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摘 要:小說《三國演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多疑、獨斷、殘忍的曹操形象,用“奸雄”二字最能概括他的性格為人,但同時他又是歷史上真正的英雄,能文能武,叱咤風云,需要我們理性歷史的看待和把握。
關鍵詞:歷史;文學;曹操
小說《三國演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多疑、獨斷、殘忍的曹操形象,那么歷史的他真的是奸賊,奸雄嗎?作者羅貫中在小說中出于“尊劉抑曹”的正統思想,以劉氏為正本源流的觀念導致出的事情結論,那么后人的評價又該如何呢?
許劭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胡適也覺得劉備論學、論才、論識,遠不及操。
易中天則指出了曹操性格的復雜、形象的多樣, 他集溫情與狠毒,狡詐與老實,寬容與報復等特性于一身。其奸詐、殘忍的典型形象深刻刻畫在小說《三國演義》之中,書的作者出于封建正統觀念極力表現出 一個“托名漢相,其實漢賊”的“亂臣賊子”的曹操形象,通過許田打圍,加九錫,封魏王,殺董承等系列具體情節的刻畫描寫。譴責了他的“竊國弄權”、“欺君罔上”等性格特征,當然這還遠遠不夠全面,他的性格要比這些更為復雜多變。“奸雄”二字是對曹操形象特點的最好概括。
汝南許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問,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操聞言大喜。
說到“雄”,就是稱頌曹操具備雄才大略,不僅能高瞻遠矚知人善任,而且善于審時度勢,永遠不屈服于逆境。充分展示他的抱負傾向的“青梅煮酒論英雄”一節,他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認為只有自己和劉備才能擔當英雄的稱號。按曹操對英雄的理解:“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這確實是曹操一生所作所為的終生不替的信條,當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他兵微將寡,雖然是發起人,也只得推袁紹為盟主,然而相比于袁紹,曹操的氣度、謀略和作用都要強得多。他識人善任,手下人才濟濟,兵多將廣,謀士如云。特別突出的是對關羽的愛慕一節,他送戰袍,贈赤兔馬,金銀鋪道,想方設法要留住他。后來關羽還是追隨劉備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他甚至都不下令追擊,關羽對故主的忠心正是他贊賞的人才品格。他也特別表示寬宏大量來籠絡人心,官渡之戰摧跨了袁紹以后,“于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左右曰:‘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操曰:‘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這是一個創業的政治家表現出的非凡氣度。
曹操采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重要策略,雖多有凌辱漢獻帝,卻是一直供奉著他,到臨死也未曾稱帝。孫權上書表達“伏望早即大位”,他洞悉笑答其良苦用心曰:“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茍天命在孤,孤位周文王矣!反映出他作為一個杰出政治家的胸懷和睿志。
《三國演義》同時更渲染了他欺詐殘暴、詭計多端的性格。逃難誤殺呂伯奢一家,后又對伯奢趕盡殺絕,直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暴露出曹操的極端利己主義和暴虐無道。他玩弄權術的陰謀更是令人發指。立紅白二旗搜尋誅殺反對黨300余人,與袁術作戰,緩解軍糧危機,借糧官王垕之頭平息眾怒,還假裝贍養其家人,極盡兇殘奸詐不仁不義之能事。
曹操形象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的成功之處就在于讓“奸”和“雄”兩方面在他身上達到了奇妙的統一,雄中有奸,奸中有雄,從而煥發出個性的光彩。其形象也具有了深刻的典型意義,成為一個個性鮮明、血肉豐滿的野心家、陰謀家、偽君子惡德敗行的代表的反面典型。
但是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奸雄,他其實更是具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于一身的偉大人物!
在政治上,曹操唯才是舉,舉賢授能,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著有軍事著作《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曹操也是魏國統治的奠基人,對三國鼎立有著重大貢獻。內政上,創立屯田制,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整頓。對文學和藝術 更是有深湛的修養。曹操的詩作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建安風骨”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為代表的引領。
曹操用人“惟才是舉”, 他繼承了韓非“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的用人思想,“拔于禁、樂進于行列之間,取張遼于亡虜之內”,且上表請封三人為將軍。這極大的沖擊了當時“任人唯親”的用人路線,社會影響巨大,使有才的將士獲得了心理滿足和希望,贏得了部下的信任和忠誠,一直對曹操有成見的毛宗崗也說:“歷稽載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攬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難怪他手下人才濟濟。
曹操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用人境界尤其是在官渡之戰后繳獲手下通敵政敵之書信,不加追究直接焚毀,大大安定了浮躁的人心,感動了動搖的一些部落,鞏固擴大了自己的陣營。不要說當初那些伺機附強心懷鬼胎搖擺不定的人,即使是清白沒有瓜葛的人,也為曹操的開闊胸襟所折服。這沒有大海般的胸懷是做不到的
曹操戳穿了漢獻帝密詔國舅董承討伐自己的陰謀,而且沒有就此廢掉獻帝,劉備、關羽、徐庶等人,曹操能忍都忍了……曹操的容人之量開創了手下將才謀士如過江之鯽的大好局面。最終成就了大事業。
曹操的文學成就方面,《觀滄海》中描寫大海景象,“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氣勢磅礴,格調雄放,映襯出詩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闊大胸懷與氣魄。《龜雖壽》:神龜雖壽, 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 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以一系列生動的比喻,表達詩人對人生及事業貫徹終生的積極進取精神的真實表白。《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抒發了作者求賢若渴,廣納人才,以冀成其大業的心情。在中國幾千年歷史傳統上,不少武將也喜歡附庸風雅寫寫文章。可是,真正做到既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又才華橫溢、出口成章的可謂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的亦不過曹操、辛棄疾、王陽明等廖廖數人而已。而曹操的文學成就在這幾個人中更顯卓越。
魯迅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縱觀曹操的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馬上平定天下,筆上著詩傳世,如此成就,古今幾人能夠?曹操在歷史大舞臺上揮灑的是王者的風范。定位曹操的形象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出發點一直各有偏重。曹操的復雜性格,簡單地用好壞注定無法全面的評定他,曹操對歷史作出的積極貢獻有目共睹,他的一些殘暴、偽善的丑惡行為也同樣明目張狂,人們以在很多情況下是把他作為一個反面人物進行塑造的,但同時他更具有一個優秀政治家的膽略和氣概,豪邁飄逸的詩人氣質等等。如同“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而我們也只能用特定時代,特定階級地位去理解曹操的為人。
說起曹操,《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又在耳邊回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歷史終將遠去,功過是非終究化作一曲綿遠的高歌。也許從人性的角度來衡量如曹操那般曾經在歷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孰是孰非,或者可以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和全面化。
參考文獻:
[1]羅貫中.三國演義[M].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