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妮+趙奕銘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加深世界各國經濟、貿易的聯系愈發密切。作為國際收支和對外財富的重要指標——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揭示一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成果。本文對我國外匯儲備超快增長的原因及風險進行了分析,旨在預測未來規避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外匯儲備;經濟;風險
0 前言
外匯儲備是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可自由支配和自由交換的非本國貨幣,是用于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穩定及應對經濟支付需要而應持有的國家間可以接受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是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動蕩不安、貿易摩擦不斷、金融危機發生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1 中國外匯儲備外匯增長的原因
由于全球化經濟的迅速發展,總體上看我國的外匯儲備增長速度還是比較迅速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幾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的在下降。雖然,那么多的外匯儲備在我國經濟出現疲軟的時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在是2009年出現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的時候,大量的外匯儲備減緩了經濟危機對我國的沖擊。但是,也是由于那么多的外匯儲備,讓我國處于一個吸儲與放儲兩難的境地。究其迅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經濟增長迅猛
1995年至2013年,中國GDP增長率一直穩定在7.6%以上,經濟增長顯著高于同時期的西方及東南亞地區。同時中國國內市場規模龐大,政局穩定,投資環境穩定,兼有舉國的吸引外資策略,給予外資豐厚的政策利好,吸引大量的外國資本來華投資,推動外匯儲備的增長。
1.2 強制性結匯制度的實施
1994年中國實行外匯管理體質改革,央行建立境內機構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支實行銀行結匯和售匯制度,即凡是貿易順差、國際貸款、外商直接投資的外匯均由央行強制性結匯。正是這一強制性結匯制度,使得中國的外匯儲備實現從1993年的212億美元飛速增加到2012年3萬億美元的巨量,實現了近百倍的增長。盡管2008年8月,企業可開立外幣賬戶以留存外匯收入,但強制性結售匯制度的巨大效力已經轉化為中國的天量外匯儲備,并仍會對中國的外匯儲備產生后續的影響。
1.3 出口導向型策略與消費不足
出于快速累積外匯儲備與發展經濟的目的,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實施的經濟發展出口導向型策略,企業出口的商品可獲得退稅,相反在進口商品時則需要繳納較高的關稅。政策的傾斜促使企業更傾向于出口項目的投資,國內龐大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等則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大競爭力,在占據海外市場大量份額的同時,也為中國貢獻了持續的可觀的貿易順差。1995年起,貿易順差開始出現,且順差規模愈見擴大。即便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經常項目順差較2007年有明顯的下降,仍有4400億美元之多。在2008年結束執行強制性結匯之前,巨大的順差使得中國的結匯量遠大于售匯量,而伴隨中國貿易出口規模增大與持續的順差,中國的外匯儲備也隨之被動的逐年增大。國內消費不足,對于經濟的貢獻作用不及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與企業更多的將眼光投向出口,這成為中國積累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的間接原因(董曉,2015)。
1.4 人民幣升值預期引起的外資流入
管理浮動匯率又稱干預浮動匯率制度,是指貨幣當局采取一定手段干預外匯市場,使匯率水平與貨幣當局的目標保持一致的一種浮動匯率制度。自1994年匯率改革以來,不論匯率管理的參考標的是美元或是一攬子貨幣,中國實行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與外匯儲備規模日益龐大的背景下,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日漸增大,外資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增強。海外投資渠道有限與他國的出口管制中國經常項目每年保持300-400億美元順差的同時,還保持了大量資本項目順差。
由于無法為引入的大量資金找到出路,只好把大量的外匯用于購買美國的國債和其他資產。同時,一些國家出于安全經濟政治因素,對于中國急需的一些高科技產品,附加出口條件,限定范圍,或者直接禁止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進口,間接導致了經常項目順差產生和巨額外匯儲備的形成(宋朋來,2014)。強勁的發展、特殊的制度、別具特色的經濟結構,造成了外匯儲備額的巨量增長現狀。正所謂,物極必反,外匯儲備的巨大規模和快速增長,帶來了諸多問題。
2 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風險
一般而言,儲備資產越多,管理的難度和風險越大。尤其是我國外匯儲備位列世界第一,并且外匯儲備管理效率比較低。外匯儲備的規模不斷擴張,給我國帶來了不少風險,這些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成本風險
外匯儲備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相應的資金存放在國外,并未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是說,擁有一筆外匯儲備,就等于放棄這筆資金在國內投入使用的機會。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就應當是同一數額的外匯儲備資金在國內的投資收益與在國外的投資收益之差。也就是指,我國持有2.399萬億美元匯儲備意味著我國失去了很多進口機會,這些進口本可以用來加快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這部分是國內的投資收益;國外的投資收益由于我國儲備資產投資渠道單一,除了投資到國外購買一些政府國庫券、國債以外,余下的儲備資產主要存在銀行,收益微乎其微(楊挺,2014)。
外匯存放起來需要管理者作出如何使用投資的決策,這是正常外匯儲備量所要耗費的必需成本。增加一單位的外匯儲備量就會產生新的管理成本額,如果儲備額超過了一定的數量,其邊際成本就會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而加速遞增。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額的邊際成本主要因為高額儲備造成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央行發行票據成本以及擴大基礎貨幣發行量等。
2.2 流動性風險
外匯儲備流動性風險是指央行無法以比較低的成本,迅速地把持有的外國資產變為現金以滿足流動性需要的可能性。截至2013年8月,我國持有美國國債5410億美元,依然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者。持有如此大規模的國債,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就需要拋售,那么美國現有的二級市場是很難承受、交割的。況且美元價格和美國國債價格存在緊密的相關性,如果美國國債遭到大規模拋售,美元價格必然會下跌,這又會加劇匯率風險的上升。因此,一般各國政府以及央行并不會貿然在美國國債二級市場進行操作。此外,中美外交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變化等也對外匯儲備資產的流動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2.3 經營不當風險
對于外匯資產,可能被用于購買外國國債、有價證券和其他資產等。如果經營的好,可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如果經營不當,則可能虧損甚至血本無歸。經營不當風險主要是由于儲備管理人員能力不足、操作技巧不當或者不負責任,甚至人為欺詐、挪用儲備資產等導致外匯儲備資產流失。再加上我國目前外匯儲備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人員的理念、管理技能和管理手段沒有跟上儲備資產的高速增長的速度。
2.4 人民幣升值風險
目前,雖然我國逐步松綁外匯管制,強制結匯制度漸漸淡出舞臺,但是還沒有完全實現意愿結匯制。在這種結算體制下,國際收支的差額基本上都會反映到外匯市場的需求。高額外匯儲備會使國內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大于需求,從而給本幣帶來升值的壓力,另外,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越來越高,促使企業個人增持人民幣資產,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人民幣升值會導致貿易摩擦的增加,會把我國技術含量低的出口企業推向刀口浪尖。例如我國的紡織企業,人民幣升值是懸在他們頭頂上的最大的利劍,對出口沖擊非常大。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還會促使大量的熱錢涌進我國,進行各種投機活動,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王晨蕾,2014)。
2.5 匯率風險
目前我國高額外匯儲備中主要以美元為儲備貨幣,所以我國儲備資產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主要是美元匯率變動帶給儲備資產損益的未知性。匯率是國家間財富重新分配的工具,高額的外匯儲備是我國在財富再分配中吃盡了虧。這幾年來,隨著美國財政赤字的不斷加劇和貿易赤字的不斷增大,為了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美國政府采取了縱容美元貶值的貨幣政策,美元貶值將會使我國的儲備資產價值遭受嚴重縮水的損失。由此可知,外匯儲備資產并不是越高越好,高額的儲備資產也蘊含了高風險。有效的外匯儲備管理必須對這些高風險進行有力高效的控制,否則會造成儲備資產的損失,甚至造成國內金融市場的紊亂。
3 結論
從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中恢復之后,中國經濟很快就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我國是一個資金缺乏的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工業化的關鍵時期,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和進口工業化過程中必需的關鍵設備等等,這些都需要資金。所以對高額外匯儲備的風險與其他相關問題的科學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議,是有現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董曉.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水平的影響[J].東方企業文化,2015,02:173-174.
[2]宋朋來.如何防范個人境外證券投資風險[J].經濟,2014,11:128-130.
[3]王晨蕾,刁節文.淺談人民幣貶值的原因及影響[J].中國商貿,2014,33:88-90.
[4]楊挺,田云華,李歡歡.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特征及趨勢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15,01:8-17.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