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靜
[摘要]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處理飛速發展中,地域經濟一體化勢必會出現。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時間非常短暫,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合作,這也就導致京津冀總體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發展的進程也比較緩慢。所有經濟增長的基礎和前提都是來源于資本,也就是說資本流動對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產生了非常強大的作用。
[關鍵詞]資本流動;京津冀;經濟一體化
資本流動,是指大額資本在企業之間流動,找尋最高的經濟回報率和最好的投資概率。本文主要從資本流動對經濟一體化影響的基礎理論、京津冀資本流動及經濟一體化現狀來分析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1、資本流動對經濟一體化影響的基礎理論
1.1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動力體制
1.1.1資產變更的共贏協作
地區經濟發展之所以不平衡,往往存在著地理環境位置不同[1]、資源分布的過于分散、原始資本積累的高低等等一系列因素。地區經濟的平均,就會造成梯度的存在,不同梯度之間會產生一定的推動力。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大的縮小梯度之間的差異,一起飛速發展。也只有梯度之間的資產相互變更,才能為共贏提供了一定的合作動力,為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1.1.2商品流通的聚合效應和分散效應
經濟一體化在總體規劃下,消除地區內的各種障礙,可以促使生產要素在地區之間自由的流動,生產要素會選擇地區收益最大的地點開始聚合。商品流通在聚合效應和分散效應的相互影響下,可以大大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使得地區之間擁有更加緊密的聯系,促使地域經濟可以共同的發展。但往往事物之間是有相互作用的,商品流通也擁有著分散效應。商品流通的聚合效果越明顯,反之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資源、人力等等優勢反而都會被分散開來,使得區域經濟更加落后。所以在地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經濟落后的地區把握好自身的發展優勢,
要防止優勢資源的流失,使其地域聚合,發揮商品流通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發展能力。
1.2資本流動對經濟一體化的影響途徑
影響經濟一體化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資本流動對經濟一體化的影響是相當顯著的,那么資產流動對經濟一體化的影響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以下從兩點來講述:
1.2.1外部經濟的效應
外部經濟的效應產生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空間距離的過近,這樣不僅可以節省運送的成本,還可以極大地提升運送的效率;集中了人才市場,同時可以滿足各個行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經濟話題研討活動的集中,可以把技術和理念得以有效的提升。
外部經濟效應不僅僅影響企業的集中,而且居民也更加聚集,有利于地域經濟的進一步提高。
1.2.2節約流動成本的效應
流動成本包含著運送成本、開發成本和技能流動成本等各種成本。當資本聚合后,相對的企業也會集中,使得許多原料和半完成品都可以減少一定的距離,從而降低了運送的成本和存儲所用的成本。企業間在地域上貼近,一方面提高了相互之間的信用度,可以提升其服務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還降低了價格。
1.2.3吸收新鮮事物的效應
隨著時代的進步,資本流動的思想、理念、方法都有新的進步,這種進步大大的縮小了貧富之間的差距,使其以往落后的地區可以接受到新的科學理念,更新到最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改善其制度環境。研發出新的技能知識,主體的集中的利用,企業之間的相互參觀,可以使新的知識技術相互更新。
1.2.4宣傳的效應
當企業的生產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所生產的產品對周邊的影響力也在不斷的擴大化,自然會增加購買者對產品的印象加深,宣傳效果也非常的明顯。
2、現階段的京津冀資本流動及經濟一體化現況
2.1資本流動現況
2.1.1資本流動特征及趨向
在中國經濟發展時期,一般是政府主導著地域資本流動,經常會出現地域的原料產業產出結構都存在不合理的現象,給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浪費。資本流動出現的原因[2]:資本的供求和經濟的增長;利率與匯率之間存在的差額;國際之間的分工和專業化合作的進一步深入;各國經濟政策及行政體系的辦事效率。其積極作用:進一步使全球的生產水平有所提升和世界的經濟效益的增長;更好的調節各國之間的收支;大大緩解世界發生不良事件的影響。消極影響:導致世界貨幣市場的更加混亂,外匯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加深;當沒有正確的產業與投資的政策的國家,就無法引導優勢產業正確的走向國際化道路。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資產流動特征及趨向。
第一方面:固定資本投資,固定資本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本投資四個部分。基本建設指企業、事業、行政單位以擴大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新建、擴建工程及有關工作;更新改造指企業、事業單位對原有設施進行固定資產更新和技術改造,以及相應配套的工程和有關工作。固定資本投資是建設和置辦固定資本的經濟活動,即固定資本再次生產的活動。固定資本再次生產過程包括固定資本更新、改建、擴建、新建等活動。
第二方面:政府對資金的預算,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還存在著,政府對資本流動進行指引和干涉。政府對資金的預算占資產重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部分:金融機構資金,我國近年來的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銀行已經成為個人與企業集資的首要通道。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之間相互進行短期資金拆借交易的場所得以產生,使得銀行資產流動加快。
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政府對資金的預算和金融機構資金對資產流動狀況都有著主導地位。
2.2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現況
京津冀三個地域呈現出越來越頻繁的合作狀態,并且合作的樣式也在逐漸多樣化,以下兩點[3]就是具體展現:
2.2.1資產開始轉移
近年來,國家對資產構造開始宏觀的調控,許多產業都面臨轉移,作為國家首都城市,對于北京要求,已經不能僅僅帶來的經濟效益,更加要對環保有一些要求,這使得污染環境的企業必須要得到合理化的遷移。
2.2.2產業鏈可跨區域布局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可跨區域構造,這就是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表現。產業鏈分為狹義產業鏈和廣義產業鏈:
狹義產業鏈是指從原材料一直到終端產品制造的各生產部門的完整鏈條,主要面向具體生產制造環節。
廣義產業鏈則是在面向生產的狹義產業鏈基礎上盡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產業鏈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產業鏈進入到基礎產業環節和技術研發環節,向下游拓展則進入到市場拓展環節。產業鏈的實質就是不同產業的企業之間的關聯,而這種產業關聯的實質則是各產業中的企業之間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隨著我國的經濟飛速的發展,許多現代化企業開始進一步的擴大規模,企業開始把高級的研發項目都放在地域相對中心位置,把一些加工產業放到了相對周邊位置。在京津冀內,越來越中心的位置都選擇安放公司總部,相對偏遠的位置都選擇安放生產基地。
結語:
現階段的我國,經濟正在飛速提升中,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實現是必然的,從資本流動視角來看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創新進展,進而分析京津冀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貢獻,同時也要正確看待京津冀帶來的一些負作用,只有正確地了解這些負作用,才能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解決出現的問題,才能使我國經濟化發展更加飛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