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因為一部勞動法案,政府與工會決裂,一波又一波的罷工,形成了一股熱潮,眼下,正席卷整個法國。罷工可以視為民眾對社會不滿的一種發泄,卻讓法國政府的改革越發顯出“疲態”。
罷工的規?!晞莺拼?/p>
“其實法國大罷工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一直持續不斷,法國人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強烈,罷工的頻率和規模也越來越大。”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副研究員張金嶺對記者說。
據悉,最新一波罷工是從5月19日開始,石油工人打頭陣,鐵路工人和卡車司機配合,核電工人殿后。根據初步計劃,第一波罷工會一直持續至5月26日,緩了幾天,6月2日開始,實行“無期限罷工”,直至政府撤銷新勞工法案。
此次全國抗議活動主力是由法國總工會(CGT)發起的,規模難以確切統計。按照警方公布的數字,巴黎有7.5萬至8萬人上街游行,全法國示威的人數為12.5萬人;而總工會表示有30萬人上街游行。
有媒體稱,全法國有1.15萬個加油站,5月22日,820個已經停止供油,另外800個僅能提供一種類型的汽油,總計1/5的加油站已經面臨能源短缺。當日,法國總理瓦爾斯強調,該國擁有足夠的能源儲備來解決短期內加油站供油中斷引發的油荒。
5月24日,全法國所有8座煉油廠的工人開始全面罷工。按原計劃,本次罷工持續到5月27日,但是法國總工會稱,如果政府不改變立場的話,可能會延長罷工時間。在巴黎,示威人群舉行從民族廣場到意大利廣場的大游行,造成巴黎市內交通堵塞。5月25日當天,在游行過程中,還有21人因攜帶違禁物品被警方逮捕。
5月26日,19個核電站的工人投票支持展開為期24小時的罷工。考慮到法國75%的電力是核能發電,核反應堆一旦停止,將需要3到5天重啟。法國電力集團(EDF)發言人表示,很難預測此舉的后果。
6月14日,在游行過程中發生騷亂。警方共拘捕了58人,另有29名警察和11名示威者受傷。
罷工的代價——損失慘重
6月10日法國開始舉辦歐洲冠軍聯賽,一連串的罷工行動為這一足球盛事帶來噩夢,盡管歐洲人曾對其帶來的人流和旅游經濟效應寄予厚望。
據悉,2016年歐錦賽預計將迎來超過100萬外國游客,全法體育場將迎來250萬球迷。為了保障歐錦賽安全,法國動員了7萬多名警察和憲兵、上千名志愿急救人員以及負責法國本土安保行動“哨兵行動”中的部分軍人來負責歐錦賽安保。此外,法國內政部8日推出一款手機應用程序,當發生疑似恐怖襲擊時,該程序可用法語和英語向用戶發出防范恐襲的警告。
張金嶺說:“2016法國歐洲杯期間,其實困擾球迷的除了安全問題,交通也成為了一大難題?!?實際上,歐洲杯正式開始后,已經有不少鐵路公司宣布罷工,這嚴重影響了球迷們的看球計劃。
在張金嶺看來,眼下的法國的情況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次罷工正發生于法國經濟困難時期。受到去年巴黎恐怖襲擊的影響,法國旅游業發展直線下降,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只有1%。
除了旅游業,對法國經濟影響較大的還有由于罷工而產生的“石油荒”。自煉油廠工人大罷工以來,法國多個加油站出現“石油荒”。消費者出現了恐慌心理并開始儲備石油。據法國交通國務秘書維達力(Alain Vidalies)說,近些天消費者購油量比平時多3倍。當地時間5月25日,政府承認已動用國家戰略原油儲備應對煉油廠被封鎖和罷工引發的油荒。
維達力表示,政府確實已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應對煉油廠被封鎖,“到目前為止,政府在可供115天使用的戰略石油儲備中,用了3天的量?!敝档米⒁獾氖牵@是法國政府6年來首次動用石油儲備。
不過,隨著事態的不斷擴大,法國總統奧朗德態度依然強硬,聲稱盡管改革非常困難,且不得人心,但要做一個國家元首被國家期待應該做的事情。
“這一次和以往罷工潮相比,社會環境更加復雜,政府的力度比之前也更加強硬,老百姓所處的社會境遇比以前也更加糟糕。其實法國自2008年以來并沒有真正走出經濟危機,難民問題,恐怖襲擊,就業率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接連到來,所以現在可以說是在一個相對危險的節點上?!睆埥饚X說。
罷工的導火索——新勞工法案
這次罷工其實源于一部勞動法案的修訂。
2016年2月,法國政府公布了新勞動法案。根據新勞動法案,每周35個小時法定工作時間不變,但企業在聘用員工上有更大的自主性:一、企業可與當地工會協商,增加或減少工作時間,每周工作時間最長可達46小時;二、由于經濟形勢不明朗,企業擁有更多減薪自由和裁員權力。
法國政府表示,放寬此前嚴格要求的35小時工作制,給予企業更多自由。但民眾認為該法案威脅到了工作的穩定性,許多民眾認為這并不會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
反對者認為法案根本不能創造就業,反而會威脅員工的“工作安全”,損害勞動者權益。
“自從2000年以來,法國老百姓已經習慣了35小時工作制,現在延長勞動時間但是并沒有提高工資水平,而且有隨時被炒魷魚的危險,因此他們工作的不穩定感增強,這個在法國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張金嶺說。
年輕人和學生是此輪抗議聲浪的主力之一,他們的不滿來自法國的“學徒制度”。張金嶺介紹說,“學徒制度”源自歐洲中世紀傳統,年輕人進入職場前先向師傅“學藝”,類似于實習生,但在出師前薪水微薄?!澳贻p人會想,師兄一周工作35小時,我卻有可能要忙60小時,因此當然反對改革?!?/p>
就這樣,法案改革方案一經公布,法國各大工會均不同意,并不斷組織游行示威活動進行抗議,一石激起千層浪,后來掀起了罷工潮。
罷工的根源——經濟結構亟待調整
實際上,二戰結束后,包括法國、德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社會民主主義思潮盛行,逐漸成為所謂“社會福利國家”,企業不會隨意解雇勞工,勞工權益受工會和政府保護。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深入,福利制度使得國家經濟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而從之前的黑夜站立運動在歐洲的蔓延來看,法國目前存在的問題其實在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從這個角度來講法國可以說是歐洲的一面鏡子。
“歐洲許多國家已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社會福利國家,德國在施羅德政府時期就已采取了弱化工會、政府對企業的限制,提高勞動時間,延長退休等措施?!睆埥饚X說,“然而法國在這方面改革一直進展遲緩?!?/p>
張金嶺指出,之所以改革遲緩根本問題就是經濟危機。“法國經濟不景氣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經濟結構出現了問題,這么多年來法國隨著一些企業向海外發展越來越多,實際上國內已經有空心化的趨勢了。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有很多轉移到了海外,所以這就是經濟結構出現的問題。但是經濟結構的調整是需要周期的,需要創新、研發和調整?!?/p>
通過漸進的方式進行改革已成為法國精英階層的共識,然而普通民眾并不買賬。2009年薩科齊政府曾推動過一輪與德國類似的改革,但還是以他的下臺告終。法國的罷工運動經過多年的歷史積淀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何時才能找到最佳改革方案?這也許是法國民眾時下最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