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山有山勢,水有水勢,寫文章有文勢,作戰有戰勢。脫貧攻堅戰,也需要一種勢。
《孫子兵法·勢篇》云:“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孫子認為,在作戰中營造有利的“勢”,比“術”和“策”更重要。當前,事關全面小康大局的脫貧攻堅戰要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也須善謀勢。
謀勢先要識勢。勢是什么?是氛圍,是方向,是能量,是民心。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帶領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創新、不斷超越,使國家綜合實力得到迅速提升,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我國成為對世界減貧事業貢獻最大的國家。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事業更是情深意篤,全國各族人民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本方略,以立下愚公移山志的決心,以超常規的力度,以攻堅拔寨的勇氣,僅用短短三年多時間,就使扶貧開發工作在考核機制、幫扶機制、社會參與機制、退出機制、第三方評估機制的建立、完善上取得重大進展。
我們看到,考核指揮棒轉變了,對貧困縣的考核,不再唯GDP論英雄,各級領導干部把更多精力甚至是主要精力用在了扶貧工作上;50多萬名幫扶隊員進駐全國12.8萬個貧困村,精準扶貧有了前線指揮部。我們看到,各種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的退出有章可循了,脫貧成效的評估更加客觀精準了……
我們一路謀,一路干,一路披荊斬棘,一路收獲脫貧捷報。我們欣慰地看到,脫貧攻堅之大勢,正如旭日東升,奇花初放,鷹隼試翼,越來越強勁。“扶貧工作是我最大的牽掛”,總書記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殷殷深情、拳拳愛意,正“喚起工農千百萬,齊心干”。全面小康之美景,正在全國人民戮力同心的決戰貧困中越來越清晰。
當前,盡管脫貧攻堅的形勢越來越好,但也還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善弈者謀勢,不善者謀子,善謀勢者必成大事。對脫貧攻堅戰之勢,我們不僅要順勢而為,還應善于引導。引導得好,有利之勢會提前到來;引導不好,好的形勢也會推后降臨。攻堅戰不等人,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重要戰略思想,從中汲取智慧、明晰方向;我們要以“10.17”為契機,聚沙成塔,聚愛成行。我們還要為干事創業者營造良好范圍,既要對李保國、李雙星、柳本星這樣已經去世或仍在戰斗的英雄們大力表彰;還要對膽敢在扶貧這條高壓線上弄虛作假、貪污腐敗的不法分子毫不留情、嚴懲不貸,只有激濁揚清、賞罰分明,才能讓那些有愛心、有激情、有干勁的干將,在沖鋒陷陣的戰場上即使累,也累得幸福、歡暢。
脫貧攻堅是一場前無古人、造福后來人的偉大事業,我們有幸參與到這場攻堅戰中來,應以此為榮,倍加珍惜,竭誠竭智,全力以赴。“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他在告別人世時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斗爭。”讓保爾·柯察金的這段話,激勵我們在脫貧攻堅戰中奮發有為吧。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扶貧之道,正能量滿滿。相信脫貧攻堅之勢,必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