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
“只要你能夠在這個周末給我們排一場黃金場,我老方愿意給你下跪。”
曾擔任過《二次曝光》制片人的方勵,“直播磕頭下跪”,為的是請求院線經理為吳天明遺作《百鳥朝鳳》增加排片。從結果來看,“跪求排片”成功地喚醒了社會和行業對《百鳥朝鳳》的關注。
但爭議同樣存在,商業無罪,電影院是要掙錢的。因為導演故去,電影屬于“文藝片”,就單方面要求電影院給排片資源,至少不符合商業邏輯。
事實上,文藝、小眾電影需要的不是去跟市場抗衡,而是要有自己的藝術院線,通過各個渠道放映,找到自己的受眾。
近年來蓬勃興起的微影院、私人影吧或許可以成為傳統院線的“補充者”。愛沐電影、影太極、青檸微影等運營商以直營或加盟的模式,使這些形式迅速在電影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從大概率上看,你不能指望大媽去看游戲視頻,或者小鎮青年去聽獨立音樂。每個受眾每個階層都有對應的文化需求。當階層被清晰劃分,文化產業的爆款和風口,需要不同的渠道分發,也需要各種數據支撐。這就為文化產業的下一個風口提供了風向。
大數據殺器
以美團旗下貓眼電影為例。貓眼電影是一家集媒體內容服務、在線購票服務、用戶互動社交、電影衍生品銷售等為一體的一站式電影互聯網平臺。目前,貓眼電影覆蓋影院近5 000家。
大數據是貓眼電影的殺手锏。貓眼利用平臺的海量交易數據和關注度、點評數等用戶互動數據,洞察用戶行為軌跡,透過大數據深度挖掘分析,可以幫助影片的宣傳和發行,提升產業鏈運營效果。
貓眼在大數據建設方面有三個領先之處:最大的數據樣本量,報告樣本抽取于超5億人次的貓眼電影消費數據;最全面的觀影行為剖析,覆蓋影片映前映后全部用戶流程;最多的電影畫像實例解析,細致描繪用戶群體分布以及個人喜好,為制片方精準營銷提供有力保障。
以《殺破狼2》為例,片方借助貓眼大數據,提前鎖定了潛在觀影用戶。貓眼數據分析,目前國內三四線城市的票房增速明顯高于一二線城市,而《殺破狼2》的主力觀影人群就是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片方根據貓眼提供的數據,定制了營銷話題,觸達了觀眾興趣點;此外,貓眼大數據精準定位到影片關注度較高的熱點區域,加大了預售力度和口碑營銷,并且確保了高位排片,使得影片的上座率和口碑獲得雙高。
全民直播,人人都是內容生產者
傳播技術的進步,將內容制造者從后端推到前端。
傳統的內容生產模式是精細化、標準化的流水線式產出,背后的生產邏輯都是幾乎一致的,耗時長且難以根據市場的反饋進行優化。直播在內容生產上擁有遠比傳統視頻、文字平臺更多優勢:一方面直播降低了內容的生產門檻,改變了內容生產方式;另一方面是送禮物,留言等實時交互的增加讓內容生產更契合用戶需求,再小眾的內容需求都可能找到對應的受眾。
直播造網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成為“野生網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各大直播平臺都在想盡辦法增加功能讓用戶在自己平臺走紅的幾率增大。
直播平臺花椒的攻破口是技術。用技術滿足客戶需求強化客戶體驗。比如,花椒上的直播都是經過系統后臺壓縮過的,以節省觀看用戶的流量。花椒甚至引入了VR技術,讓每一個主播都以最美的形象出現在粉絲面前;引入VR直播技術,是在用戶體感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而這項功能在之前的北京車展中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一些垂直領域的直播平臺的玩法要相對聚焦一些,比如體育直播平臺章魚,就以其專業性的體育話題討論,形成了獨特的平臺氛圍。以模仿類起家的9158推出了偏向年輕人的水晶直播,其直播重點也從以往相對專業的表演,轉向以平常人的演繹、分享為主。
簡單來說,直播的出現左右了內容的兩個維度:越來越垂直和專業,或者越來越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