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艷東
摘要:對畜牧養殖業造成的污染及危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理措施及清潔生產技術。
關鍵詞:畜牧養殖業;污染分析;清潔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4-0052-01
隨著我國畜牧養殖業的高速發展,因其導致的各種污染問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因此如何在保持畜牧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降低其帶來的污染,就成為畜牧養殖業在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關鍵問題。本文對養殖業造成的污染及危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理措施及清潔生產技術,供相關人員參考。
1 畜牧養殖業污染及危害分析
1.1 水體污染及危害
在畜牧養殖業中,畜禽的排泄物必須要經過處理才能進行排放,如果不加處理就排放到河流、水庫、湖泊當中,很可能對水體造成污染,導致水體發黑、細菌增加等問題,而這種污染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清理。過多的畜禽排泄物可能會破壞土壤自身的凈化能力,降低土壤肥力。
1.2 大氣污染及危害
畜禽的排泄物可以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釋放出NH3、甲胺、硫醇、H2S、CH4等有害、有毒的氣體,而規模大的養殖場可排出更多的排泄物,一旦這些排泄物超出了區域大氣的承受能力,就會改變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嚴重危害到周圍居民和動物的健康。
1.3 農田污染及危害
部分地區的畜禽養殖戶缺少必要的環保知識,直接把未處理的畜禽糞便作為肥料施加到農田當中,導致禽畜排泄物中的寄生蟲卵、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直接污染農田,并且過多的肥料被施加進農田里,可引發農作物貪青、瘋長等情況,最后推遲農作物的生長日期,甚至對土地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害,降低農戶利益。
1.4 傳染疾病及危害
近年來,世界各國人畜共患傳染病時有發生。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已經確認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已經有100多種,這其中與牛、羊、豬等家畜有關的傳染病就已過半,如結核病、日本乙型腦炎、布魯氏桿菌病、口蹄疫、破傷風、狂犬病等。人豬共患的傳染性疾病有30多種,人禽共患的傳染性疾病有20多種,如禽傷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給人類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2 畜牧養殖業的污染治理及清潔生產策略
2.1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畜牧養殖業生產中,養殖場的建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必須經過系統、全面地規劃,務求布局的合理性,保證養殖場和居民點、水源、農田等都有一定的安全距離,并且根據當地土地容納排泄物的能力和糞便自處理水平來控制畜禽養殖場的規模。
2.2 建立健全環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養殖場建設環保審批制度、排污申報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對養殖場基礎設施的建設嚴格按照“三同時”方案施行,養殖場糞污處理工程應該和主建筑同時投入使用,對于那些已經建成但是超標排放,污染嚴重的畜禽養殖場應該予以改造和重建。
2.3 開發糞污處理方法及技術
在畜牧養殖業中,畜禽的排泄物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污染來源,“無害化處理”就是把畜禽的糞污通過一些技術進行處理,以達到不損傷人類身體健康的標準,盡可能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保證處理后的畜禽排泄物可以運用到農田中,并且不會對農田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害。畜糞還田利用前必須經過高溫堆肥或沼氣發酵處理,防止病菌、病毒及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擴散。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系統包括畜禽糞便的收集、運輸、貯藏、處理和應用。無害化處理技術的選擇應綜合考慮畜禽的種類、飼料、場所及其附近的農作物種類和地形、離水源及居民區的距離等因素。
2.4 建立區域循環經濟模式
區域循環經濟是把生態學理論運用到畜禽養殖業中的具體實踐之一,可以在一定范圍進行因地制宜的養殖場規劃,通過有序的生產方案安排畜禽養殖場的生產過程和產品布局,盡可能地減少燃料、肥料等原材料的投入,并且盡可能地降低污染程度,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產生更高的社會效益。
畜牧養殖業的清潔生產技術能夠大幅度縮小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也是現代畜牧養殖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唯有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技術,才能促進畜牧養殖業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