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國(肥城曹莊煤礦有限公司,山東 肥城 271608)
?
提高綜采工作面設備開機率工藝技術措施
韓玉國
(肥城曹莊煤礦有限公司,山東 肥城 271608)
摘 要:加強工作面運輸機上竄下滑的控制、加強工作面的頂板控制、加強設備的檢修與維護、加強頂板管理等諸多因素,研究實施了提高綜采工作面設備開機率的工藝技術措施。
關鍵詞:綜采工作面;設備開機率;工藝;技術措施
綜機設備的選擇及工作面的設計是影響開機率的外在因素,而生產管理中的關鍵環節是影響開機率的內在因素,正確處理該因素是提高開機率的主要途徑。
控制偽傾角大小即機頭超前機尾的距離,嚴格按順序移溜順序,針對局部塊段煤層傾角變化及時調整工作面的角度,根據支架與運輸機的垂直度狀況及時調架,拉架時做到每拉必調,有效控制了支架、溜子的傾斜下滑,始終保持運輸機與轉載機的控制好支架、溜子防止其傾倒下滑。利用現有的基礎技術資料,以皮順巷道中心線為準,每班由質量驗收員測量控制溜頭及工作面傾角的變化,并建立起上竄下滑記錄,精確到毫米單位跟蹤控制溜子的變化情況,一天一分析,及時調面和改變移溜順序。實際回采中,嚴格控制了合理搭接,發現運輸機與轉載機搭接不合理,及時撥轉載機,保證了溜頭處煤流暢通。
(1)正常回采期間,要合理掌握機組的割煤速度,采用追機移架的方法對頂板進行及時支護,運用及時移架少降快移一次到位的方式移架,使移架推溜速度保持協調一致,采煤機割煤后,要及時移架,正常移架滯后采煤機后滾筒3~5架,最大不超過10m。
(2)工作面斷層期間的頂板維護。在生產實踐如果過2米以上的斷層或上盤巖石較硬,需要放震動炮松動頂板巖石。若遇面前片幫要及時伸出伸縮梁護頂,減小端面空頂,并打開護幫板護幫。過斷層時,拉架要做到少降快拉或擦頂移架。要上下盤順坡,保證局部坡度小于12。,最低采高不小于2.7m,避免支架超高或壓死,保證采煤機的正常通過,使運輸機良好的工作狀態,特別當斷層延至溜頭位置處時,如處理不好會造成支架壓死、采煤機無法通過、煤機割不透溜頭,支架拉移不動,立柱及油缸損壞、溜槽固定銷孔損壞等現象,因此斷層上下盤的順坡、控制采高、上下兩端頭的處理顯得尤為重要。
(3)合理配比乳化液濃度,乳化液濃度在3~5%范圍內,泵站系統壓力不得低于30MPa,支架液壓系統要有足夠的壓力(不低于25MPa),確保支架初撐力達到規程要求。
(4)由于采煤機的進刀位置是頂板暴露面積最大的地段,如在頂板破碎處進刀,由于頂板支護不及時,很容易造成頂板垮落,所以采煤機過頂板破碎段時,采煤機進刀時應盡量避開頂板破碎處。
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生產單位制定嚴格措施,有計劃地對新設備維護保養和定期檢修。動態檢修過程中發現的設備故障點容易誘發的易損的關鍵機電設備儲備,發現設備不穩定超前考慮更換的路線及創造需更換的現場條件。
針對皮順轉載機道及溜頭處設備尺寸大,超前及溜頭支護較薄弱的情況下,將皮順的超前支護由鉸接頂梁改為傾向π型鋼梁支護,π型鋼梁保證一梁不少于三柱,端頭處使用兩根長4.2m的π型鋼梁交替邁步前移維護端頭。并使用兩根4.2mπ型長鋼梁配合鉸接頂梁共同維護兩端頭。
對實際回采過程中皮帶巷頂板壓力大,頂底板移近量較大,幫鼓嚴重,致使錨網支護失效較多,巷道嚴重變形的情況下,采取延長超前支護長度到100m,多支設單體柱的措施加強支護,并采取巷道下幫擴幫、轉載機臥底等措施來改善設備的工作條件,保持轉載機拉移前臥底交接班,保證巷道高度始終不低于2.8m,寬度不低于3.5m,為轉載機的運轉創造良好條件,同時也保證了兩端頭的安全行人通道。
工作面的采高控制作為工作面形成后保證有效萬噸掘進率,提高工作面回收的最后一道關口,提高工作面單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也是保證正常采煤生產工藝、提高開機率的必然控制環節。如ZZ6200/17/38型液壓支架,其最大支撐高度為3.8m,最小支撐高度為1.7m, ZZ6200/23/35型端頭液壓支架的最大支撐高度為3.5m,其最小支撐高度為2.3m采高的過大會造成工作面支架超高,頂板垮落,支架無初撐力,溜子推不動,采煤機不能有效開機;采高過低會造成采煤機無法通過導致停產,或強行通過造成損壞機器設備,同時也丟失了煤炭資源。根據目前現場實踐資料,在考慮煤層真偽傾角0°-12°范圍,采煤機的最低過機高度不小得于2.7m,特別關鍵的地方是工作面過斷層和溜頭、溜尾的高度控制,保證順坡小于12°,溜頭、溜尾不出現死架。區隊建立采高記錄,并建立采高考核制度,每班由驗收員測量,嚴格考核采煤機司機,并對跟班班長進行連責。采高控制好,采煤機開機暢通無阻,開機率就高,反之采煤機通不過,甚至會造成停產。
開機前空轉兩圈,檢查鏈環完好情況,防止雜物進入運輸機,以避免運輸中出現斷鏈事故。
泵站及液壓系統是綜采生產系統的動力系統。該系統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工作面的推進速度,也是實現工作面較高開機率的保障。杜絕工作面的竄、漏液現象,區隊嚴考核,發現竄漏液的閥片、油缸及時處理,特別是對動態中生產班杜絕了竄、漏液的現象。
現代化的生產設備使生產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人作為生產要素中的主觀能動主體,其作用的發揮成為再一次提高生產效率的又一個關鍵環節。作為工作面的生產只有工人素質提高了,各環節減少影響或無影響了,采煤機的開機時間才能長,開機率高,反之,就低。
加強業務培訓、組織學習,建立機電培訓體制,由礦機電專業人員及機電班組長結合自身體會傳授操作實踐經驗,提高現場應急情況的處理問題的操作技能,有力的減少了機電事故對生產的。生產班組主要展開以特出工種、支架工熟練操作及各工種配合、關鍵問題的處理的講座,利用技術學習期間由礦科室專業人員及區隊領導備課詳細講解。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3.075
作者簡介:韓玉國(1978-),男,主要從事專業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