內進行生態旅游知識講座與問答可以有效提升旅游者的生態素養,特別是可以旅游者身臨其境的感受自然的魅力的同時,讓他們設身處地的思考污染問題,搭配適當的獎勵措施,則生態旅游的宣講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管理者在自然保護區建設中,可以設立更多的生態保護輔助設施,特別是一些游客參與性措施,這樣可以有效獲得生態知識,提升他們的生態意識。
五、實施綠色營銷,增加經濟收入
我國很多自然保護區已經開展了各類生態旅游,到那時相比傳統的旅游方式,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游收入有限,出現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自然保護區維護成本高,旅游門票高,且大部分旅游者缺乏一定的生態旅游意識,在大眾旅游與生態旅游之前,大部分旅游者傾向于前者。
針對這樣的情況,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者應當深入研究旅游者的心態,在生態旅游的同時推廣本旅游區的特色,同時增加一些可玩性強,特色明顯的旅游項目,激發旅客的旅游欲望。另外,除了以上策略外,還需要進行有效的生態旅游宣傳,借助媒體,打造綠色旅游產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再次,還可以借助生態區的特色推廣特色生態旅游產品,增加生態旅游的附加價值,激發旅游者消費,帶來生態旅游額外收入。
參考文獻:
[1]潘薛.貴州生態旅游研究——以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為例[J].法制博覽,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