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是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性措施。以何種方式培育農民,使之成為合格的新型職業農民,這是基層農業培訓機構面臨的重大課題。黃驊市農業局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的田間學校培訓方式,培育了一大批農業技能型人才,在農業技術引進、推廣、應用以及農業項目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等多個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帶頭和示范作用。
建立培育對象數據庫,以種植規模、文化程度、年齡排序,優先培育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骨干、返鄉創業大學生、中高職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和退伍軍人,提高受訓農民素質,用科學道理來調動農民的學習積極性,樹立農民科學種田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堅持“農民需要為第一”的指導思想。首先了解農民的需求,培訓前進行有關農情調查,并進行綜合分析,使培訓內容、方法更有針對性。同時改變傳統的師生教學關系,在聘請省市農業專家授課的同時,充分發揮農業培訓機構技術人員“顧問”和“輔導員”的作用,其工作目的在于引導、啟發農民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正確決策去解決問題。
根據培訓需求合理設置課程,把主導產業與特色產業相結合,拓寬農民視野,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模式。既要圍繞主導產業,按照完整農業生產周期或產業鏈需要,強化從生產決策到產品營銷的全程經營管理知識的更新與傳授,突出產前、產中、產后技術培訓也要注重新型農民職業素養、農業發展新理念、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政策法規、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物聯網技術等培訓。在充分發揮省、市農業系統專家作用的同時,積極與農科院、農業院校和職業技術學院對接,高標準建立專家師資庫,聘請的專家均為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農藝師或教授。
采取就近就地辦班和市區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教育培訓方式,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每個培訓機構選定2~3個合作社、家庭農場作為實訓基地,參觀交流、實訓、實驗全部在實訓基地進行,受訓農民親自動手,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人人能學到操作技能。堅持啟發式教學,重在實踐,要求農民下田調查、觀察,采集害蟲、病害癥狀標本,以增強識別能力,受訓農民動腦、動口、動手,不但學會操作,而且弄懂道理。農民培訓不是停留在講授一些知識、介紹一些技術和方法上,而主要的培訓目標是提高農民進行田間調查、分析和防治決策能力。這種農民田間學校培訓農民的方法,是對傳統的室內培訓農民方法的突破。
與基層農技推廣項目相結合,充分發揮基層農技推廣人員作用,對新型職業農民創業進行重點扶持。做到關鍵環節主動入戶,技術咨詢隨時入戶,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根據農民實際情況和創業意愿,因戶制宜,幫助制訂切實可行產業發展規劃與技術指導方案,協助農民辦理土地流轉、合作社注冊等手續,優選高效種植模式和特色經濟作物,如扶持健英合作社發展出口蔬菜、中藥材種植等。
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手段,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專家在線微信群”,加強技術人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多向信息交流平臺,及時將國家的惠農政策、信息、生產措施、病蟲害防治技術發布在群里,隨時為學員提供創業信息和各項服務。
061100河北省黃驊市農業局丁強薛家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