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緣
受訪專家:陳崢,北京老年醫院院長
宋岳濤,北京老年醫院臨床與康復研究所所長
馬正君,北京老年醫院門診部副主任
急性治療結束剛過一周,醫生就批出院,對大部分老人來說,“出不出院”是個問題。一方面腿腳沒好利索,不便出院,另一方面,三甲醫院的床位一直是急重癥患者“虎視眈眈”的稀缺資源。那對于病不急、不危、不重的老人該去哪兒養病?
日前,在由北京老年醫院主辦的北京市老年中期照護服務推動策略研討會上,北京老年醫院院長陳崢介紹了一種新型的老年醫療服務模式——“中期照護”。
中期照護
治完急癥有去處
一個人治完了急癥,為什么還要在醫院再待上十天半個月?為了更好地 “養病”。但很多在大醫院完成急性期治療的老人并沒有真正享受到“養病”的待遇,“養病”也成了心病。如何讓老人平穩度過康復期,這就需要中期照護的介入。
中期照護是介于疾病急性期照護與長期照護之間的一種新模式。早在2000年,英國就在國家病床調查中首次正式提出“中期照護”的概念,并逐漸發展為英國老人照護的一項重要政策,但在中國,中期照護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一個老人患了病,急性疾病治療后,通過綜合功能評估,就可以將他轉診到中期照護服務機構,繼續進行綜合性的醫療、康復和護理服務。”陳崢說。
新潮病房
高尖設備花樣多
“病房條件差”“沒人照應”“洗澡不方便”一直都是老人排斥病房養病的高頻原因,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關注老人需求。如北京老年醫院新建成的綜合樓內,圓弧形倒角家具、防滑地板、防滑護欄、感應呼叫系統、床旁的平板電腦……各種高精尖設備一應俱全。縱橫二樓病房的無障礙吊軌系統還能將不便行動的老人通過“懸吊”方式,從病床“位移”到衛生間或洗澡間,提高老人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同時,也能減輕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可以避免搬運患者過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運動傷害。洗澡間還專門配備了自動洗澡機,老年患者無需自己動手就可以洗個舒服痛快的澡。
醫養結合
養老治病兩不誤
“老年人往往是一體多病。”北京老年醫院臨床與康復研究所所長宋岳濤介紹,隨著機體退化,慢性病的增多,絕大多數的老年人都是帶病生存,這就帶來了一個在哪兒養老的問題。
醫養結合正是緩解養老與治病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思路。北京老年醫院門診部副主任馬正君介紹,今年內,醫院計劃與周邊20家養老機構合作,打造醫養結合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醫院每周會派出專科醫生到合作養老院查房、巡診,評估老人的身體和疾病狀況。同時,為需要住院就診的老人開通綠色入院通道,并建立網絡健康檔案,以便家屬及時查看老人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