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軍麗
?
科技創新助推航宇轉型發展
■ 龔軍麗
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將“創新轉型”定為2016年的工作主題,中航工業航宇(簡稱航宇)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抓手,不斷強化科技引領、科技人才培育、科研平臺建設、激勵機制支持等舉措,形成了軍民融合、互為促進的良好產業發展格局,實現了質量效益的顯著提升:“十二五”期間,公司主要經營指標和主要財務指標持續提升,主營業務呈穩步增長態勢。營業收入增長105.96%,利潤增長905.14%,EVA、年總資產周轉率、成本費用率等指標大幅改善。
航宇公司采取了以下轉型發展戰略:確立科技創新的主導地位。航宇制訂了“航空為本,民品做強,創新超越,和諧成長”的發展戰略,其中,“創新超越”戰略在航宇總體戰略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人才培育:為科技創新提供根本保證。航宇始終把建立一支有戰斗力、有凝聚力、能打硬仗的創新團隊放在首要位置,聚焦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厚基礎、寬口徑、跨學科、復合型高層次人才隊伍,為科技創新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人才支持。一是在“引”字上著力。公司定期開展人才引進、流失、使用情況調查分析,積極改進大學生招聘方式,完善大學生見習期和上崗管理,通過事業導向、政策激勵,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公司就業。二是在“育”字上下功夫。一方面著眼專業人才儲備,強化公司碩士點管理。公司碩士點著眼為國家培養人才、為公司培養和儲備人才,一方面著眼戰略承接,依托中航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聯合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一方面著眼專業發展,與重點高校聯合培養高端復合型人才。同時,在生產制造系統開設一線技術工人技能知識“提高班”,結合工作實際現身授,選派優秀青年骨干出國深造,大力培養國際型高端技術人才。
機制激勵:為科技創新提供政策支持。為了激發科研人員活力,航宇從人才通道設置,科研項目、市場機制改革等入手,不斷為科技創新提供激情與動力。設置職業通道。將員工職業發展確定為“長”、“家”、“匠”、“非”四大通道,每個通道從低到高設置有不同職位層級及職位津貼,并與集團公司技術、技能帶頭人政策相銜接。通過縱向職位晉升、橫向通道轉換,為員工提供多方向、成系統的職業成長機會。推行項目制管理。通過機制創新激勵專業技術人員成功成才。通過在科研系統啟動項目制試點,調整收入分配結構,變“相馬制”為“賽馬制”;力圖通過給機會、建平臺,激發廣大科研人員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積極性,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平臺建設:為科技創新提供基礎條件。航宇積極依托現有的研發平臺進行科技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學者的學術交流活動,提高專業技術水平。2013年以來,用于新品研發的資金年均2億多元,占銷售收入的5%以上。防護救生技術、民機內飾技術等方面也開展了多項研究,并取得長足進步。

產業拓展:為科技創新提供實效保障。用技術的溢出效應助推了產業發展,公司確立了“2+6”的產業發展規劃,借助核心主業的技術優勢,實現產品的衍生和產業的拓展。適應我國經濟“新常態”要求,航宇將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積極探索“新常態”下的科技創新突破方向,主動作為,努力為實現發展的新跨越務實作為,力爭再創新佳績!
(作者單位:中航工業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