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姊
摘 要:本文從《左傳》和《詩經》兩部作品,搜集到關于州吁的記載,并從詩史互證角度,還原州吁形象。
關鍵詞:州吁;《左傳》;《詩經》
《左傳》作為一部編年史,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很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對于了解當時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詩經·風》是采自民間的詩歌,詩可以興觀群怨,我們也可以透過詩歌來了解當時的社會。作為同時期的兩部著作,《國風》與《左傳》的敘事呈現很大的相關性,這就為詩史互證提供了可能性。
《左傳》中詳細記載了衛國州吁篡政這一歷史事件,而在《詩經》中,記載衛國的集中在《邶》《鄘》《衛》這三部分。又從歷代注家對這兩本書的注解中,我們找到了三篇反映州吁執政時期的詩歌,他們是《日月》、《終風》、《燕燕》。從這兩種記載中,互相生發來還原州吁這一人物形象。
一、州吁成長時期
《日月序》云:“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己不見答于先君,以至困窮之詩也。”[1]正義曰:“今乃如是人莊公,其所接及我夫人,不以古時恩意處遇之,是不與之同德齊意,失月配日之義也”。[1]《左傳》隱公三年,“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又娶于陳,曰厲媯……其娣戴媯生桓公……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2],州吁肆意發動戰爭,而莊公卻不進行管教,作為一國之母的莊姜因此心生恨意。《日月》以日月起興,日以照晝,月以照夜,只有同曜齊明,方能照臨下土。國君和夫人的關系也如日月,一個國家既需要國君,治理國事,也需要夫人,管理內政,只有當同德齊意的時候,國家才能興旺,百姓才能安居。既然兩部分如此重要,缺一不可,那莊公作決策就不應該一意孤行,不聽取夫人的意見。“逝不古處”,“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德音無良”,莊姜直接指責莊公見異思遷,言而無信。但這并些也無濟于事。“寧不我顧”、“寧不我報”、“俾也可忘”,后莊姜又試圖用夫妻情分來喚醒他。講道理、直言缺點、真情勸戒,都沒有起到作用。無奈,最后莊姜發出了“父兮母兮,畜我不卒”的呼喊,以表達對莊公的不滿。同樣,在《左傳》中,我們看到了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公弗聽”[2]。至此,我們可知莊公立州吁之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莊公對事情缺乏正確的決斷力,一意孤行,不聽取別人的諫言。莊公溺愛州吁,當州吁出現問題時,未能正確引導教育州吁,這就助長了他的氣焰,導致他性格暴戾,以至于后來為所欲為、肆意發動戰爭。
二、州吁的執政時期
《燕燕》,毛序說,衛莊姜送歸妾也。鄭箋說,歸妾是戴媯。《正義》則引用《左傳》進行論證。《左傳》:“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2]“四年春,衛州吁弒桓公而立。”[2]孔穎達說:“是莊姜無子,完立,州吁殺之之事也。由其子見殺,故戴媯于是大歸。莊姜養其子,與之相善,故越禮遠送于野,作此詩以見莊姜之志也……”[1]。這首詩以燕燕欲飛之狀起興,來引出莊姜送戴媯一事。“遠送于野”、“遠于將之”、“遠送于南”,遠、野、南,一方面是實指,目的地的偏遠荒涼,戴媯被送回陳國。另一方面是虛指,用“遠”來突出送別雙方關系好,將距離在心理層面上進行拉伸,突出送別主體之間的深厚感情。“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佇立以泣”、“實勞我心”,表現出對另一方的依依不舍和無限眷戀。這淚,不僅是對自己即將失去對方,更多的是自己對遠去之人的擔憂,擔憂她以后的生活。這些生動的送別之景,彌補了《左傳》只記事的不足。[3]“終溫且惠,淑慎其身”,莊姜再次對戴媯的品性作出了肯定,可見彼此之間的情誼和熟知程度。《左傳》只講了州吁殺害桓公一事,對于此事的影響,并未提及。《燕燕》一詩則是從桓公和戴媯這方來講述這一事件,寫出他們因此而被改變的命運。
《終風序》說,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暴,見侮慢而不能正也。《終風》以風起興,“暴”,用風的迅疾來比州吁的統治。州吁好兵好戰,發動戰爭,他的統治就是如風暴。用“霾”來形容州吁作戰后的場景。士兵們不能停止戰斗,戰場上塵土飛揚。“曀”也寫出了州吁陰晴不定,經常作戰。州吁不僅僅好斗好戰,而且謔浪笑敖,為人放蕩猖狂。這樣的性格,讓母親莊姜很痛心。母子情誼,有名無實。“顧我則笑”、“惠然肯來”,州吁性格善變,順其心才來,否則就不來。兒子并不能盡到應有的孝道,“莫往莫來,悠悠我思”,既然不是以子道來事己,那么便斷絕關系。州吁越來越暴,不日有曀。頻繁的暴虐,長期不以子道來事己,讓莊姜夜難以寐,一想到就會打噴嚏。這種暴虐,就像雷雨,難以釋懷。從母親莊姜的角度,我們知道了州吁是個不孝順,喜怒無形,粗暴放蕩的人。
綜上,從《詩經》《左傳》中我們了解了關于州吁的事情,并推知由于州吁成長時期受到溺愛,不加約束,驕縱放肆,所以導致他后來肆意發動戰爭,篡奪政權,最終成為一個暴君。
參考文獻:
[1]毛詩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左丘明.左傳[M].湖南:岳麓書社,2015.
[3]葉當前.詩經·邶風·燕燕 詩本事的紛爭[J].河南: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