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
摘要:母兔繁殖障礙綜合征是集約化養兔生產條件下的一種常見病,是導致生產效率下降,影響養兔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臨床調查發現,在初配母兔中,不孕、流產、死胎、弱仔、少仔、仔兔死亡及產后缺乳等繁殖障礙發病率為24.70%,在經產母兔中,繁殖障礙發病率為28.23%。經統計分析,遺傳、疫病、繁殖技術和飼養管理不良為主要致病原因。
關鍵詞:母兔;繁殖障礙綜合征;病因分析;防制
中圖分類號:S858.291;S85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4-0037-03
母兔繁殖障礙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影響母兔生產性能的一類癥候群。其臨床表現以不孕、流產、死胎、弱仔、少仔、仔兔死亡及產后缺乳為主征。在動物生產中,遺傳、疫病、繁殖技術和飼養管理不良為主要致病因素,嚴重影響養殖效益。因此,探討母兔繁殖障礙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及防制對策,已成為養兔企業提高母兔生產性能、降低繁殖成本的重要研究課題。
1 調查情況
為了解濱州醫學院新西蘭兔繁育基地母兔繁殖障礙綜合征的發病情況,對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328只初次配種母兔(以下稱初配母兔)中,正常妊娠、分娩和泌乳,產活仔數在5只以上的母兔共247只,產活仔數1 683只;經3個發情周期出現不孕、流產、死胎、弱仔、少仔(產活仔4只及以下)、仔兔死亡和產后缺乳的母兔共81只,繁殖障礙綜合征發病率為24.70%。
在1052只經產母兔中,正常妊娠、分娩和泌乳,產活仔數5只以上的母兔共755只,產活仔數5435只;經3個發情周期出現不孕、流產、死胎、弱仔、少仔(產活仔4只及以下)、仔兔死亡和產后缺乳的母兔共297只,繁殖障礙綜合征發病率為28.23%。
2 母兔繁殖障礙的病因分析
2.1 遺傳性因素
由于兔場生產壓力大,公母兔比例失調,長期使用同一公兔交配或使用同一公兔精液進行人工授精,而繁殖檔案和系譜資料尚未健全,易出現近親繁殖,導致其后代表現不孕、少仔、弱仔和仔兔死亡率增高。此外,多年來純種繁殖,未引進外來血緣,種兔質量退化,攜帶影響繁殖性能的不良基因,雖其親代未表現出繁殖障礙,但因基因高度純合或重組,其子代表現為繁殖障礙綜合征,導致繁殖力下降或性功能障礙。
2.2 疫病性因素
(1)生殖器官炎癥。母兔陰道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和卵巢炎,是引起母兔繁殖障礙的主要病因。多因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交叉感染,或飼養人員操作不當,飼養籠具不潔,產箱消毒不嚴,外生殖器局部炎癥染引發上行感染,造成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或卵巢炎,從而導致母兔不孕或受胎率降低。
(2)傳染性疾病。母兔螺旋體病、衣原體病、沙門氏菌病(兔副傷寒)、兔梅毒等疾病是引起母兔繁殖障礙的重要因素。因防疫不到位,兔場凈化不良,引起母兔發生傳染病,造成子宮黏膜充血、出血和生殖器官炎癥,導致母兔不孕、流產、弱仔及死胎率增加。
(3)生殖機能減退。因過度追求母兔繁殖率,一是青年母兔配種過早,生殖器官和內分泌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出現卵巢過小、卵巢囊腫、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過細等病癥;二是老年母兔占比大,下丘腦、腦垂體分泌功能下降、生殖機能減退,導致母兔假孕、產死胎、弱仔及發情延遲或發情后屢配不孕。
2.3 繁殖技術影響
(1)母兔超齡。青年母兔隨著年齡的增長繁殖性能逐漸增強,1.5~2.0歲為生育高峰期,超過2歲其繁殖性能開始下降,2.5歲后母兔繁殖能力明顯減弱。由于兔場種群規模較小,種公兔數量少,公母兔配比失當,中、老年母兔占比較大等原因,導致母兔受孕率低、產仔數少、泌乳量和仔兔成活率降低。
(2)配種方法不當。由于母兔配種過早、長期頻密繁殖以及公兔使用率高,精液質量下降,導致母兔受胎率低、泌乳少、仔兔弱小及仔兔死亡率高;調查中發現,飼養員通常采取下午下班前將母兔放入公兔籠,次日取出母兔的配種方式。此種方式對經產母兔影響不大,而青年母兔一旦拒配或公兔不交配、母兔排尿致精液外流,或因公兔夜間多次交配,精液質量下降,而影響配種質量,導致母兔受胎率低、產仔數少。
2.4 飼養管理不當
(1)營養因素。經飼料分析得知,母兔飼料中能量與蛋白質比例失調,蛋白質含量不足,氨基酸組成不平衡,大部分母兔膘情偏瘦,體質下降,引起內分泌紊亂和生殖機能減退,導致母兔發情延遲、不孕、受胎率低、產后缺乳或胎兒發育不良、死胎、仔兔出生重低等一系列病癥。
(2)環境因素。由于兔場降溫設施較差,兔舍溫度和濕度偏高。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日10點~16點,兔舍平均溫度29.37℃,最高室溫達31.84 ℃;平均濕度74.82 %,最高濕度達83.25%。受高溫環境的影響,母兔食欲下降、性欲減退、發情遲緩,公兔精子活力降低,致母兔受胎率下降,產仔數減少。高溫高濕環境會導致病原微生物滋生,引發腸道疾病和球蟲病,從而影響了母兔的生殖機能和繁殖活動。
3 母兔繁殖障礙的檢查與診斷
3.1 病史及流行病學調查
統計母兔繁殖障礙的發病數量、年齡、體況、繁殖年限和飼養管理狀況;了解母兔的初配年齡、繁殖胎次、現病史和既往史,以及公兔的年齡、體況、繁殖年限、配種方式、飼養管理情況及傳染病史等。
3.2 臨床檢查
外部視診:觀察母兔生殖器官及乳房發育是否正常、有無炎癥,體型體重是否正常;發情表現、陰道黏膜變化及及分泌物狀態有無異常,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異常行為等。
實驗室檢查:結合臨床表現,檢查母兔雌二醇、孕酮或促乳素含量及陰道分泌物細菌、寄生蟲情況。
3.3 母兔繁殖障礙的診斷
不孕:初配母兔超過適配年齡(6月齡),經3個發情周期(45 d以上),通過多次雙重交配或重復交配不能受孕的;或經產母兔超過三個發情周期,通過多次雙重交配或重復交配不能受孕的。
流產:母兔于孕25 d前終止妊娠,排出未足月胎兒,胎兒體質弱、體重低或死胎、畸胎等。
死胎:母兔足月分娩,但所產仔兔部分或全部為死胎。
弱仔:母兔足月分娩,窩產仔8只以下,但有50%以上仔兔發育不良、體重低、體質弱,增重緩慢。
少仔:母兔足月分娩,產活仔數在4只及以下。
仔兔死亡:哺乳期內有20%以上仔兔死亡。
產后缺乳:母兔乳房松弛、柔軟,乳腺不發達,乳汁量少或母兔拒絕哺乳;仔兔吃乳次數明顯增多,吮乳時間延長,但日漸消瘦,增重緩慢,發育不良,時常在巢箱內爬動、鳴叫。
4 防制對策
4.1 強化母兔選種選育
種兔從3~5胎中選留,乳頭數量在4對以上,符合品種特征和生產性能要求。繁殖母兔中,青年母兔占30%(1歲以下)、壯年母兔占50%(1~2歲),老年母兔(2歲以上)占20%為宜,保持種群結構合理,繁殖力旺盛。若母兔連續空懷3次,或連續4胎產活仔數低于4只(含),或更換公兔后仍然不孕應及時淘汰。公母兔單籠飼養,采用人工輔助交配或人工授精技術配種。凡具有5代以內血緣關系的種兔不能用于配對繁殖,避免近親交配。公兔配種次數每天1~2次,每3~5 d休息1 d。自然交配公母比例為1∶8~1∶10,人工授精技術配種為1∶20~1∶30,純種繁殖或育種時公母兔比例1∶5~1∶6為宜。
4.2 加強母兔飼養管理
母兔休情期(空懷期)應確保營養均衡,保持中等膘情,體況太瘦易致假孕,過肥死胎率會增高。當母兔體況過肥或過瘦時,及時調整營養水平,適當縮短或延長休情期。母兔妊娠期管理水平,對胎兒的生長發育、仔兔初生重、離乳成活率及泌乳量有較大影響。在此期間,應提供全價營養、加強護理、防止孕兔流產。尤其在母兔妊娠20 d左右容易發生流產,應保持環境舒適、安靜,防止母兔遭受驚嚇、風寒和鼠害,并提供清潔飲水和易消化的飼料,預防腸道疾病。母兔圍產期應加強環境控制,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除濕降溫,兔舍溫度控制在16~26 ℃,濕度控制在50%~70%。秋冬季節光照不足,應人工輔助光照,確保晝夜光照不低于14 h,照度100~200 lx。加強兔舍通風、換氣,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
4.3 科學選擇配種時機
母兔發情周期8~15 d,發情持續期3~5 d,繁殖母兔每月發情2~3次。最佳配種時機為發情后第2天至第3天。配種時間,夏季選擇早晨或夜間,冬季選擇中午,春秋季選擇上午或傍晚,交配前半小時至交配后半小時只供飲水,禁止喂食,以免影響交配活動和消化機能。盛夏氣候炎熱,公兔精液品質下降,母兔性欲降低,即使懷孕易致流產、弱仔、死胎現象。因此,降溫設施較差的兔場,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不宜配種繁殖,以免影響種兔健康,縮短種兔使用年限。
4.4 正確掌握配種方法
母兔屬刺激性排卵動物,通過重復配種或雙重配種,可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重復配種是在首次交配后,間隔6~8 h再用同一只公兔二次交配;雙重配種是在首次交配后,間隔1~2h再用另一只公兔進行第二次交配。首次交配可刺激母兔排卵,二次交配能確保精子數量,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但純種繁殖時,應盡量避免雙重配種。發情延遲或拒絕交配的母兔,可采用激素催情、性誘催情、按摩催情等人工催情方法,誘導母兔發情和排卵。激素催情常用FSH、LH等激素誘導發情;性誘催情可將不發情的母兔放入公兔籠內,同居1~2 d,讓母兔接受公兔性刺激,以刺激母兔發情排卵;按摩催情是以手指按摩母兔外陰,每次按摩8~12 min,每天2~3次,至母兔自行舉尾,接受公兔交配為止。
配種10~12 d,采用“摸胎法”進行妊娠檢查。檢查方法:右手拇指與四指分開呈“八”字型放于母兔腹下,手掌向上輕觸腹部,如感覺到位置固定、花生米樣大小、滑動而有彈性的圓形物即為胚胎。注意胚胎與糞球的區別,一般糞球為橢圓形、無彈性、表面粗糙、無固定位置。不得將母兔提離地面懸空或用手指硬捏胚胎,以免造成流產。經檢查未孕者,及時進行補配,以降低母兔空懷率。
4.5 做好疾病的防控
母兔陰道炎常繼發于外陰炎,若治療不及時則轉為慢性炎癥,經久不愈,甚至形成瘢痕攣縮或粘連,影響交配和分娩。定期檢查母兔生殖器官是否正常,及時治療外陰炎,嚴禁母兔帶病配種;嚴格消毒產箱和飼養籠具,搞好兔舍環境衛生。若出現病癥,首先用3.0%過氧化氫消毒患處,再用2.0%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外陰和陰道,局部涂敷抗生素軟膏,癥狀較重者肌注抗生素治療。
母兔子宮內膜炎,是由細菌引起的子宮內膜炎癥。其炎癥產物嚴重影響精子活力、受精卵著床和胚胎發育,是母兔不孕癥的主要致病因素。預防:及時治療外陰炎、陰道炎、子宮脫出等疾病,流產、難產及產后防止感染。治療:用 0.1%高錳酸鉀溶液、2.0%碳酸氫鈉溶液和生理鹽水依次沖洗子宮,至沖洗液透明為止。沖洗液溫度39~41℃為宜,液體量1~2 mL/次。沖洗結束,注入青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