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慕華, 葉 清(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武漢 430100)
?
靖安油田白于山區長4+5油藏小層劃分與對比
謝慕華, 葉 清
(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武漢 430100)
摘要:地層劃分與對比是精細油藏描述工作最基礎、最關鍵的一步,儲層的正確分層是揭露其層間非均質性和認識單個含油砂體宏觀、微觀非均質性的基礎。因此通過精細的小層劃分與對比可以有效地、正確地指導油田生產。本次地層對比主要是應用層序地層學的基本原理,結合巖性相序分析方法,以研究區內標志層為等時沉積地層界面,建立研究區等時沉積地層格架,依據標準剖面井特征,對全區井進行精細地層對比。
關鍵詞:靖安油田;白于山區;小層劃分與對比;標志層
靖安油田(圖1)地處陜北黃土高原梁,屬典型的黃土塬地貌。地面溝壑縱橫,梁峁密布,山大坡陡,塬頂渾圓,溝谷深窄,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地面海拔1400m~1700m,相對高差300m左右。

圖1 靖安油田位置圖
靖安油田所在的鄂爾多斯盆地,是華北陸臺在印支旋回期解體后獨立發展起來的克拉通盆地。靖安油田白于山開發區(圖2)位于陜西省靖邊縣境內。白于山區長4+5油層組的沉積作用主要發育在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統由碎屑巖組成(呈北東-南西方向延伸)的志丹三角洲朵狀體中。白于山長4+5油藏為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沉積,砂體主體帶主要分布在ZJ3~ZJ9~ZJ4一線,呈北東~西南向條帶狀展布,寬5~8km,砂厚10~23m,由東北向西南有減薄趨勢[1]。
2.1小層劃分與對比的依據和方法
按照儲層細分和對比的原則及方法,劃分出合理的細分和對比單元。并結合新增的油藏靜、動態資料檢驗對比單元劃分的準確性。在本區快的小層對比原則是:以穩定的泥巖層作為對比的標志,采用沉積旋回級次由大到小,分級控制對比的指導思想。為了避免混淆地質體的實際形成規律,研究時在小層劃分與對比過程中應堅持等時對比原則,其具體方法是應用層序地層學原理確定等時界面,利用等時界面將沉積體劃分為若干等時層,實現小層的合理劃分。在本次小層劃分與對比中,針對鄂爾多斯盆地為穩定升降型的沉積型盆地的特點,湖相和三角洲前緣相比較穩定的沉積環境下沉積旋回明顯、標志層清晰、沉積體的巖性厚度均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實際,采取以沉積模式為指導、以標志層為基準、以厚度旋回為參考、以分級控制為步驟、動靜結合反復對比驗證為方法的分層技術技術進行了全區295口井的小層劃分及對比。

圖2 鄂爾多斯盆地構造單元及白于山區位置圖
2.2地層劃分對比標志層
按照小層劃分的原則以及白于山區長4+5油層的沉積環境,將基準面旋回對比理論在實際應用中與油層組和小層對比劃分相結合,使油層對比、井間砂體連通性分析以及油藏研究更具有沉積成因的意義,在本次小層劃分與對比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步驟對靖安油田白于山區長4+5油層組進行了劃分。
(1)資料的選取。本次研究主要依據測井資來進行地層對比,除此之外還需要所選取一些資料需要能明顯反映儲層的巖性、物性、含油性特征、巖層的分界面、標志層、旋回性等。在本次地層劃分與對比的過程中,主要參考了深感應、聲波時差、自然電位和自然伽瑪四條測井曲線。
(2)標志層的確定。利用標志層對比地層是地層劃分對比常用的一種方法[2]。依照前人研究資料,根據次一級沉積旋回、巖性及電性特征,靖安油田延長組地層共有K0-K9十個標志層[3],其中K1、K2、K3、K5、K9五個標志層在區域分布穩定,巖、電性特征明顯,易于追蹤對比,可作為本區地層劃分對比的主要依據。K1與K3為區域對比標志層,分布于全盆地。K2為長6的明顯標志層,K4為長6的輔助標志層。在白于山區長4+5油層組的小層劃分中,與長4+5地層劃分對比關系最密切的標志是K5標志層。所以本研究在劃分長4+5含油層系時,以K5作為基本標志層,以K4和K6作為輔助標志層(圖3)。

圖3 研究區主要標志層特征
在本次工作中,在標志層的控制下,利用旋回對比、厚度對比等方法,對區內所有井進行小層劃分與對比。垂向上由油層組、砂巖組至小層逐級控制,平面上進行儲集層對比。以骨架剖面小層劃分、對比為依據(圖4), 對單井小層劃分進行調整,實現全油田范圍內的分界線的統一,從相鄰井開始,向四周井作放射井網剖面,通過反復對比調整,最終完成了全區295口井的延長組長4+5油層的小層劃分與對比,并使之空間閉合。最終長4+5油層組劃分為5個小層,分別為長4+5、長4+51、長4+52、長4+53、長4+54。
12222

圖4 靖安油田白于山區小層劃分與對比砂體連通剖面圖(ZJ3—于49-37剖面)
參考文獻:
[1]中油長慶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廠.靖安油田開發志[M].2008(04):14-19
[2]肖傳桃.古生物學與地史學概論[M].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124-127.
[3]龐軍剛,李文厚,陳全紅.陜北地區延長組標志層特征及形成機制[J]. 地層學雜志,2010,02:173-178.
國家重大專項(2011ZX05001-002-007)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3.062
作者簡介:謝慕華(1992-),女,碩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張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