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加快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步伐


截至2014年底, 山西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503萬人。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突破550萬。全省現有各類養老機構851所,設置養老床位12.6萬張,初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但是,仍然存在養老服務法制保障不足、養老服務與產品供給缺乏、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標準助推養老服務契合度低等問題。
2015年10月15日,山西省養老服務業發展推進會在太原舉行,會議指出,山西省養老服務業仍處于起步階段,要準確把握山西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形勢,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將社區與居家養老服務覆蓋城鄉,完善機構養老服務體系,建立公建民營運行機制,引導社會力量盤活社會閑置資源,切實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要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創新醫養融合模式,實施產業創新驅動,加強標準化創新,推進“互聯網+”應用,努力推動養老服務業創新發展。要加強領導,科學謀劃,強化發展養老服務業的組織保障,全力推動全省養老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
2015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科學管理、協調推進、服務發展的原則,緊緊圍繞“六大發展”開展地方標準研制,“十三五”期間重點完成健康養老、“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地方標準體系建設。目前,《養老機構醫養服務規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規范》兩項山西省地方標準已由省民政廳提出,經省質監局批準立項,由省老年公寓承擔起草工作。
2016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支持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放寬養老服務業準入。實行“先照后證”,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養老服務領域,全部向社會力量開放,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支持社會力量投資養老服務業。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在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舉辦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餐桌等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機構養老服務。鼓勵社會力量采取獨資、股份制、PPP(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等模式投資建設養老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異地互動等形式的養老集團,扶持培養一批競爭力強、具有示范性、窗口性的養老服務品牌。
2016年3月19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要積極開展“標準化+養老服務”、“標準化+家政服務”等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和試點建設。2016年起,由太原市民政局作為牽頭單位,太原市發改委、財政局、衛計委、質監局作為配合單位的養老標準體系建設開始啟動,以推進太原市養老事業蓬勃、健康、快速發展。
2016年4月,陽泉市居家養老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在陽泉市社會福利院啟動。2016年1月,陽泉市宜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確定為2016年度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單位。這個中心成立于2014年,是陽泉市唯一一家以社區為依托,以養老服務為突破口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目前已與城區的5個社區對接,在社區設立養老服務站,全天候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緊急事物援助、信息咨詢、陪同就醫、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家政服務、商品代購等綜合性服務。陽泉市質監局有關人士表示,居家養老是應對老齡化的有效措施,是緩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的有效手段,作為關注度高的社會問題,居家養老意義重大,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作為該項目的參與單位,質監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標準化戰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幫助指導試點項目扎實推進,規范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優化工作機制,提升服務質量,開啟居家養老服務領域優質標準化建設的新篇章。通過標準化建設實現“健康養老、智慧養老”的目標,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
(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