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沨
摘要:近年來利川市家禽產業無論在技術水平、養殖規模,還是市場開拓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同時存在品牌建設乏力、市場競爭力弱、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本文就利川市家禽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做了分析。
關鍵詞:家禽產業;利川;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4-0057-03
家禽養殖業具有養殖周期短、耗料少、飼料報酬高等優點,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家禽業在畜牧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利川市地處武陵山區,該市主要以山地為主,為發展中小規模的家禽養殖提供了便利條件。近年來利川市家禽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也存在諸如品牌建設乏力等問題。現就利川市家禽產業發展情況做了深入的分析。
1 利川市家禽產業發展現狀
1.1 家禽業生產情況
利川市總面積4 612.1km2,轄5鄉7鎮2個街道辦事處。全市共有584個村,6 147個村民小組。2015年全市家禽存籠346.2萬羽,其中蛋雞存籠70.1萬羽,麻鴨存籠21.33萬羽,土雞存籠50.1萬羽;家禽出籠353.9萬羽,禽肉產量5 278t,禽蛋產量5 381t。全市有養禽專業合社23家;肉雞規模養殖戶有151戶,出籠1萬羽以上的有47戶;肉鴨規模養殖戶有87戶,出籠1萬羽以上的有11戶;蛋雞規模養殖戶有35戶,存籠1萬羽以上16戶,存籠5萬羽以上3戶;蛋鴨規模養殖戶有21戶,存籠1萬羽以上5戶。
1.2 產業現狀
(1)產業發展有基礎。利川市家禽產業無論技術水平、養殖規模,還是市場開拓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全州處于領先地位。①市政府每年列支一定專項品種改良經費,用于引進新品種、應用新科技、改善養殖裝備、開拓市場等方面。養殖業主自主每年引進家禽新品種3-4個,新技術5-6項,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畜禽品種改良的進程,提高了畜禽的源生產力,使我市的家禽生產逐步向規模化、效益化、產業化發展。②建立健全動物安全保障體系。按照《動物防疫法》的要求,完善重大動物疫病疫情應急管理機制,建立了以養殖大戶為重點,以駐村防疫員為基礎的立體防控網絡。③禽業協會初具雛形,發揮了行業職能作用,承擔起養殖行業準入、強制免疫、免疫效果檢測、疫情處置等一系列防疫職責。
(2)產業發展有政策。2012年,利川市出臺了《關于加快畜牧產業發展建設畜牧強市的意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畜牧產業發展,制定了畜牧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外商投發展畜牧業的在稅收、融資、收費、土地、財政、準入等方面給予優惠。市財政每年預算不低于100萬元建立畜牧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整合各部門項目資金支持畜牧產業化發展不低于2 000萬元。市政府對入駐工業園區的畜禽加工企業給予優惠政策和扶持,實行一體化管理。對龍頭企業、畜牧專業經合組織、畜牧業品牌創建等實行以獎代補。
(3)產業發展有龍頭。林創牧業、眾旺家禽、多仁多實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家禽產業龍頭企業逐步壯大起來,產業鏈條之間有代表,養殖企業、加工企業已初具雛形。林創牧業3萬套種雞孵化場年產雞苗200萬羽,多仁多實業有限公司年實際屠宰量為50萬羽,6 600t肉禽深加工生產線已建成投產。集孵化、養殖、精深加工于一體的家禽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延伸了家禽生產產業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有效的帶動更多的養殖戶加入到家禽養殖這一產業中來,進一步推動我市家禽產業向前發展。
(4)產業發展有主體。近年來,利川市畜牧中介服務組織發展迅猛,全市已注冊各類畜牧專業合作社178家,其中家禽類23家,在家禽養殖合作社、協會的帶動下,我市禽業由小作坊式生產逐步向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化養殖轉變。特別是眾旺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基地+農戶”運營管理模式值得推廣。眾旺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向社員提供雞苗、飼料、技術支持、疫病防控、整體銷售和產品回收等家禽養殖、銷售服務。提供雞苗時,每只雞苗收取0.1元的管理費。合作社每年召開兩次社員經驗技術交流會議,主要討論學習養殖生產中的管理、技術、生產及財務管理知識。如遇重大臨時事項,由理事長提議召開。監事會每個月審計一次財務賬目及開支情況,所有開支、收入由監事會審核簽字后入賬。半年一次審核分紅方案。合作社統一按照上苗時間,先后順序適時出籠。以“合作社”為管理載體,“基地”為龍頭和示范,帶動“農戶”養殖,實現利益共享,風險由合作社承擔。實行“四規范”管理模式:①規范種苗的供應。所有基地、社員的種苗必須統一由合作社按照規范、優質的標準進行引進供應;②規范飼料的供給。所有養殖過程中使用的飼料必須統一由合作社通過正規渠道采購后分發給養殖戶使用;③規范疫病的防治。由合作社引進及培養專業家禽疫病防疫人員,根據養殖片區指派專人進行專業的疫病防治指導服務;④規范銷售渠道和程序。所有成雞(雞蛋)產品的銷售一律由合作社完成;養殖社員戶可根據銷售利潤享受不同比例的分紅;如遇疫情及市場低迷情況時,由合作社按照市場保護價進行收購銷售,盡量降低社員戶的養殖風險和經濟損失。
(5)產業發展有優勢。利川市位于武陵山區,資源豐富,氣候適宜,謀道、建南、文斗等鄉鎮地處高山和二高山,林多地少,適合土雞放養。汪營、南坪、涼霧等鄉鎮有約10 000hm2的水田,發展本地特色品種利川麻鴨,條件得天獨厚。適宜的放養環境加上獨特的地方優良品種,家禽產業發展優勢明顯。隨著滬渝高速、宜萬鐵路、渝利高鐵的相繼開通,大大縮短了我市與重慶、武漢、宜昌等大中城市的空間距離,為畜產品的輸出提供了便捷通道,區位優勢凸顯,產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近年來,中央、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畜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解決畜禽養殖用地、用電等問題,市委市政府也出臺了《關于加快畜牧產業發展建設畜牧強市的意見》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畜牧業。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為畜牧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利川市家禽產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盡管我市家禽綠色倍增工程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家禽產業鏈已初具雛形。但隨著大交通瓶頸的改善,物流的大疏通和交易的便捷,相對武漢、宜昌、萬州的低成本、低價格的家禽及其產品而言,我市的飼料、藥品、運輸、體系運作等高成本情況下的價格高的家禽及其產品,給我市的家禽產業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有可能面臨重新洗牌的格局出現;同時我市家禽產業鏈條之間仍然呈現出鏈接不緊密,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利益共同體,還存在著企業融資不暢、畜牧產品品牌不優不強、企業各自為陣等問題。
2.1 品牌建設乏力,市場競爭力弱
我市家禽業雖然有多仁多、林創牧業等禽產品加工企業帶動,但是生產規模相對較小,禽產品加工停留在初級階段,沒有一個過得硬、打得響的品牌,市場前景不優,大多禽產品只能靠在本地消化,造成產能過剩,制約了禽業發展。
2.2 家禽產業發展資金短缺
(1)規模化養殖場、龍頭企業在產業升級發展時,從疫苗供應、成禽回收、加工、銷售等方面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在擴大生產和銷售產品時更需要注入大量流動資金,銀行、信用社尚未建立資金的長效投入機制,導致資金短缺。
(2)利川市是一個養禽大市,農民人均收入不高。養殖戶新建家禽養殖場因為前期的投入大,后期養殖缺少流動資金周轉,生產規模難以擴大,阻礙了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進程。
2.3 家禽產業發展技術支撐體系亟待加強
(1)由于禽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工作量大,畜牧科技的推廣工作任務繁重,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剛剛起步,全市畜牧技術干部人員少,知識更新不足,鄉鎮基層工作經費來源不足,跟不上家禽產業快速發展的步伐。
(2)標準化家禽生產觀念還不深入人心,養殖戶對實施標準化養殖的意義認識普遍不足,對科學養殖、動物防疫等認識不夠,在飼料配方、環境衛生、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存在誤區。市畜牧獸醫局雖然采取了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組織專家現場指導等措施,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由于任務重,工作繁忙,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加強。
3 利川市家禽產業發展對策及措施
3.1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功能
制定好家禽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好禽業發展項目,做好家禽產業項目庫建設工作;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和示范帶動能力,促成家禽產業抱團發展,形成合力,著力構建產業化、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的新型家禽業經營體系;同時還可通過整合兼并、招商引資的辦法,引進一批省內外知名龍頭企業,借力培育打造名優品牌,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養殖業商品化率,實現企業快速發展,增強輻射帶動功能。
3.2 完善經營模式,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
以禽加工企業多仁多為龍頭帶動,整合林創牧業、眾旺家禽、禽業協會三家大的養殖企業,然后把養殖企業的雞苗放到農戶養殖,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結束相互壓價,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成本,使企業、合作社、養殖戶達到三贏,確保家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3 多方籌措資金,加大產業投入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增大金融信貸投放,激活民間資金投入。多方籌措資金,加大產業投入,建立穩定的禽業投入保障機制。①金融部門要加大對養殖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建立金融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的互動聯系,簡化信貸手續,降低信貸門檻,增加信貸額度,解決養殖業資金鏈短缺的困境。②財政部門對養殖大戶(企業)采取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的辦法進行扶持。③招商引資,狀大加工企業,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生產能力。
3.4 強化技術服務,建立完善的產業化科技推廣服務體系
①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以錢養事”新機制。加強培訓,完善細化動物防檢員考核評價體系,增加一定的本級財政預算,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確保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措施的落實。②推廣家禽標準化養殖技術。積極做好“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和陽光培訓工程的實施工作,抓好養殖示范鄉、示范村、示范場、示范戶,繼續加大家禽標準化技術培訓的力度,提高養殖技術水平,提高龍頭企業管理水平。
3.5 政府出臺相應的家禽養殖業保護政策,切實保護養殖戶的根本利益
建立相應的保護基金、養殖保險、政府性保護收購或補貼等措施。對良種培育和地方品種保護上,政府要預算良種培育、品種改良和地方優良品種保種資金同時,在遭遇疫情或者企業發展中遭遇資金瓶頸時,及時建立銀企對接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
3.6 發展畜牧業專合組織,完善中介服務機構
支持種畜禽場、養殖大戶、養殖能手牽頭發展規范化的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組織實施國家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畜牧業扶貧開發、農民技術培訓等項目,把龍頭企業、專業市場和養殖農戶聯結起來,帶動廣大農戶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