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依然高調
以少將兼工程院院士的身份落馬,周國泰是第一人。有媒體用“迷失方向”來形容他的晚節不保。40年軍旅生涯,周國泰從士兵到將軍,從進修生到院士,高升順暢,退休7年后被查處,恐怕不是“迷失”二字能夠一言概括的。
追究周國泰被查的原因,多數人還是聚焦在他科研或學術造假方面,近幾年業界的質疑聲不絕于耳??偤笄诓恳晃恢槿耸客嘎?,學術造假可能是周國泰被查的主要原因,但不排除還有其他腐敗情節。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國泰擁有自己的科研團隊。2008年,他從總后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的位子上退下來,本該過上清閑的退休生活,但他并沒閑下來。同年,他高調宣布所帶領的團隊,成功研制出了“高能鎳碳超級電容器”。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終于解決了電源技術的瓶頸問題,這種汽車可以行駛幾百公里不用充電,取代油氣汽車指日可待。一時間,媒體爭相報道這一科研進步。在一個電視專題片中,周國泰稱:“(退休后)我拿自己的工資,一個月4000塊錢租了一套房子,在那里做實驗?!?/p>
這陣喧囂直到2012年才被潑上冷水。在當年舉辦的中國(國際)鋰電新能源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質疑稱,所謂的“高能鎳碳超級電容器”性能很“一般”,更不是“電動車電源的一個新突破”,產業化風險太大。“科技工作者要實事求是地做事,媒體不要夸大其詞”。
網絡上也開始涌現質疑周國泰的言論,沖垮了他的“信用大廈”,更多的人開始懷疑他以往的研究也有造假。2013年,在科普作家方舟子創辦的知名打假網站新語絲上,有文章指出,在獲得2002年“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的公開材料中,周國泰所獲的3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都名不副實:1985年的“熱熔粘結絮片生產工藝和熱熔粘結劑”、2001年的“多異多重復合長絲織物理論研究與應用”兩個項目,他的排位分別為第五完成人和第七完成人,但卻自稱主持了項目研究;1998年,為了評院士,稱自己是“彈藥防靜電理論與技術研究”項目的第三完成人,實際只是領導掛名。
此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軍用頭盔系統技術基礎及系列化裝備研究”,也被知情人曝出造假。總后勤軍需裝備研究所的一名退休老干部透露:“周國泰連英語都不太行,院士之位恐怕來得有點‘水’?!辈贿^,最受非議的還屬2010年他研制的一種高科技中藥產品。此產品號稱“對治療艾滋病、肝炎、肺炎等各種病菌性感染都具有特殊療效,是中華醫藥界的一次重大突破”。
橫跨軍界與學術界
周國泰的半輩子都在跟軍需裝備打交道。1973年,他以工農兵大學生的身份進入中山大學化學系學習高分子化學。3年后,他回到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從事軍隊后勤保障研究。在研究所,周國泰研究的關鍵詞是“防護”。他曾說:“別人研究矛,我想研究盾,保護人類?!焙髞?,他被稱為中國“防彈衣之父”。
關于周國泰和防彈衣,還有一個故事在圈內流傳。周國泰第一次見到芳綸防彈衣是在1987年于北京召開的一次國際技術交流會上。美國的芳綸防彈衣堪稱世界一流,當時它就擺在北京四川飯店的一張會議桌上,他想去摸摸卻遭到了拒絕。
于是,防彈衣便成為周國泰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此,他攻讀了中國紡織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并和鞍鋼的很多老工人進行了多次測試,最終研制出世界上最剛硬的防彈鋼板。從1987年到1990年,時隔僅3年,周國泰帶領科研組造出了中國第一批頂級防彈衣———護神。
1990年,中國要承辦第十一屆亞運會。為了提高安全防護水平,有關部門決定從國外買進一批“凱夫拉”防彈衣。就在這時,周國泰站出來說話了:“我們也有防彈衣,買我們的吧,不比國外差!”但在當時,國內沒有任何關于它的報道。周國泰知道,挑戰“凱夫拉”,只有比試才能讓人信服。十槍打完后,在場的人爭相跑去看結果:同是五發子彈,美國的“凱夫拉”防彈衣留下了兩個圓圓的彈孔,“護神”牌防彈衣僅擦了幾道白色的痕跡。后來,周國泰又用陶瓷對防彈衣進行了試驗,不斷研究防彈衣的性能。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周國泰就開始研究我國自己的單兵防護系統。他說:“防彈背心也好,頭盔也好,一是防彈性能好,二是配套好,三是對防彈衣著裝的要求很嚴格。以美國為例,在戰場上佩戴防彈衣和頭盔,可以減少戰場死亡率70%- 90%。防彈衣被他們稱為救命衣,是保證戰爭勝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領導喜歡他的耿直和執著,把他調到了羅布泊的原子彈試驗基地。在那里,周國泰的任務是養狗,而這些狗是用來做原子彈核輻射試驗的。
“那個時候,我們組負責紡織材料防護材料的研究。比如,在光輻射的情況下,也就是在核爆炸的情況下,不同的織物、不同的組織、不同的配套對我們實驗狗的光輻射防護作用。衣服是專門給狗做的,各種衣服都有特定的防護標準,有的衣服在狗身上的不同部位分別留下窟窿,觀察狗被燒傷的情況。據周國泰回憶,“別人養狗養4條、6條,我養了36條,那時確實很累,每天起床要打掃狗籠子,要放狗、喂狗。人家是作醫學方面的研究,我們是研究燒傷,需要狗的量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周國泰先后主持研制了防彈背心、防彈頭盔、新型防護服裝,把防風防水透濕層壓織物用于作訓服、防寒服、南極考察服和運動服等。這些防護用品被裝備到各個駐邊部隊、執法人員、各大油田,甚至出口到美國等十余個國家。除此之外,周國泰還是現行07式軍裝的總設計師。
這一切,使周國泰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已榮譽滿身,獲得了“八五”科技攻關重大貢獻獎,被評為“科技金星”“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2年,他又獲得了“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
知天命之年,周國泰登上人生頂峰。1999年,50歲的周國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6年,由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所長履新總后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
周國泰橫跨學術界與軍界,站得穩而風光。
功成名就后的迷失
周國泰1949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鎮賚縣,是典型的東北人性格———敢說敢干、快人快語,并不時有“金句”迸出。2011年,一位記者問他,如何做科研項目的領頭人。他說:“科研領頭人不能像狗撒尿,走幾步就撒,宣示這地盤是我的卻沒有下一步動作;而要像蜘蛛織網,聯合各方面的專家組成團隊,協同攻關,否則,很難出成果?!边@個比喻引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
這樣的性格讓周國泰在領導面前很吃香。19歲時,他被調入總后勤部,負責看管果園。后來因做事認真,得領導賞識,他被調到了羅布泊的原子彈試驗基地。在基地,他的主要任務是馴養做實驗的狗,一個人就得照顧36條狗,每天要打掃狗籠子,放狗、喂狗。據他回憶:“當時人少,我也年輕,而且插過隊,什么苦都吃過,不覺得累。況且,比起我插隊時大冬天4點就起床刨糞、刨河道淤土要輕松多了。吃得也比插隊時好,部隊有大米和白面?!?/p>
上世紀70年代,周國泰進入中山大學學習高分子化學專業,畢業后回到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從事軍隊后勤保障研究。在1979年的三次邊境戰爭中,他三次親臨前線,了解作戰士兵的需求。周國泰曾要求科研人員,把壓縮餅干的標準做到連嬰兒都可以吃,每一個同志要帶著感情去搞科研。
可惜,功成名就之后的周國泰早已忘了大米白面般單純的生活?!案吖?院士”這樣的身份疊加,使周國泰在權錢造假的道路上走得太遠。
“人在高位,又占有最優質的學術資源,這是極易滋生腐敗的?!眹倚姓W院紀檢監察室主任竹立家分析道,“學術體制行政化、官僚化的現象嚴重,行政科研對項目、資金等各種資源的侵占相當嚴重。有的官員掛個教授名號,找幾個碩士、博士,就敢開工作室、申請項目。最后,項目資金被用在行政工程上,賺上一筆?!彼硎?,要肅清這一類腐敗,最根本的是把官員與科研人員分開,這樣才能釋放學術力量,也可杜絕行政權力把科研當作搖錢樹。
有評論稱,周國泰被查處表明,滌清腐敗是盤大棋,沒有死角。如今,反腐風暴深入學術領域,勢頭不減。像周國泰這樣左手拿權、右手抓名,把公共資源玩弄于股掌的落馬老虎,不會是最后一個。
(摘自《環球人物》2015年第29期,《科學時報》2011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