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中國十大名山之一,被季羨林先生稱為人文圣山。
廬山,不僅是一座自然靈秀的名山,更是一處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圣域。
5月30日,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廬山市以原星子縣和廬山區牯嶺鎮為行政區域,江西省直轄,由九江市代管。
“我們將以設市為契機,圍繞構筑‘大廬山、環廬山、泛廬山旅游經濟圈的決策部署,全力打響‘廬山天下悠品牌。”新任廬山市委書記楊健在廬山市成立大會上如此表態。
為何設立廬山市
廬山作為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世界文化景觀”和“世界地質公園”榮譽稱號的世界級名山,其文化內涵和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長期以來,廬山由于存在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模糊、政企不分、利益紛爭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廬山旅游業的發展。2015年,廬山在江西的旅游“龍頭”地位首次旁落,被后起之秀的三清山超越。
2015年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的財政總收入4.31億元,而三清山風景區財政總收入是4.61億元,三清山比廬山的財政收入還多出3000萬。
“在中國近代史上,廬山的外國游客每年都有1000到3000人。20世紀80年代前,廬山境外游客是黃山的10倍,是沿長江的滬、漢、寧等地的首選旅游目的地?!睆]山歷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廬山慶云文化社理事陳再陽說,“隨著外部競爭的激烈,廬山的發展速度明顯滯后于兄弟景區,排名位次后移,市場份額減少。”
他以黃山為例,用數據來看廬山旅游業的衰落。1997年廬山境外游客占黃山的1/4;1999年廬山境外游客0.84萬,占黃山5.06%;2000年廬山國內游客90多萬,黃山555萬;2001年廬山國內游客105萬,黃山620萬;2004年廬山國內游客668萬,黃山817萬,廬山境外游客6.04萬,黃山32.5萬。
廬山旅游發展滯后的根源在于管理體制不順。管理體制不順,廬山難談做大做強,這已成不爭事實。
廬山整個山體面積為282平方公里,竟有4個機構和地方政府進行管理,分別是廬山管理局、廬山區、星子縣、九江縣,管理面積分別占風景區面積的33.8%、28.6%、33.1%和4.5%。
九江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由于多年來管理分散,各涉山單位各管各塊、各為其主、容易政出多門,各類業主競相殺價、惡性競爭。這與旅游標準化、品牌國際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相去甚遠。廬山“山上山下”“山南山北”被行政體制分開,難以形成一體化的發展空間,山頂僅有46平方公里的面積,發展空間狹小,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達到極限。
同時,由于各個景區分屬不同行政主體,導致在市場運作、品牌營銷、對外宣傳上,難以形成大廬山旅游的整體效應。在開發、建設、管理上力量分散,無法形成合力,影響了資源效益的發揮和旅游經濟的發展。
據了解,在廬山山上的牯嶺鎮常住居民有1萬多人,山上人滿為患,人景爭地,景區城市化嚴重,在全國著名風景區中十分罕見。同時,廬山山上經過百年余開發,潛力己經挖盡,再開發就是破壞。因此,廬山設市,整合優質資源,進行集中管理,形成發展合力,勢在必行。
在廬山市成立大會上,九江市委書記楊偉東就此表示:“廬山的成功設市,預示著千百年來‘一山多治的局面宣告結束,意味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撲面而來,標志著多年來的夢想和努力變為現實。”
設立后的廬山市人口26.79萬,面積734.1平方公里,下轄10個鄉鎮(南康鎮、蛟塘鎮、白鹿鎮、星子鎮、溫泉鎮、華林鎮、橫塘鎮、蓼南鄉、牯嶺鎮、海會鎮),基本把廬山山體的管理劃歸一個行政區劃主體管轄,基本把涉及廬山山體的所有景區劃歸廬山市管理。
“一個是千年古縣,一個是世界名山,體制的調整,既是資源的整合、空間的拓展,也是品牌的疊加、動能的激發,要以改革勇氣和智慧,做好‘大廬山、環廬山、泛廬山的文章,推動‘山上山下‘山南山北‘景區城區聯動發展,實現‘1+1>2的效果,真正把改革紅利轉化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能。”楊偉東說。
對此,楊健在廬山市成立大會上稱:“我們將通過加快發展,推動更多的成果惠及市民,讓群眾的居住環境更優,生活水平更高,社會保障更好,確保與全省、全國人民實現同步小康,不斷地提升廬山市民的認同感、歸屬感和獲得感?!?/p>
多種設市方案“沖市”
自1984年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成立之初,廬山“一山多治”的體制積弊就開始顯現。為此,江西省和九江市政府相關部門曾多次召開會議和研討會,提出廬山設市議題。
198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在第75次和81次省長辦公會議上,先后兩次研究關于完善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問題。會議決定改變現行由省人民政府委托九江市代管的做法,建立一個由九江市人民政府直接領導的精簡的縣級機構,以便形成對廬山實行統一的強有力的領導。并決定成立調查組,提出方案,報中共江西省委審定。
這被外界視為廬山設市構想的雛形。但由于1986年當時正值江西省領導班子換屆,后來就被擱置了。此后,在1996年、2000年、2010年,廬山設市的想法先后三次擺上議事日程,但最終都因各種難題而擱置。
在30年間,廬山設市有多種方案流傳,其中“大廬山市”“中廬山市”“小廬山市”三種方案流傳最廣。
“大廬山市”方案是撤銷星子縣,設立廬山市,為地級市。行政區劃包括星子縣現轄區域、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管理范圍、廬山區所屬部分鄉鎮(牯嶺鎮、海會鎮、威家鎮、姑塘鎮、蓮花鎮、賽陽鎮)、九江縣所轄部分鄉鎮(沙河街鎮、獅子鎮、岷山鄉、馬回嶺鎮)。
按照該規劃,廬山市駐地南康鎮,下設星子區、沙河區、廬山區,另設立廬山管理局、星子經濟技術開發區、沙河(原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改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為廬山管理局,為廬山市政府派出機構,規格為副廳級;成立中共廬山管理局工作委員會,為廬山市委派出機構,規格為副廳級。廬山管理局與廬山市職能不交叉、機構不重疊,而且廬山管理局財政不單設。
“該方案既保持了廬山的完整性,又政出有門。但區劃太大,政府難以集中精力打造廬山旅游。廬山與九江地緣太近,兩個地級市擠在一起不現實,報批也不易?!标愒訇栒f,“如行‘大廬山市方案,則廬山市勢必擠壓九江市區的發展空間,‘大旅游與‘城市大發展相悖?!?/p>
相對于“大廬山市”,“中廬山市”方案沒有把廬山區劃入?!爸袕]山市”方案將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與星子縣、九江縣合并成立廬山市,廬山區改為九江市郊區。至于廬山市的行政級別有的認為應是地級市;有的主張先設縣級市,以后發展升格為地級市,因為縣級市容易批準。
“小廬山市”方案是將整個廬山山體和山南星子縣納入版圖(可再加上廬山區海會等個別景區鄉鎮),成立縣級廬山市,市址設南康鎮。
在陳再陽看來,“小廬山市”方案可操作性極強,因為山南古城南康鎮,作為軍府治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有足夠的基礎設施承載未來廬山市的機構安置。設市之初,只需整合山上、山下兩家機構,任命主官,換過牌子。廬山不致割裂,潛力巨大的山水開發使廬山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0年,九江市在申請共青城設市的同時,也把下轄的星子縣和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打包申請設立廬山市。當時的設想是,蘇家垱鄉和澤泉鄉劃給共青城市,周邊另外兩個鄉鎮(廬山區的海會鎮和威家鎮)劃給星子縣作為“彌補”。但隨著廬山“沖市”未果,另外兩個鄉鎮劃給星子縣的想法擱淺,蘇家垱鄉和澤泉鄉也沒能劃走。
事實上,1997年國家就暫停了“撤縣設市”。直到2013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城鎮化工作情況時表示,要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撤縣設市”再次興起。
2015年8月,江西省委書記強衛率隊考察廬山,三天時間跑遍山上山下,下基層,召開座談會,被外界解讀為江西省重啟廬山設市工作的信號。
2016年4月,國務院下達《關于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撤銷星子縣,設立廬山市。這為整整30年的廬山設市之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還廬山以真面目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題西林壁》的詩句。
對廬山來說,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古論,亦有“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的今論。然而在今天,廬山很多文化內涵都被掩蓋,真面目不曾完全展現,世人也沒有把廬山文化放到應有的歷史高度。
江西省廬山市陶淵明研究會副會長、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劉希波說:“廬山要成為一個有影響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到底靠什么東西(吸引人)?我認為,首先要還廬山以真面目,目前廬山還沒有形成真正吸引人的必須要去的影響力。那么,廬山的真面目是什么?就是真正有吸引力的文化內涵?!?/p>
在劉希波看來,廬山文化不是“小家碧玉”的文化,而是中華儒釋道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對中國文化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作用和影響。
廬山是真儒過化之地。儒學是由孔夫子在山東曲阜創立的學說,但在儒家第二個能夠被稱為“夫子”的就是朱熹,他是繼周敦頤、程顥和程頤之后,儒學的集大成者,并把儒學發揚光大。
“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所著《四書章句集注》,宋元明清四朝的科舉取士,都是從這里出題,在之后的理論界、政界、文化界都是有權威話語權?!眲⑾2ㄕf,“儒學發展到宋明理學,廬山是主要的發祥地,是朝圣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廬山有這個資源,可是在國人的心目當中,沒有形成這種共識?!?/p>
中國道教可以說是從廬山走出去的。道教是東漢時張道陵建立的。他曾做過潯陽令,但他不想為官,來到廬山上修煉。之后,張道陵去了龍虎山,然后云游至四川鶴鳴山創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師道”,直到第三、四代孫回到了龍虎山。至唐代,張天師的繼承人又回到了祖庭廬山。
南朝劉宋時道教集大成者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撰《三洞經書目錄》(洞真、洞玄、洞律三部),編撰藏道經1228卷,奠定了“道藏”基礎,并創立了南天師道,使之成為與寇謙之創立的北天師道相抗衡的道教重要道派。
劉希波說:“實際上,中國道教經典形成語言化、系列化就是在廬山。中國道教之后的拓展,都因為陸修靜的這些經書而發展,因此,廬山也是道教的祖庭,是道教朝圣的地方?!?/p>
中國東南佛教從廬山開始。佛教在東漢時從印度、尼泊爾傳入東土,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據翦伯贊《中國史綱》記載,東漢末年,因中原戰事很多,佛教開始南遷。南遷的第一站就是廬山宮亭廟,然后再往江浙發展。因此,嚴耀中在《中國東南佛教史》一書中認為,中國東南佛教就是從廬山宮亭廟開始的。
在東晉時,慧遠大師來到了廬山,他最大的功績就是把西方的佛教用中國的儒學、玄學、道學解釋,在這里形成了凈土宗,讓佛教真正中國化,滲入社會各階層。1928年胡適在游歷廬山時曾有著名論斷:“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
至唐朝,中國佛教主要是禪宗占主導地位。禪宗六祖慧能在湖北黃梅繼承五祖弘忍衣缽后,因神秀妒忌,偷偷渡江,來到廬山弘法。至唐朝中晚期,慧能大師最得力的嫡傳弟子馬祖道一,創立了洪州禪。后來,馬祖道一的嫡傳弟子智常和尚擴建了廬山腳下的歸宗寺、棲賢寺,并建了大量的禪宗寺廟。當時,廬山的禪宗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力。
劉希波說:“中華民族文化從產生、發展和影響,廬山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的。儒釋道在這里融合,這是全國其他地方無法跟這里相比的。但是由于我們沒有很好地去總結和挖掘,廬山真面目始終沒有顯現出來?!?/p>
正因此,目前廬山本土文化名人對廬山文化開始大力挖掘,以研究廬山文化的社團慢慢多了起來。廬山慶云文化社,注重研究山湖文化,致力于挖掘和弘揚博大精深的廬山文化;廬山歷史文化研究會,主要研究廬山歷史文化,注重廬山志和地方志方面的研究;陶淵明研究會,注重研究鄉賢陶淵明文化。
對此,陳再陽深有感觸,“本土文化人士,不遺余力地挖掘和弘揚廬山文化,這種家國情懷,使命擔當,都是令人感佩的。我也從中找到了一種寄托?!?/p>
在記者采訪中,很多當地人對廬山市新任領導班子寄以厚望:廬山作為特有的文化名山,期待即來的主政者懂文化、重文化、尊重文化人。
“廬山天下悠”品牌
“廬山天下悠。”2月1日至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江西考察時,用這句話提綱挈領地概括了廬山文化的精髓,為未來廬山旅游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楊偉東認為:“廬山是九江的、江西的,更是中國的、世界的,要跳出廬山看廬山,著眼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開展大宣傳、大營銷、大推介,全面打響‘廬山天下悠的品牌,進一步提升廬山在全國、乃至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譽度,重塑廬山這一世界名山的輝煌。”
“宣傳和推介廬山旅游文化需要有一個過程,切入口在于真正隨著廬山旅游事業的發展,文化內涵必須跟得上?!睆]山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查勇云說。
目前,廬山影響力最大的文學影視作品就是《廬山戀》,她帶來了廬山20世紀80年代的旅游黃金期。廬山管理局局長彭敏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旅游文化的共同點就是“不同”,旅游的區別度在于文化。
對于廬山文化的推介,查勇云認為,一是通過正面客觀地陳述歷史故事,打造出有歷史看點的文學作品,利用文學作品、歷史劇等再現廬山當年歷史風云;二是把這些歷史故事融入旅游解說中,開發出新的旅游景點。
陳再陽積極建言廬山市政府,希望能提出“一個核心、兩大目標、三座建筑、五項舉措”規劃,具體是在旅游開發建設中切實以文化為核心;爭創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兩大稱號;建設市民服務中心、文博大樓、體育場館三座特色建筑;進行冰玉澗舊城改造、紫陽堤旅游碼頭建設、文峰塔湖山樓倡建、西寧街老街保護、沿湖景觀帶建設等五項舉措。
廬山成功設市后,將給廬山旅游業帶來歷史性機遇。在保護和挖掘廬山文化的同時,讓更多人識得廬山真面目,更好地打造“廬山天下悠”品牌,再現廬山這一人文圣山的璀璨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