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摘要]我國對于住宅戶型面積標準的限定在計劃經濟時期就有著長期的歷史傳統。隨著住宅商品化改革把住宅問題推向市場解決,與此同時,以往一貫執行的關于“戶均建筑面積”的限制指標被取消,住宅的建設在此后的一段時間中,在面積控制方面享有非常寬松的政策,確切地說只有對面積及尺度的下限標準限制,缺乏對上限標準的限制。寬松的政策環境一方面使得住宅的建設在戶型標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無形中造就了住宅市場供應結構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狀況,主要體現在住宅的市場供應中,大戶型住宅偏多、豪華住宅偏多。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戶型的推行揭示了我國關于城市居住空間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以中小戶型為主流的思路。住宅的戶型設計可以說是重新走向了面積受限的道路。
[關鍵詞]中小戶型;發展;趨勢
1、中小戶型發展的現實走向
中小戶型政策的出臺給住宅的設計及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何在較少的面積下設計建造出更適宜的住宅成為業界各類人士著力探討的話題。
歸納目前市場上對中小戶型的方案設計,主要分為一下幾點.
1.1精細化的平面布置方式
所謂精細化的平面布置方式是在現有面積限制的情況下,細致地分布住宅中各種基本居住空間:臥室、起居室、廚房、衛生間、貯藏室或壁櫥、陽臺或陽光室。精細化的設計在空間尺度的安排上有幾個要點(1)符合人體尺度的基本要求(2)滿足規范的最低要求;(3)符合目前一般家庭的生活方式及家具尺度;(4)具有一定的可塑性(5)極為緊湊的平面組合方式,強調有效利用。
1.2強調高性價比的空間設計趨勢
政策的制定是希望引導社會形成以小戶型住宅為主流的住宅消費方式;但作為住宅的市場供應方來說,考慮如何貼近市場的需求贏得市場以及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中小戶型給很多項目帶來了定位上的疑惑以及實際操作中的困難,尤其是對于一些居民有著居住大戶型偏好的城市,或是某些規劃定位為高端低層低密度住宅的項目。因此,在束縛及政策并未明確不允許的范圍之內,各種各樣的創新小戶型面向市場,主題是在政策的范圍內盡量提高住宅的性價比,給住戶預留更多的可拓展利用空間。其中常用的設計手法:(1)利用大面積的空中花園或陽臺爭取更多的只計一半建筑面積的空間。(2)贈送不計建筑面積的多種露臺空間。(3)贈送室內雙層挑高空間。(4)贈送地下室。更有甚者,利用不計建筑面積的設備平臺為住戶提供相當可搭見空間。在這樣的手法下,中小戶型可設計為三房兩廳兩衛、空中復式住宅、聯排別墅等。
這些方法無非是通過計算面積的取巧來獲取更大利用空間的商業手段,長遠來看,并非是值得推廣的主流方式。中小戶型要真正達到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和諧還需要更多地進行研究。
2、中小戶型發展的未來展望
中小戶型的發展如果僅在現有的技術規范范圍中去尋求解決之道其實是受到非常大的局限的。相比較而言,國外對中小戶型的研究就常讓我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究其根源,在于不同的規范限定,不同的生活方式、社會條件及不同的技術條件。因此,探索中小戶型的未來發展,有必要對生活方式、社會條件及技術規范等進行新的審視。
從我國現階段的城市發展來看,中小戶型住宅的建設需要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在住宅建設量如此之大,中小戶型比例相對偏低的情況下,強調住宅的適應性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對未來負責的態度。
適應性住宅并未得到廣泛的重視及應用,適應性住宅的特性主要表現在空間形態的開放性和使用者的開發性上。中小戶型住宅要達到適應性的目的,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強化住宅內部空間的靈活性和可變性。
目前,從城市的發展來看,中小戶型住宅的設計要與城市社區的發展謀求聯動。在發達國家,社區理論在20世紀70年代已逐漸成為城市居住空間發展的主流理論。居住空間與豐富多樣的鄰里生活相適應,向多功能復合的空間回歸,城市中出現混合居住區、居住綜合體、整體式小區等;居住空間中融入多種城市職能,比如辦公、小型工業、多種服務設施,同時將多種功能立體化地進行組織。
社區的發展將是現代城市居住空間發展的主流趨向,小戶型的發展存在著與社區發展謀求聯動的可能。在住宅的設計中,大戶型的存在除了滿足基本層次的生活需求外,還承擔者重要的精神層面的需求,社會交往、身份彰顯、休閑娛樂、收藏展示等;這些更高層面的需求在小戶型本身比較難以得到滿足。但是可以通過社區多種功能設施的建造得到彌補甚至是提升。在一個具有多樣復合功能的居住社區中,社區中所具有的社交、娛樂等功能將為小戶型不夠充分的生活機能提供多樣化的補充,這也是大都市中位于城市核心地段的小戶型始終受購房者青睞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成功社區的營造需要跳出以往居住區配套的簡單思路,必須在更大的用地范圍內進行前期的規劃與功能整合,這已經是一個不止于中小戶型的課題,需要進行專題研究與論述。
中小戶型的發展,在過去的年月曾經凝聚過許多前人的智慧,今天的發展可以吸取前人的經驗,還要注重市場的需求,更重要是我們用創造性的思維來提出更適宜的解決知道。
隨著我國住宅產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商品住宅性能認定體系也將建立起來。提高住宅的適用性,改善人民的居住質量,作為商品住宅的核心內容,必將成為商品住宅走向市場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住宅的適用性作為一個古老而熱門的課題,永遠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
但目前應該以中低收入者居住問題為工作重點,主要解決手段就是經濟適用房的建設。但有人指出,作為一項房改政策,經濟適用房如何與市場經濟規則更好地接軌,也是政府部門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