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劉道勤
?
企業稅負亟待降低
欄目主持/劉道勤
老編有曰:近年來,我國企業稅率高企,稅負增長快于收入。企業稅負持續加重,小微企業尤為突出。企業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不斷下降,削弱了我國經濟的微觀活力。應該對企業減稅費、增補貼,有效落實結構性減稅,提高國有企業分紅比例,為降低企業稅負,尤其是小微企業稅負提供空間。
1.企業稅收是我國政府稅收的主體我國目前主要稅種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關稅等。
企業繳稅其他為:進口貨物消費稅、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船舶噸稅、煙葉稅、耕地占用稅。
個人繳稅其他為:房產稅、車船稅、證券交易印花稅及其他。
2.企業稅負持續加重由于企業繳納的稅費占政府收入的九成左右,因此可以用宏觀稅負來近似衡量企業的稅負水平。按照大、中、小三種口徑來分別計算,近些年,我國三個口徑的稅負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4年分別為37.2%、22.1%和18.7%,分別比2000年高18.9、8.6和6.0個百分點。
人民銀行5000戶工業企業調查也顯示,近年來,企業稅費占收入比率持續上升。比如人民銀行某中支監測的樣本企業,2015年1~8月營業稅金及附加、所得稅費用的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6 和38.1個百分點。并且,2013年1~8月至2015年1~8月,這兩項稅金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甚至都超過了三項費用(包括營業費用、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
3.企業稅費支出持續高于收入增長2011年,人民銀行監測的5000戶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增長292.9%,主營業務成本累計增長307.7%,而營業稅及附加累計增長603.7%。2012年后,部分企業已經努力壓減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融資成本。但是長久以來的高成本運作方式有粘性,特別是稅收支出難以壓減。2012年1月~2015年11月,5000戶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增長3.3%,主營業務成本累計增長3.0%,而營業稅及附加累計增長30.0%。
4.小微企業稅負高于大中型企業北京國家會計學院的《中小企業稅收發展報告》,通過對18個省5002家中小微企業的調查顯示:小微企業所得稅負擔明顯高于大中型企業,差距甚至接近一倍,增值稅負擔比例大致相當;同時,小微企業獲得稅收優惠和減免較難,比如2011年國務院將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標準由3萬元提高至6萬元,調查顯示1447家小微企業中獲得優惠的僅占17%,83%的小微企業未獲得優惠。
人民銀行5000戶工業企業調查也顯示,2015年四季度,有四分之一的小微企業認為“稅費重”是當前面臨的三個主要問題之一。比如,2015年1~10月,某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僅增長3.5%,而稅金總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2.1%。
有曰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財政收入14.04萬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1.92萬億元,占全部財政收入的84.9%。根據現有數據估算,在2014年的稅收收入中,由企業繳納的部分占85.5%,由個人繳納的部分占14.5%。可見,企業是我國稅收的最主要來源。

1.近幾年企業利潤增長大大低于政府和居民收入增長2011~2014年,我國財政和稅收收入增速平均分別為14.2% 和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速平均分別為11.4%和13.8%,而國家統計局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平均僅為5.3%,人民銀行統計的5000戶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平均為-2. 7%。
2.企業稅費支出占比上升,收入占比下降根據實物資金流量表測算,2008-2013年,企業支出的勞動者報酬占企業增加值比例從36.1%上升至41%;企業營業盈余占增加值比例呈遞減趨勢,從45%下降至40.7%;扣除財務性凈支出和所得稅支出后,企業可支配收入占企業增加值比例從35.2%降至27.9%,下降速度更快。
3.增加值分配的不均衡使得企業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從各部門在國民可支配收入構成中所占比例看,2008年政府部門、企業部門和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占整個國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分別為18.3%、24.5%和57.2%,到2013年這一比重分別為18.9%、19.8%和61.3%。
有曰二:近年來我國稅費支出占總產出的比例有所提高,而收入占比下降。2010年到2012年,企業所得稅占總產出的比例從1.3%上升到1.5%,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占總產出比例則從8.9%降至7.9%。從人民銀行5000戶工業企業財務數據看,所得稅占總產值的比例從2013年11月的6.35%上升至2015年11月的7.42%,企業凈利潤占比從4.49%降至3.47%。
1.我國企業的總稅率高于世界主要國家我們采用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中的總稅率來衡量企業所承擔的稅負。總稅率是指企業的稅費和強制繳費占商業利潤的比例。2013年,我國企業的總稅率為67.8%,不僅明顯高于發達國家,也顯著高于發展中國家泰國和南非,僅略低于巴西。
2.我國企業部門稅費占增加值的比例處于國際較高水平2013年,我國企業部門承擔的生產稅凈額占企業增加值比例為18.3%,比美國高9.8個百分點,更高于日本、德國、法國、俄羅斯和印度;承擔的所得稅凈支出占企業增加值的比例為4.6%,比美國高0.7個百分點,比德國高0.8個百分點,比法國高0.8個百分點,比俄羅斯高0.6個百分點。從生產稅和所得稅合計占企業增加值的比例來看,我國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最高,達到22.9%,比位居第二的日本高9.8個百分點,比美國高10.5個百分點。
3.我國企業稅負,尤其是小微企業稅負高的主要原因
(1)企業現行稅制存在較多的重復征稅現象比如不同稅種征收環節不同,使得部分產品和收入被重復征稅。同時,很多稅收不能抵扣:我國和歐洲增值稅率都是17%,但我國很多不能抵扣,導致實際稅負更重;我國營業稅率雖然看起來低一些,但由于全額征收,不能與增值稅相互抵扣,出口不能退稅,存在重復征收等原因,導致實際稅負水平可能比增值稅還高。再比如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重復征收。企業利潤在征收所得稅后,以股息和分紅的形式分給投資人,個人仍將被征收20%的所得稅。同時,小企業股東既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還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這種重復征稅就使得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負擔大幅上升。
(2)非稅費用占比高企業除營業稅、增值稅等稅收外,還需繳納各種行政事業費以及政府性基金。這些費用和基金種類繁多,數額較高。并且這些費用和基金一般不隨著稅基的減少而減免。與其他國家相比,2013年,我國非稅收入占政府收入比重為42.8%,不僅大大高于主要發達國家,也明顯高于一些發展中國家。
(3)間接稅為主體使得稅制具有累退性,導致小微企業稅負較高我國以間接稅為主體稅種的特點非常明顯。近年來我國直接稅占總稅收的比重基本在30%以下,這不僅低于美國和加拿大70%多的水平,也低于法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發達國家,既低于同屬金磚國家的南非和巴西,還低于泰國。而本應由有支付能力的大企業和先富階層承擔的直接稅比重過低,導致我國稅制具有“累退性”,小微企業和恩格爾系數高的中低收入群體稅收負擔加重,稅負痛苦指數上升。
(4)小微企業獲得稅收優惠較難,實際稅負水平較高。
(5)轉嫁能力弱,征管水平低,加重小微企業稅負小微企業通常是價格的接受者,如果稅負上升,小微企業往往只能壓縮利潤空間,而難以像大企業那樣通過提高價格來轉移稅負。同時,稅收征管水平較低也加重了小微企業稅負。
另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在京發布的《小微企業稅收政策研究報告》顯示,經營環境惡劣、稅費負擔沉重已經嚴重影響小微企業生存,報告建議將稅收起征點從3萬上調至10萬。
報告顯示,2014年約928萬小微企業退出市場。雖然,小微企業對國家經濟貢獻巨大,國家也一直在扶持和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仍然不容樂觀。
小微企業稅負高于大中型企業。根據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對1643戶企業的典型調查,企業稅負在不同規模之間分布嚴重不均衡:企業規模越大,稅負越低;企業規模越小,稅負越高。微型企業稅收負擔大約是大型企業的2.5至3.6倍。
有曰三:據測算,若對小微企業進一步提高月營業額(銷售額)起征點至10萬元,將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帶動284萬人就業,拉動約0.36%的經濟增長,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降低企業稅負,不一定引起財政收入下降。減稅不一定會降低稅收收入,甚至可能增加。這是因為減稅將給企業更強的創新激勵,這種激勵會提高經濟福利,甚至增加稅收,尤其是當減稅應用于高稅率的企業時。事實上,我國的實踐也表明,稅負下降未必引起財政收入下降。比如1994年我國進行分稅制改革實際效果看,分稅制改革后我國政府財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長。(本刊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