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趙金平,楊立輝,黃道建,王雄,鄧東陽,韓靜磊*
1. 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廣東 廣州 510308;2.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655
?
南方典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環境呼吸暴露風險評估
劉軍1,趙金平1,楊立輝1,黃道建2,王雄2,鄧東陽2,韓靜磊2*
1. 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廣東 廣州 510308;2.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655
摘要:以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作為研究對象,調研其3 km半徑范圍內敏感點分布情況,依據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2014年監督性監測數據,采用較為成熟的AERMOD大氣預測模型,預測SO2、NO2、HCl、Cd、Pb和二噁英(PCDD/Fs)等6種污染物在27個環境敏感點的日均濃度范圍分別為0.03~0.21 μg·m-3、0.3~2.5 μg·m-3、0.01~0.04 μg·m-3、0.07~0.56 ng·m-3、0.03~0.22 ng·m-3和0.01~0.07 ng·m-3,明顯低于相應的標準限值,由此可見該垃圾焚燒廠在研究期間排放的主要大氣污染物對周邊環境敏感點影響較小。從模型預測可知,6種污染物的日均最大落地濃度位于網格線上的(200,150)處,分別為22.45、266、4.49、56.1、22.5 μg·m-3和59.5 fg·m-3,NO2的日均最大濃度貢獻值高于標準限值3.3倍,位于該點位的敏感點值得特別關注。采用USEPA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對該垃圾焚燒發電廠周邊敏感點人群呼吸暴露量和健康風險進行評估,結果顯示,無論成人還是兒童呼吸暴露量隨著與煙囪距離的增加呈遞減趨勢;非致癌化合物的危險指數HI大小順序為NO2>SO2>HCl;致癌化合物危害指數CR大小順序為Cd>PCDD/Fs>Pb,但其暴露風險相對較低,處于可接受水平;相對成人來說,兒童會承受更高的呼吸暴露劑量;就性別而言,男性會承受更高的呼吸暴露劑量。通過該研究為環保部門掌握垃圾焚燒廠對其周邊環境的影響和對敏感點人群健康的潛在風險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重金屬;二噁英;呼吸暴露;風險評估
引用格式:劉軍, 趙金平, 楊立輝, 黃道建, 王雄, 鄧東陽, 韓靜磊. 南方典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環境呼吸暴露風險評估[J]. 生態環境學報, 2016, 25(3): 440-446.
LIU Jun, ZHAO Jinping, YANG Lihui, HUANG Daojian, WANG Xiong, DENG Dongyang, HAN Jinglei. Inhalation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of A Typical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South Chin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 25(3): 440-446.
生活垃圾焚燒因其技術優勢及其占地面積小而逐漸被政府決策部門接受(伍琳瑛,2015),但生活垃圾焚燒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污染物,如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氯化氫(HCl)、鎘(Cd)、鉛(Pb)和二噁英(PCDD/Fs)等(吳銳,2009),可能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劉東等,2012;張振全等,2013;Hu et al.,2012;張海龍等,2013)。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對環境質量需求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設施所致的人群健康風險及環境管理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伍琳瑛,2015;向明燈等,2013),如果處理不當則會阻礙生活垃圾焚燒行業的良性發展,引發公眾和政府之間的矛盾,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為了提升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的污染防治工作,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有必要開展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環境污染特征與健康風險研究。本論文即以此為出發點,選取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大氣環境污染特征與人群呼吸暴露健康風險評價工作,從而客觀評價生活垃圾發電廠對環境的影響,為相關部門對該類型的企業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本次選取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占地面積56321 m2,垃圾處理規模為800 t·d-1,裝有2×400 t·d-1爐排型垃圾焚燒爐、余熱鍋爐二位一體的垃圾焚燒設施,配1臺12 MW的汽輪發電機組,及與其相配套的2套煙氣凈化裝置(SNCR脫硝+半干法脫酸+活性碳噴射+袋式除塵),煙囪高度60 m。垃圾焚燒爐日運行24 h,年運行8000 h。
依據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2014年監督性監測結果對該電廠污染物排放量進行核算,結果見表1。二噁英監測頻次為1年1次,每次采集3個樣品單獨分析,其他污染物監測頻次為1季度1次,1年4次。各污染物監測均采用標準方法,其中PCDD/Fs采用《環境空氣和廢氣 二噁英類的測定 同位素稀釋高分辨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HJ 77.2─2008)(環境保護部,2008)、NO2采用定電位電解法《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3)、SO2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HJ/T57 ─2000)(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0)、HCl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氣中氯化氫的測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27─1999)(國家環境保護總局,1999)、Cd和Pb均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測定水和廢物中的金屬和痕量元素》(US EPA200.7─1995)(美國環保署,1995)。樣品采集和分析過程中均采取嚴格的QA/QC措施,包括采樣濾筒的保存、采樣儀器管路的清洗、流量校正、設置現場空白、實驗室空白、重金屬分析所用容器和量具在使用前均預先用10%硝酸浸泡24 h以上并用去離子水沖洗和風干、二噁英實驗所用玻璃器皿均經氫氧化鈉和乙醇配置的堿液進行浸泡隔夜,超聲清洗自然晾干,使用前用二氯甲烷沖洗3遍,等等。樣品最終分析結果為樣品的測定值扣除空白值,二噁英采樣內標回收率為76.9%~92.8%、提取內標回收率為60%~106%。

表1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污染物排放量Table 1 Pollutants in flue gas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依據《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 18485 ─2014)評價監測結果,可以看出即使都取最高濃度值(即核算濃度)與標準限值比較也都存在明顯差別,甚至是數量級上的差別,NO2、SO2、HCl、Cd、Pb和PCDD/Fs最高濃度值只有標準限值的72.4%、18.8%、6.0%、12%、4.0%和40%,遠低于標準限值,由此可以看出該電廠污染物排放均為達標排放。與張剛(2013)研究國內不同地區同爐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排放中重金屬(Cd和Pb: 0.041 mg·m-3和0.467 mg·m-3)和二噁英(PCDD/Fs:0.018~0.360 ng·m-3)相比,本次監測的重金屬和二噁英濃度水平較低。
2.1 預測結果
通過現場調查,發現該廠周邊3 km半徑(以煙囪為原點)范圍內的大氣環境敏感點有27個(小區或別墅區),如何客觀評價該廠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和對敏感點人群健康的潛在風險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基于監測數據的核算濃度和廠區周邊敏感點分布情況,將該區域劃分為6×6 km的網格點,選擇我國《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2.2 ─2008)(環境保護部,2008)推薦模型——AERMOD模型(版本為12345版),對本研究所關注的焚燒煙氣特征污染物在敏感點的日均濃度進行預測計算,詳見表2。
2.2 預測結果分析評價
選取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附近區域及評價范圍均屬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環境保護部,2012)中的二類區。本研究關注的特征污染物SO2、NO2和Pb的評價標準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Cd參照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附錄A要求;HCl參照執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衛生部,1979)中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最高容許濃度;二噁英參照執行日本環境標準。各污染物標準值見表3。
表2給出了27個環境敏感點大氣污染物的日均濃度貢獻值,依據表3給出的環境敏感點的空氣質量標準評價,可以看出各敏感點SO2的日均濃度貢獻值在0.03~0.21 μg·m-3之間,為評價標準限制值的0.02%~0.14%;NO2的日均濃度貢獻值在0.3~2.5μg·m-3之間,為評價標準限制值的0.38%~3.13%;HCl的日均濃度貢獻值在0.01~0.04 μg·m-3之間,為評價標準限制值的0.07%~0.27%;Pb的日均濃度貢獻值在0.07~0.56 ng·m-3之間,為評價標準限制值的0.01%~0.06%;Cd的日均濃度貢獻值在0.03~0.22 ng·m-3之間;PCDDs的日均濃度貢獻值在0.07~0.56 fg·m-3之間。將表2中最大濃度落地點SO2、NO2、HCl、Cd、Pb和PCDD/Fs的濃度水平與評價標準進行比較可知,除了NO2最大濃度266 μg·m-3超出標準限值的3.3倍外,其他5種污染物最大濃度落地點的濃度水平均明顯低于標準限值。由此可見,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監測期間排放的SO2、NO2、HCl、Cd、Pb和PCDD/Fs對周邊環境敏感點影響較小,同時從表2也可以看出,隨著敏感點距廠區煙囪距離的增加,SO2、NO2、HCl、Cd、Pb和PCDD/Fs的日均濃度貢獻值呈現逐漸遞減的趨勢。

表2 大氣敏感點污染物日均濃度預測結果Table 2 Prediction of average daily concentration in the sensitive atmospheric points

表3 環境空氣質量評價執行標準Table 3 Ambient air quality implementing standards
人體暴露生活垃圾焚燒煙氣的途徑主要有3種,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經口暴露)和皮膚接觸,其中呼吸暴露是廠區外圍空氣敏感點人群接觸焚燒煙氣特征污染物最為直接的暴露途徑。因此,在討論健康風險時主要針對呼吸暴露風險。以選取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排放的污染物為研究對象,根據風險評估程序開展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周邊人群呼吸暴露風險評估。
3.1 暴露模型
根據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呼吸暴露量化方法(Lee et al.,2007;Ma et al.,2008;張春輝等,2014;Mari et al.,2007),兒童和成人經呼吸攝入污染物的量ADDinh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ADDinh為經呼吸的暴露劑量,mg·m-3·d-1;Ca為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mg·m-3;IR為攝取速率,m3·d-1;EF為暴露頻率,d·a-1;ED為暴露期,a;BW為人群平均質量,kg;AT為平均暴露時間,d。
我國人群的呼吸暴露參數如表4所示,兒童呼吸量以6歲兒童的呼吸量代替。由于國內目前尚未完成兒童暴露參數的研究,所以兒童暴露參數選用美國環保署發布的數據。成人指年齡為18歲及以上的人群,其暴露參數選用的是環境保護部(2013)編著的《中國人群暴露參數手冊(成人卷)》中的平均水平。

表4 不同人群呼吸暴露參數Table 4 Inhalation exposur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
3.2 毒性評估
將生活垃圾焚燒排放的特征污染物NO2、SO2和HCl劃為非致癌物,Cd、Pb和PCDD/Fs劃為致癌物。對3種致癌物的毒性評估采用致癌斜率因子進行表述,而對3種非致癌物的毒性評估采用參考劑量進行表述,毒性評估參數來自美國風險綜合信息系統(IRIS,2015)。本文涉及的鹽酸氣體(HCl)目前尚未給出攝入暴露參考劑量RfD,但美國綜合風險信息系統IRIS給出了鹽酸氣體(HCl)暴露參考濃度RfC=0.02 mg·m-3,因此本研究參照下列公式計算鹽酸氣體的危險度,以此來評估鹽酸氣體的非致癌風險。其他化合物的毒性參數如表5。

表5 焚燒煙氣特征污染物主要毒性參數Table 5 Toxic parameters of pollutants in gas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s

式中,HI為風險指數,RfCi為鹽酸氣體(HCl)暴露參考濃度,mg·m-3;Ci為鹽酸氣體測定濃度,mg·m-3;10-6為可接受的危險度水平。
該計算方法的缺點是無法識別不同受體(成人和兒童)因攝入量不同而引起的差異,故計算結果是所有人群的健康風險是一樣的。
3.3 風險表征
非致癌風險通常用風險指數(HI)進行描述(Federico et al.,2008),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HI為發生某種特定有害健康效應而造成等效死亡的危險度,無量綱;ADD為非致癌污染物的單位體重日均暴露劑量,mg·kg-1·d-1;RfDi為非致癌污染物的某種暴露途經下的參考劑量,mg·kg-1·d-1;10-6為與RfDi相對應的假設可接受的危險度水平。
致癌風險評價通常以風險值(CR)表示(Federico et al.,2008),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R為人群終身超度危險度,無量綱,人群的期望壽命按70年計算;ADDi為人體終生暴露于致癌物質的單位時間單位體重的平均日攝取量,mg·kg-1·d-1;q為由動物推算出來的人類的致癌強度系數[mg·kg-1·d-1]-1。

表6 大氣敏感點污染物人群呼吸暴露量Table 6 Population inhalation exposure to pollutants in the sensitive atmospheric points
依據暴露模型和風險表征的計算公式,基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日均濃度預測結果,計算出選取發電廠周邊3 km半徑(以煙囪為原點)范圍內的環境敏感點人群每日呼吸暴露量ADDinh(表6)、非致癌風險和致癌風險(表7)。
表6給出了本次研究選取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排放的SO2、NO2、HCl、Pb、Cd和PCDD/Fs對周邊大氣敏感點人群呼吸暴露量的貢獻值。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煙囪距離增加,污染物呼吸暴露劑量對成人和兒童貢獻值有明顯降低,該結果與文獻報道的結果也是一致的(張海龍等,2013)。同時,研究區域的成人和兒童對重金屬和二噁英的潛在呼吸暴露劑量低于與文獻報道水平(張海龍等,2013;Montse et al.,2009)。以WHO給出的人體每日PCDD/Fs最大耐受量4 pg·kg-1·d-1為參考依據,該地區的成人和兒童的呼吸暴露貢獻率都遠低于該標準。就人群分布來看,成人男性的呼吸暴露量要高于成年女性,但是兒童則正好相反,男童的呼吸暴露量低于女童。
對于非致癌物當HI≤1時(Federico et al.,2008),風險較低或可以忽略;HI>1時,存在非致癌風險(Federico et al.,2008)。對于致癌物,進行風險表征時,評估其致癌風險CR值,當CR在10-6~10-4之間(即每1萬人到100萬人增加一個癌癥患者),認為該物質不具備致癌風險;CR<10-6,風險可以忽略或者可接受;CR>10-4,具備致癌風險,應找出主要的風險貢獻源,對貢獻來源進行論證后必須提出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將風險值降至可接受的范圍。
由表7可見,研究區周邊敏感點中SO2對敏感人群(兒童和成人)的危險度HI范圍在1.24×10-4~2.45×10-3之間,NO2對敏感人群(兒童和成人)的危險度HI范圍在9.82×10-4~2.32×10-2之間,HCl對敏感點人群(兒童和成人)的危險度HI范圍在5.0×10-4~2.0×10-3之間,就非致癌風險的危險度來看,整個研究區域危害指數大小順序為NO2>SO2>HCl。可以看出3種特征污染物非致癌風險度HI值均遠小于1,因此本次監測期間該廠排放煙氣中的SO2、NO2和HCl的濃度對其周邊敏感點的敏感人群不會產生非致癌性的健康損害。

表7 人群呼吸暴露風險Table 7 Exposure risks of population inhalation
就致癌風險的危險度來看,整個研究區域危害指數大小順序為Cd>PCDD/Fs>Pb,但是,本次監測期間該廠周邊敏感點中Cd對敏感人群(兒童和成人)的致癌風險CR范圍在2.39×10-8~4.97×10-7之間,CR值小于10-6,因此Cd對敏感人群(兒童和成人)的致癌風險較小;Pb對敏感人群(兒童和成人)的致癌風險CR范圍在5.65×10-11~1.28×10-9之間,CR值遠小于10-6,因此Pb對敏感人群(兒童和成人)的致癌風險可以忽略。同樣,二噁英對敏感人群(兒童和成人)的致癌風險CR范圍在9.96×10-10~2.26×10-8之間,CR值也遠小于10-6,因此,二噁英對敏感人群(兒童和成人)的致癌風險也較低。
由此可見,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排放的特征污染物(NO2、SO2、HCl、Cd、Pb和PCDD/FS)對敏感點的人群產生的非致癌性的健康損害、致癌風險均處于可接受范圍;相對而言,所有敏感點中特征污染物對成人和兒童中男性造成的健康風險要高于女性,而兒童的非致癌或致癌風險明顯高于成人,可見在相同濃度水平的特征污染物的暴露下,兒童的健康更容易受到傷害,體現了兒童的易侵性特征,因此需要給予兒童更高的重視。
以2014年度監督性監測結果為基礎,基于AERMOD模型預測該垃圾焚燒發電廠排放的特征污染物SO2、NO2、HCl、Pb、Cd和PCDD/Fs的日均濃度貢獻值均低于評價標準限制值,表明該廠在本次監測期間排放的主要大氣特征污染物對周邊環境敏感點影響較小。呼吸暴露健康風險評價結果顯示這6種煙氣排放物對敏感點人群產生的非致癌性的健康損害、致癌風險均處于可接受范圍,但是相對成人來說,兒童會承受更高的呼吸暴露劑量,所以兒童的污染暴露應該得到更高的重視。同時由于客觀原因,風險評估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包括模型參數的引用,各種污染物的之間的聯合風險等等,盡管如此,本研究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垃圾焚燒廠對其周邊環境的影響和對敏感點人群健康的潛在風險,為城市居民的健康保護與城市生態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FEDERICO C, GIANLUCA I, LORENZO L, et al. 2008.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air emissions from a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 A case study [J]. Waste Management, 28(1) : 885-895.
HU X, ZHANG Y, DING Z, et al. 2012. Bioaccessibility and health risk of arsenic and heavy metals(Cd, Co, Cr, Cu, Ni, Pb, Zn and Mn)in TSP and PM2. 5 in Nanjing, China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57(12): 146-152.
IRIS. 2015.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 [EB/OL]. http://www. epa.gov/iris.
LEE S J, CHOI S D, JIN G Z, et al. 2007. Assessment of PCDD/F risk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emission reduction at a MSWI [J]. Chemosphere ,68(1): 856-863.
MA J, KANNAN K, CHENG J, et al. 2008. Concentrations, profiles, and estimated human exposures for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from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facilities and a chemical industrial complex in Eastern China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2(22): 8252-8259.
MARI M, NADAL M, FERRé-HUGUET N, et al. 2007. Monitoring PCDD/Fs in soil and herbage samples collected near a hazardous waste incinerator. Health risks for the population living nearby [J].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13(6): 1255-1270.
MONTSE M, MARTí N, MARTA S, et al. 2009. Exposure to heavy metals and PCDD/Fs by the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vicinity of a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 in Catalonia, Spai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35(1): 1034-1039.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1999. HJ/T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氯化氫的測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S].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000. HJ/T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 定電位電解法[S].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003. 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470-472.
環境保護部. 2008. HJ2.2─2008.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S].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環境保護部. 2008. HJ77.2─2008. 環境空氣和廢氣 二噁英類的測定 同位素稀釋高分辨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S].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環境保護部. 2012. GB3095─2012.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S].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環境保護部. 2013. 中國人群暴露參數手冊[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746.
環境保護部. 2014. GB18485─2014. 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S].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劉東, 李璞. 2012.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生態經濟, 18(5): 165-170.
美國環保署. 1995. EPA 200.7─1995.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測定水和廢物中的金屬和痕量元素[S]. 美國環保署.
衛生部. 1979. TJ36-79.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S].
吳銳. 2009.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成分分析與研究[D].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7-12.
伍琳瑛. 2015. 廣東省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 環境衛生工程, 23(3):33-36.
向明燈, 楊林, 于云江, 等. 2013. 基于健康風險評估的垃圾焚燒電廠選址研究[J]. 中國環境科學, 33(1): 165-171.
張春輝, 郭建陽, 石順權, 等. 2014. 貴陽市干道降塵中的多環芳烴及其健康風險評估[J]. 生態學雜志, 33(10): 2810-2816.
張剛. 2013. 城市固體廢物焚燒過程二噁英與重金屬排放特征及控制技術研究[D].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 34-47.
張海龍, 李祥平, 齊劍英, 等. 2013.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周邊環境重金屬污染健康風險評價[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32(8): 1670-1676.
張振全, 張漫雯, 趙保衛, 等. 2013. 生活垃圾焚燒廠周邊環境空氣中PCDD/Fs含量及分布特征[J]. 中國環境科學, 33(7): 1207-1214.
Inhalation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of A Typical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South China
LIU Jun1, ZHAO Jinping1, YANG Lihui1, HUANG Daojian2, WANG Xiong2, DENG Dongyang2, HAN Jinglei2*
1. Guangdo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Guangzhou 510308, China;2.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uangzhou 510655, China
Abstract:A southern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MSWI) has been chosen to monitor in this paper,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tive points surrounding MSWI in 3 km radius were surveyed. Based on supervision of monitoring data that collected from Guangdong monitoring centre in 2014, using sophisticated atmospheric prediction model-AERMOD to forecast the daily levels of six pollutants in 27 environmental points. The average daily concentration for SO2, NO2, HCl Cd, Pb and dioxins were 0.03~0.21μg·m-3, 0.3~2.5μg·m-3, 0.01~0.04 μg·m-3, 0.07~0.56 ng·m-3, 0.03~0.22 ng·m-3and 0.01~0.07 ng·m-3, which were lower standard values and showed that the six pollutants discharg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had a minor effe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maximum daily concentration of the six pollutants located in the grid (200, 150),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were 22.45, 266, 4.49, 56.1, 22.5 μg·m-3and 59.5 fg·m-3, respectively. Especially for NO2, which was higher 3.3 times than the standard value. Therefore, the sensitive point that located this grid need to deserve special attention. The inhalation exposure dose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opulation who were surrounded with MSWI using US EPA risk assessme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osure dose of adults and children were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ance of chimney. The order of non-carcinogenic and carcinogenic compounds dangerous index HI and CR were NO2>SO2> HCl and Cd > PCDD/Fs > Pb, respectively. However,these compounds' exposure risk was relatively low and at an acceptable level, even children can withstand higher breathing exposure dose relative to adults, in term of gender, men will be exposed to a higher dose. The results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who need to master the effe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potential health risk by the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Key words: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heavy mental; dioxin; inhalation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3.011
中圖分類號:X8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906(2016)03-0440-07
基金項目:2014年廣東省環保專項資金項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噁英監督性監測與評估”
作者簡介:劉軍(1969年生),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E-mail: 13798090760@139.com*通信作者。韓靜磊,E-mail: hanjinglei@scies.org
收稿日期: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