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承相++柯棟棟++張建華++張瓊++胡太炎++徐新林++柯春竹++程剛

摘要:為了探討吡喹酮治療山羊血吸蟲病療效,在防治耕牛血吸蟲病的同時,對疫區山羊進行了同步查治,結合洲灘禁牧等措施,做到了人畜同查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達到了國家血吸蟲病控制標準。
關鍵詞:山羊血吸蟲病;吡喹酮;效果
中圖分類號:S858.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4-0013-01
陽新縣位于長江中下游,富河水系貫穿全縣,湖泊及洲灘較多。故陽新縣是歷史上有名的水袋子、蟲窩子,是有名的血吸蟲病嚴重流行地區。2008年全縣疫區耕牛存欄10 876頭,山羊存欄(疫區)5 700只。多年來開展血吸蟲病防治,以查治耕牛為主,山羊查治較少,導致在防治血吸蟲病中存在一定盲區。筆者于2006-2008年用吡喹酮治療耕牛血吸蟲病的同時,開始對疫區山羊用吡喹酮進行治療。在耕牛的血吸蟲查病治病工作中已是輕車熟路,但在山羊的查病治病中卻存在許多難點,如耕牛體重可根據測體斜長、胸圍長度來計算體重,山羊只能稱重,工作量大;群養羊糞收集難以區分排糞羊號,山羊糞堅硬,溶解難;山羊治療喂藥難,羊口腔難以掰開;懷孕后期母羊有流產的風險。喂藥后,少數山羊瘤胃蠕動減弱、腹瀉、影響藥物吸收。3年來,筆者在牛、羊同步查治中,用斑點金標免疫滲濾法(DIGFA) 進行診斷,血檢陽性山羊再用試管倒插法進行糞便孵化確診。陽性山羊用吡喹酮治療,及時處理藥物反應;懷孕后期母羊保胎,結合洲灘禁牧等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查病
(1)疫區山羊采血樣,圍欄中山羊逐只編號,即頸部掛牌。保定后耳靜脈(或頸靜脈)用75%乙醇消毒,用采血針頭穿刺靜脈血管(作到一羊一針頭),再用1.5 cm×12.0 cm中性濾紙吸附血液5 cm(每張濾紙兩面吸附),每張濾紙應相互分開,編號、晾干(注意不可在太陽下曬干,以免影響血檢效果。)
(2)診斷:采用斑點金標免疫滲濾法(DIGFA)(注:抗原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提供)
(3)血檢陽性病羊的糞便溶解后,用試管倒插法進行孵化。具體做法是:取陽性病羊糞便20~30 g。洗糞時,用鑷子在糞篩中將每顆羊糞搗碎,孵化2 h后,仔細觀察毛蚴而確診。
1.2 山羊稱重
將桿秤架在一個架子上,兩人將糞檢陽性病羊用竹筐一起固定后稱重,一人看秤并記錄體重。
1.3 藥物劑量及服藥方法
藥物為吡喹酮,劑量為25~30 mg/kg體重。喂藥方法比耕牛困難。山羊上下頜很難掰開,且牙齒咬緊,很難將藥物塞入舌根部讓其吞下,獸醫人員在山羊保定的同時,用灑有食鹽水的菜葉誘其開口,迅速將一小木棍橫于山羊口角處,然后將溶于淡鹽水中的吡喹酮液體灌入山羊口中,雙手托起其下頜,使其咽入腹中。
1.4 查病及治病時應注意事項
①天氣炎熱,山羊查病喂藥應在早晨放牧前進行。②懷孕后期的母羊,喂藥前注射黃體酮50.0~100.0 mg保胎,連用2~3 d,可避免母羊出現流產。③少數山羊化療以后出現瘤胃蠕動減弱,不食或腹瀉等癥狀。調理方法是:a,多喂清潔飲水;b,將酵母片10片研碎與人工鹽一起溶于水,讓山羊自飲。④糞便孵化時,洗糞水應采用隔夜自來水,孵化水可用家庭用純凈水。如用河水、井水洗糞,應用四層紗布過濾后做為洗糞用水,再用純凈水孵化。
2 結果與分析
陽新縣通過推廣該方法,2006-2008年無一例母羊發生流產。山羊血吸蟲病感染率由2006年6.6%下降到2008年0.68%,下降5.99個百分點(表1);耕牛血吸蟲病感染率由2006年的6.55%下降到2008年的1.65%,下降了4.9個百分點。結果表明,陽新縣耕牛、山羊血吸蟲感染率逐年下降,達到國家血吸蟲病的控制和阻斷標準,為陽新縣血防驗收順利達標,為最終消滅血吸蟲病奠定了基礎。
3 小結與討論
(1)用斑點金標免疫滲濾法(DIGFA)診斷山羊血吸蟲病,4人一組,每天可查2 400只羊,而糞孵血吸蟲毛蚴法(試管倒插法),6人一組,每天只能查100頭份。斑點金標免疫滲濾法操作簡便,省時省工,節省成本,適用于血吸蟲病普查、診斷及檢疫,值得在基層單位大力推廣。
(2)吡喹酮治療山羊血吸蟲病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3)耕牛喂藥容易,山羊喂藥較難。若科研部門能研究出吡喹酮注射劑(華中農業大學曾生產出該針劑),對山羊、犢牛治療可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洲灘禁牧不能放松(陽新縣有60名禁牧員),地方財政不得削減血防和禁牧員工資等經費。
(5)山羊對外出售前應血檢,陽性病羊應先喂藥(吡喹酮),一周后由檢疫部門開具證明方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