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春
國家質檢總局于2016年3月31日正式頒布了《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對老百姓普遍關心的絮用纖維制品、學生服、紡織面料等消費品的質量進行分類重點監管,填補了國內紡織品,特別是學生服質量監管專業性法制建設的空白。
近年來,纖維制品的質量安全形勢雖然總體趨好,但“毒校服”“致癌面料”等質量安全問題仍然時有發生, 成為群眾關心、政府重視、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們怎樣才能提高纖維制品質量行政執法工作辦案水平,使《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得以有效實施,筆者認為首先是要提高我們纖檢執法人員自身的素質。
提升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
1.要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執法人員在具體工作中要熟練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熟練掌握相關的檢測標準和判定依據,從而在纖維制品執法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具體說明就是對每一個企業和單位檢查都必須按照程序辦理,不能隨意轉一圈,不做深入仔細的調查,更不能濫用職權收受賄賂,編造案卷。
2.要有職業敏感性和強烈的責任心。執法人員要有強烈責任心,才能在工作中認認真真地辦案,兢兢業業工作。從案件的現場轉入調查階段非常關鍵,能否進一步地核實證據、固定證據,調查階段是關鍵。證據的收集和固定、案情的分析和把握、文書制作后歸檔,就是辦案的全過程。調查筆錄所詢問的事實必須貫徹始終,并滿足辦案全過程的需要及法律法規所要求的各個要素,如行政相對人的各項權利、義務,違法事實、依法回避制度、案審全過程等。
3.要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溝通技巧。語言表達能力是案件辦理中的關鍵因素,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執法人員不光是想辦法發現問題,還必須把國家的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相關禁止要求及后果清晰地告知行政相對人,把行政相對人的違法事實、證據、后果等如實闡述清楚,使對方知道你在干什么,他所需要負的責任和應盡義務有哪些。這其中要求辦案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法律、法規及行政處罰尺度,其中語言要精辟、熟悉纖維制品專業知識,使上述觀點貫穿整個辦案過程,做到該說的說到位,不該說的一句都不能說。在案件辦理中,高超的語言藝術能夠使行政相對人從思想上解除武裝,深刻地領會存在問題的嚴重性,理解我們的行政執法不是針對某一人和某一戶企業,是規范纖維制品的質量監管和保障人身健康安全,是黨和政府賦予的職能,而不是個人及某一單位的隨意行為,也就是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4.要有良好的寫作技巧。寫作技能表現在執法人員所做的法律文書是否是客觀事實的存在,讓人一目了然,起碼得讓沒有到過現場的人通過審閱你的案卷能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文書制作出來后,從違法行為、證據固定、法律適用、筆錄結構、遣詞造句、主旨表達、中心思想都必須清楚明了,尤其是不能出現錯別字。文書應盡量用法言法語,層次應該合情合理,不能主觀臆斷,生編亂造。否則別人看后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
5.要廉潔自律,規矩做人,做到自重自愛。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我們始終應該是一個執法者。要堅持原則,執法如山,公正廉潔。堅決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去做,不管什么案件一定要按程序辦,不能認為是熟人就簡化案件的辦理程序,否則一旦出現爭議證據不全會很被動。只要我們在案件辦理中堅持原則,程序合法,才能不給任何人留下空隙可鉆。
掌握調查取證技巧
1.收集證據的重點和現場實施。檢查人員到纖維制品加工廠進行監督檢查,首先要觀看現場環境、生產車間、成品庫房、原料庫房,最好有人陪同后進行檢查,收集書證、物證。生產車間重點檢查:生產設備、加工工藝、正在加工的纖維制品及半成品、產品臺賬等。成品庫房重點查:產品、數量、狀態、規格、型號、使用說明、合格證、質量標志、產品銷售臺賬等。原料庫重點查:原料的種類和數量、是否有禁止性原料、原料進賬單等。執法人員一旦進入檢查現場接觸當事人,就應該由專人負責,耐心地做好工作,盡量消除當事人的抵觸情緒,尤其要避免其別有用心地煽動不明真相的人圍攻檢查人員。要針對現場事實,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指出其違法行為的危害性及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而指明前途,要求其知錯改過,配合檢查,提供情況和證據。
2.現場實物證據的收集與固定。現場收集到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法定代表人身份證要復印,交由當事人確認后簽字、蓋章。生產加工合同、原料進購合同、產品銷售合同、付款轉賬憑證最好取得原件,不能取得原件的,也要復印,交由當事人確認后簽字、蓋章。
現場檢查時,應當拍攝現場照片,必要時可以錄像。現場照片必須反映現場的原始狀態和發現的各種痕跡、物證。一是要拍攝檢查現場方位,反映被查單位的外景、門牌號碼。二是要拍攝現場檢查情況,說明生產現場、銷售現場、倉儲現場的情況。包括纖維制品的擺放、生產人員或銷售人員的現場狀態、纖維制品生產或銷售的現場狀態、檢查人員檢查情況,最好要有當事人或其代表的影像在內。三是違法纖維制品的狀況,反映涉嫌違法纖維制品當時的狀態,包括涉嫌違法纖維制品的外觀特寫、包裝、涉嫌違法事實的指向(廠名、廠址、產地、質量標志等)、涉嫌違法纖維制品的原材料、包裝物等。四是生產加工設備的狀況,如現場發現涉嫌違法纖維制品的生產加工設備正在運行,必須有照片加以固定。
取證要做到迅速及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收集到有價值的證據,使行政相對人來不及轉移、藏匿相關違法纖維制品。現場照片和現場錄像應在現場筆錄中注明。對執法人員制作的現場檢查筆錄以及收集的證據,必須要求當事人確認簽名。
3.纖維制品的抽樣。在日常監督檢查中抽樣檢驗是法定的取證程序,執法抽樣的法律依據是《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抽樣必須按照標準規定的方法、數量進行,確保所抽樣品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整個抽樣過程、方法、樣品包裝、封樣情況等在現場檢查筆錄中要如實記錄。填寫抽樣單時應該和現場檢查筆錄相一致,以使之相互印證,形成證據鏈。
4.纖維制品的檢驗。在監督檢查中抽取的纖維制品樣品,必須委托給具有法定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檢驗。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執行相關標準、技術規范和有關規定,客觀、公正、及時地出具檢驗結果,保證檢驗結果合法、有效。檢驗證書(報告)應當由主檢人員簽名并加蓋檢驗單位檢驗專用印章。檢驗證書(報告)應當及時送達當事人,當事人對檢驗結果有異議的,在規定的期限15日內,可以提出申請復檢。不能剝奪當事人申請復檢的權利,否則程序違法。
5.現場查封、扣押。為避免危害后果的延續或證據可能滅失難以取得,對涉案纖維制品及原輔材料、包裝物、生產工具要現場封存、扣押。用于銷售、經營性服務和公益活動中的纖維制品是產品的范疇,適用于《產品質量法》第十八條第(四)項規定。查封、扣押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依據《行政強制法》第十七條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托。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查處纖維制品質量違法案件,纖檢部門屬于法規授權執法,所以在查封扣押涉嫌質量違法的纖維制品時,一定要依據相關規定實施查封扣押,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30日。
熟悉法律文書的制作
日常文書的制作主要是現場筆錄和調查筆錄。
制作現場筆錄要分工明確。對一個企業檢查之前參加檢查的人員分工要明確,誰負責組織指揮、誰控制重要現場、誰負責對當事人進行教育談話、誰負責記錄,事先分好工。查案之前應該有預案,對標準要求、存在問題心中有數。二要全面。制作現場筆錄要全面記錄被查單位的基本情況、檢查的組織形式和內容、檢查的范圍和方式以及被查單位的意見等與檢查有關的事實。三要細致。檢查時要特別重視細節問題,如被檢查單位的名稱和地址應該以營業執照注冊登記的內容為依據,而不能使用簡稱或字號。四要客觀。記錄的內容要客觀、準確、嚴密,為親眼所見,不允許出現分析、推斷、感知以及未被證實的內容,在現場檢查筆錄中作評論、推斷,不僅會影響筆錄的客觀真實性,降低其證明效力,還易導致當事人情緒對立或破罐破摔的不配合情形,給檢查工作帶來阻力。筆錄以文字為主,必要時輔以繪圖、照相或攝像,均應在筆錄中加以注明。五要合法。檢查的手續完備,檢查要有兩人以上并向當事人出示行政執法證件,通知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檢查事項,必要時邀請見證人參加檢查,告知當事人法定的義務和權利,這些都要在筆錄中記載。
調查筆錄是指行政執法人員在案件調查中的復查及補充。是為核實案件事實、收集證據而對當事人、證人和其他與本案有關人員調查了解情況時所制作的筆錄。調查筆錄是重要的證據之一。制作調查筆錄必須注意五個方面。一是在調查之前要做好充公準備。要詳細閱讀已有的案卷資料,熟悉案情,熟悉人名、地名,了解被調查人的基本情況,并制作調查提綱,以便在調查中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提問和準確地制作筆錄。二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筆錄的內容必須客觀記載被調查人的真實意思。盡量記錄被調查人的原話,以免失去原意、產生歧義。記錄時不應只記錄對被調查人不利的內容,也要記錄對被調查人有利的內容。在文字記錄的同時可以根據需要錄音、錄像。三是提問時必須注意策略、講究藝術,要圍繞違法行為的事實過程和證人看到的事實情況進行調查和詢問。重點側重于違法行為的時間、地點、違法標的物的數量以及違法行為后果等方面。發現被調查人有思想顧慮的,要進行適當的啟發、教育。四是記錄要準確、詳細、完整、具體。所謂準確,是指記錄人不得加入自己的主觀色彩,更不可想當然地任意“綜合歸納”。所謂詳細,即對被調查人的回答或陳述,凡涉及案件定性或是非曲直的內容必須一一記錄清楚,涉及案件的關鍵性情節、過程、人物、事件均要詳記,不得任意剪裁、取舍。所謂完整,指筆錄不僅記錄被調查人的回答和陳述,同時還要記錄調查人宣講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情況,以揭示筆錄的合法性。所謂具體,是指筆錄使用的語言,盡量使用準確的詞匯而不使用模糊詞。諸如“大概”“或許”“可能”等。五是調查詢問時,必須由具有行政執法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兩人以上在場,向當事人出示行政執法證件,表明身份。調查筆錄經被調查人閱讀確認并簽名或蓋章,注明時間。不允許更改。筆錄涂改處應有被調查人或者證人的押印或蓋章。
懂得案件的運作技巧
把案子辦好的首要前提是訴訟時不能敗訴、復議時不能被撤銷,新的《行政訴訟法》要求:“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托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所以,案件的運作更應該謹慎。不管辦理什么案件預案非常重要,要事先向相關部門溝通,爭取支持,能事先想到的一定要事先安排好,特別是爭取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要適當通過新聞媒體曝光或通過政府部門通報,增強辦案的運作效果。
明白查封扣押物品的后處理
要想將纖維制品案件辦理得有始有終,還必須注意對查封扣押物品的處理工作。將用于從事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輔材料、纖維制品(含半成品)、包裝物等沒收回來以后,應填寫《行政處罰案件有關事項審批表》,提出具體的處理意見,報所在質監局領導審批。并作出如下處理:(一)應當委托拍賣機構進行公開拍賣。(二)有使用價值但無法拍賣的,經局領導批準后,可以作為捐贈物品交慈善機構等有關單位用于社會公益事業。(三)屬于有再生利用價值但禁止流通,或者有使用價值但限制流通的,委托拍賣機構進行公開拍賣時,應當嚴格審查競買人資格并限制使用條件,防止物品違法流通;無法拍賣的,可以將涉案物品交有經營權的單位進行收購。(四)屬于可能危及人體健康、人身及財產安全,或者國家明令淘汰并已經禁止使用,或者已經失去利用價值、回收價值的纖維制品,應當予以銷毀;
依法應當予以銷毀的纖維制品,辦案機構應當按法定程序報分管辦案的局領導審批后執行,并提前3個工作日通知公平交易、監察機構對銷毀物品進行現場監督。銷毀時,辦案機構應當制作《物品處理記錄》,記明銷毀的時間地點、方式,銷毀物品的名稱、種類、數量,以及組織人、執行人、監督人、見證人,經在場人員簽章后,連同銷毀現場照片一并存入案件檔案。
(作者單位:哈密地區纖維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