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
65歲的李大爺前些天因冠心病住院,聽病友講冠心病需要做冠脈造影,然而,當他問醫生何時造影時,醫生卻告訴他由于他血肌酐水平高,做冠脈造影有風險,可能導致造影劑腎病。李大爺聽著就迷糊了,造影劑腎病到底是什么?治療心臟病怎么扯上腎臟病了?
造影劑也稱對比劑,是一大類理化性質各異的物質,在影像學中用于增強待檢組織或器官的顯像,目前最常用的造影劑為含碘造影劑。造影劑可分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造影劑,根據滲透壓又可分為高滲性、低滲性和等滲性。現在普遍認為造影劑使用劑量越大,腎損傷風險越高。此外,患者自身情況也與造影劑腎病的風險大小有關,危險因素包括:原有腎功能不全、老年、脫水狀態、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某些腎毒性藥物等等。
目前對造影劑腎病的定義為:排除其他引發腎損傷原因的情況下,使用造影劑48小時內發生的急性腎功能損傷,通常以血清肌酐上升44.2微摩爾/升或較基礎水平升高超過25%作為診斷標準。
造影劑腎病的典型表現為使用造影劑1-2天后血清肌酐水平增高,3-5天達到高峰,7-10天左右恢復正常。患者通常表現為非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現為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
原有腎功能不全,貿然造影可能導致造影劑腎病。那么,遇到造影劑腎病該怎么辦呢?預后怎樣?對于有造影劑腎病高危因素者,建議減少甚至避免使用造影劑。若必須造影則術前多飲水,并使用腎毒性相對較小的造影劑。另外,造影術后行血液凈化治療也是降低造影劑腎病風險的重要手段,對高危患者最好早期行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經過上述處理,大部分患者腎功能可恢復至造影術前水平,但以往腎功能損害較重者腎功能可能仍然難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