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歡,夏澤宇
(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金華 321004)
非洲客商在義烏經商現狀及問題探析
黃家歡,夏澤宇
(浙江師范大學,浙江金華321004)
[摘要]近年來,中非貿易以極快的速度增長,對非貿易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新興力量。而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展示中心和出口中心,每年吸引大量的非洲客商前來淘金,常住非洲客商已超過千余人,義烏已成為中國對非貿易的橋頭堡。文章基于實地調研數據,全面了解非商在義烏的經商現狀,深入分析他們在經商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為相關政府部門采取適當措施改善非商的經商環境提供決策參考,為中非商貿的更好發展助力。
[關鍵詞]非洲客商;經商;義烏;小商品集散地;質量監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7.028
1義烏與非洲的貿易現狀
2011年義烏對非洲的出口額僅為4億美元,2012年迅速增長到17.2億美元,擴大了3.3倍。2013年該值依然保持穩定增長,達到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2.1%。2014年上半年,義烏市出口非洲146.5億元,增長3.3%,占義烏市上半年出口總值的22.5%。同時,義烏對非洲的出口占義烏總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2013年為19.4%,而在2011年該值僅為11%。目前,非洲僅次于亞洲成為義烏的第二大出口地區。
不僅如此,義烏的商品幾乎遍及非洲各個國家。從所占份額來看,義烏對非洲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北非、南非和西非等地區,其中排名前10位的國家為埃及、南非、阿爾及利亞、肯尼亞、利比亞、蘇丹、加納、安哥拉、尼日利亞和坦桑尼亞,義烏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占該時期義烏對非洲出口累計總額的比重依次為12.3%、9.5%、9.2%、6.5%、5.8%、5.7%、5.7%、5.4%、5.1%、3.8%,合計69.0%。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時期義烏對烏干達、馬里兩個國家的出口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增長速度分別達到了602%、529%。烏干達和馬里均屬于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列,但是近年來兩國經濟高速且平穩增長,說明了義烏與這類國家的貿易往來潛力巨大。
相對于出口,義烏從非洲的進口總體規模較小,且每年增長不顯著,國家分布相對集中。
2011年義烏企業來自非洲的進口額為339萬美元;2012年為347萬美元;2013年1~11月為340萬美元。從規模上看,義烏來自非洲的進口額處于較低的水平。從進口額的增長率來看,2011年義烏來自非洲的進口額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比增長1倍,據推測這主要受到2010年10月成立的非洲產品展銷中心的影響。盡管如此,此后兩年該值的增長速度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洲產品展銷中心拉動非洲商品進口的作用還沒有凸顯。
根據義烏海關提供的2011—2013年11月義烏自非洲進口累計金額的國家分布數據,義烏自非洲進口的地區來源相對較少且以沿海國家為主。其中,進口金額排名前5位的國家為南非、坦桑尼亞、摩洛哥、貝寧、加納,義烏自這些國家的進口占該時期義烏自非洲進口累計總額的45.2%、25.9%、13.9%、4.9%、1.8%,合計91.7%。
隨著近年來義烏與非洲之間貿易的迅速發展,義烏強大的集聚效應和輻射能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非洲人來此經商。到義烏采購的非商已成為推動義烏對非洲出口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義烏市商務局數據,目前非商在義烏設立的常住貿易機構達370多家,常住非洲客商3000多名,約占義烏外商總人數的1/4。2012年,在義烏非洲人出入境人數達到80954人次,國別幾乎覆蓋整個非洲,較上一年增長幅度達17%,這一增幅大大超過全國7.38%的增幅。
2義烏非商的經商現狀及問題
2.1現狀
義烏國際商貿城擁有數量繁多的小商品,能夠滿足非洲各國商人對小商品的不同需求。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75%的在義非洲人為進口商、零售商和批發商(如圖1),他們每年都會定期來義烏采購。其中,有60%的非洲商人采購商品是用于運回自己的國家然后在自己的本國商店里進行轉賣(如圖2),并從中賺取差價。而另外的15%的非商則表示,自己是由非洲公司派遣來義烏采購產品的。由于每個人不同的商業規模和對不同的產品需求,他們在義烏逗留的時間也長短不一。絕大多數非洲商人在義烏進行采購的時間是一兩個星期,但時間長的也有一兩個月的,短的也就三五天的時間。另外,在義烏設立辦事處的非洲人的總數也比較大,他們主要是為非洲人提供出口代理服務,賺取服務費。還有一些非洲人有的是經銷商,有的在義烏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或者商鋪,有的則是在自己在華的親朋好友的公司或商鋪里幫忙??偠灾?義烏小商品市場中的無限商機使得在義烏的非洲商人絕大多數都從事對外貿易行業,單純從事體力勞動的非洲人幾乎沒有。因此我們可以說,在義烏的非洲人幾乎全都是商人,即使不是商人至少也跟商人有親屬或朋友的關系。

圖1 義烏非商的職業情況

圖2 義烏非商的經商模式
非商在義烏采購的商品種類繁多但相對集中。具體來看(如圖3),在前十大類受非商歡迎的商品中,機電產品在采購費用支出中占據三成左右。但勞動密集型產品諸如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塑料制品、鞋類、玻璃制品、箱包及類似容器、家具及其零件、手用或機用工具、陶瓷等商品仍然占據大量的份額,約52.8%。以上十大類商品在非商采購費用總額中合計占85.5%。這一特征與義烏的小商品集散地的特點相符,同時也與非洲地區的消費需求特征有關。

圖3 非商采購的商品結構
數據來源:義烏海關。
和來自歐美國家的商人不同,由于非洲大多數國家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來義烏采購的非洲商人在商品的要求上并不是很苛刻,一般只要求貨物沒有殘缺即可。因此,義烏商品價格低廉、品類繁多的特點深受非商的青睞,也是非商選擇義烏市場最重要的原因。與此同時,義烏也給予了非商致富的機遇。我們發現,在義烏經商的非商中,有60%以上月收入已過萬元,而30%的非商的月收入在六千元以上。這完全改變了我們對于非洲人“窮”的固有看法。其實,隨著非洲經濟近年來的不斷發展,許多非洲人已經靠自己的勤勞與智慧過上了小康甚至富裕的生活。特別是這些來華非商,他們普遍都在非洲接受過高等教育,也是非洲較早“走出來”的人。
2.2亟待解決的問題
雖然大部分非洲人表示他們對自己在義烏的經商狀況基本滿意,但他們卻依舊面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2.2.1義烏市場專業性人才稀少,導致非商“溝通難”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隨處可見到商戶與外商之間的“計算器交流”——通過計算器進行價格磋商。超半數非商認為,語言溝通障礙是他們在義烏經商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由于語言不通,非商難以與許多商戶進一步洽談。尤其是北非商人多數人的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或法語,義烏此類小語種人才的缺乏給非洲人在義烏的經商活動帶來極大的不便。此外,本地企業也普遍缺乏了解非洲市場的國際商務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目前在義烏從事外貿業務的人員大多層次偏低,其學歷大多為大專及以下,根本無法滿足人才市場的要求。
2.2.2輸非商品質量較差,導致非商“信任難”
在調研過程中,非洲客商普遍反映義烏的小商品雖然種類豐富,價格比較低廉,但質量相對一般。在不少非洲人心目中,中國小商品已成為“劣質產品”的代名詞。不過,據了解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義烏市場上的商品種類繁多,每一種商品也有很多檔次,能夠滿足不同購買需求和購買能力的消費者的要求。有些中國供貨商對非洲市場不了解,認為非洲就是貧窮落后,因此習慣于向非洲商人推薦價格最低廉、質量最一般的商品。而一些來自非洲的采購商,只注重價格、不注重質量,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他們甚至主動尋求一些價格極其低廉的假冒偽劣商品銷往非洲市場。
2.2.3欺騙等不誠信行為時常發生,導致非商“合作難”
盡管近年來義烏政府在加強對商家的管理這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是部分商家仍然存在欺騙消費者的不誠信行為。非洲商人作為較晚進入義烏市場的一大群體,許多商家和企業都還對他們缺乏正確的認識與全面的了解,不少商家甚至對于他們存在種種誤解,認為非洲的國家都比較落后,所以也不把他們作為自己的重要客戶服務。這導致了許多商家對非洲商人存在欺騙的行為,如故意抬高價格,生產時偷工減料,甚至常常會出現收了款卻不發貨的行為。這些行為不但使得許多非洲商人對義烏漸漸失去好感,也體現出了相關政府管理存在漏洞以及部分企業、商家的誠信意識有待加強的問題。
2.2.4政府部門手續辦理程序復雜,導致非商“簽證難”與“清關難”
非洲商人辦理簽證相關材料時,手續相對繁雜,耗費時間長,很多非商常常因此無法定期來中國采購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事業發展。而且,2013年9月新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加強了對外國人來華簽證發放和停留居留時間等的監管,導致許多非洲商人不得不在一到兩個月內出國辦理一次飛簽簽證,造成了他們的經濟損失。另外,非洲的商品由于諸多原因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不能及時清關,這些原因包括非洲國家的報關資料與國內不匹配,部分進口產品(例如農產品、動物皮毛)受到國家質檢總局的嚴格檢查,以及國內代理公司對代理非洲進口產品清關流程不清晰。由此產生的滯港費和海關關稅造成非洲產品較國內同類產品的優勢越發薄弱。這不僅導致經營戶的直接經濟損失,也導致墊付資金不能直接回籠。
3思考與對策建議
3.1與相關高等院校合作加強對涉非商務類人才的培養
針對義烏人才市場缺乏涉非商務類人才的現象,義烏可以與相關高等院校合作開展涉非商務類人才的培養。2010年11月浙江師范大學成立了國內高校首個面向中非經濟合作教學機構——中非國際商學院。該學院致力于為中非雙方培養既熟悉國際商務理論和實務,又擅長于中非貿易投資的專業人才。因此,我們建議,義烏可以與中非國際商學院在合作辦學方面開展長期合作,針對義烏小商品對非國際貿易的特點,設計培養方案和計劃,培養具有非洲特色的國際經貿高級人才;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拓展其他非學歷教育培訓項目,開發全方位的中、高端非學歷培訓項目、資格認證培訓項目。
3.2加強輸非商品的質量監管
為了維護義烏小商品在非洲的形象,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輸非商品的質量監管。檢驗檢疫部門定期開展打擊對非洲出口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商品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查處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確保輸非商品質量安全;呼吁涉非企業加強自律,從長遠的角度和樹立義烏產品的形象戰略出發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建立輸非產品質量失信“黑名單”,公布一批嚴重產品質量失信企業;加快實現輸非商品全過程監管改革,依托小商品編碼等先進技術建立質量追溯機制。同時,對于非洲商人自行采購假冒商品的行為一經發現嚴肅處理。
3.3強化失信懲戒,清退無信商家
作為商貿城的監管方,義烏市場監管局應強化失信懲戒力度,打造誠信市場。監管局可采取建立“黑名單”制度的方法,將犯有不誠信行為的商家及時抄報告知,并采取提高商位租賃價格、取消市場招商資格、限制外出參展機會等手段,提高失信經營成本,促進經營者守法自律。另外,義烏小商品城集團也應加強對誠信的引導,比如對評級信用較高的經營主體,給予低息信用貸款、商品分類搜索排名靠前、商位租金優惠、免費市場停車位和廣告位等優惠政策。而對信用等級偏低的經營主體做出處罰,諸如提高市場商位租金,情節嚴重者收回其商位使用權。商家也應該自覺增強自己的誠信意識,讓“誠信”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4簡化對非進口商品的通關手續
進口企業需要提前了解進口非洲商品時需要的手續和材料,加快通關速度。海關及檢驗檢疫部門簡化對非進口商品通關操作流程、縮短產品通關時間,提高對非進口商品通關效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給予更多非洲產品申請“進口展覽品”的權利,為更多非洲產品進入中國開辟綠色通道。
參考文獻:
[1]高云,李紅梅.中國與非洲經貿關系發展分析[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9(1).
[2][加納]亞當斯·博多莫.全球化時代的非中關系:在華非洲商貿團體的角色[J].西亞非洲,2009(8).
[3]賴睿.非洲商人:來到中國淘金忙[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04-01.
[4]溫國砫.非洲商人在廣州的社會融合度及其影響研究——基于移民適應理論的視角[J].改革與開放,2012(2).
[5]許濤.廣州地區非洲人的社會交往關系及其行動邏輯[J].青年研究,2009(5).
[6]刑承設,吳燕萍.非洲客商在義烏的生活概覽[J].教育前沿,2012(1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資助項目“浙江省對非洲出口的驅動因素及對策研究——基于引力模型”(項目編號:2015R40403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