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世界上童工狀況最糟糕的國家之一。 2014年緬甸人口和住房普查報告顯示,在緬甸10歲到17歲的青少年中,每5個就有一個輟學去做勞工,其中很多孩子在并未達到法定最低年齡14歲之前就已經開始工作了。
自2010年緬甸政府開始實施一系列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全方位改革后,美國和歐洲國家逐步暫停對緬甸的制裁,低廉的勞動力市場吸引了眾多采購商和投資商回到仰光,尋找商機。其中緬甸紡織服裝行業正在塑造的“緬甸制造”也準備卷土重來。然而,與西方市場的長期隔絕也使得緬甸的制造業在合規方面不太能適應持續演變的,圍繞社會環境問題所開展的供應鏈管理,因為現在要滿足買家的期望,除了速度快、質量高,還必須保證工廠的勞工行為是符合甚至超越國際標準的,而在這其中童工就是一個十分受關注的領域。此時,一個負責任的采購商、投資商應該怎么做?本文摘編BSR于 2016年5月發布報告Child Labor in Myanmars Garment Sector: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中指導企業如何治理童工問題的相關內容。希望以此幫助那些有意在緬甸發展的企業尤其是服裝企業規避童工風險,也期待在政府、企業、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還每個孩子幸福童年。
如何防范、整治童工問題?
目前,為了在這個年齡核實十分困難的國家控制童工風險,許多采購商只選擇與那些發展成熟且恪守供應商行為準則的外資工廠合作。這些工廠通常規定員工的最低年齡為16歲甚至18歲,要高于緬甸政府的最低要求。雖然這是一個比較有效的品牌風險管理方法,但它卻忽略了更廣泛存在的童工問題以及普遍貧困和缺乏教育給緬甸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挑戰,同時它還忽視了國際投資以及供應鏈管理對緬甸兒童未來的潛在影響力。這些孩子本應該在學校讀書而不是在工廠工作的,這種“回避”的方式無視負責任的企業供應鏈以外的童工行為,其最終是會玷污“緬甸制造”整個品牌的。所以,在情況變得更糟糕之前,服裝制造業應該抓住機會,主動幫助當地創建一個公平、安全、正義的用工環境。
總的來說,在考慮到一些重大的不確定因素以及更加廣泛的系統性挑戰時,采購商和投資者應當主動采用一種對員工負責的方案,這其中就包括盡職調查。下面是一些具體的行動建議,企業可用來保護兒童和青年工人。
在工作場所:
是否雇傭兒童、為他們提供什么樣的工作條件,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工廠廠長。為此,我們尋求了許多方法來影響廠長制定決策,助力廠長創建和實施符合國際勞工標準的政策。
1.適用于招聘的培訓和工具。提供必要指導,從招聘流程一開始就消除童工,其中包括向人力資源經理提供用以核實工人年齡和身份的問題清單和檢查清單。在工作申請流程中,要求申請者提供其家鄉政府部門出具的官方文件。此外,無論是否雇傭該申請者,所有有關身份證明和年齡核實資料的文件副本都應該存檔以備復查。
2.為確保良好工作環境,制定明確指南和支持系統。為青年工人提供適當的特殊保護,確保他們的工作時長不超過規定時間,同時又在法律許可的日期和時間內。人力資源系統需依據年齡層次來指派工人,并追蹤他們的工作時長和工作內容。工作區禁止雇傭18歲以下青年臨時工。同時,指南也要結合緬甸國情——依據緬甸法律合法雇傭但不符合采購商年齡要求的工人不應被終止勞動合同,相反應該讓其選擇是繼續有償工作還是接受教育。
具有維權意識的賦權工人能夠更好地識別問題、做出反應并向相關部分報告。
3.通過各種溝通和媒體渠道提升意識,有助于促進有關青年工人文化習俗的改變,并使工人參與到勞動行為監督中來。所有工人都應該了解法律對于青年工人工作時間和工作條件的規定。
4.有效的反饋機制,如申訴渠道、熱線電話、意見箱以及工會代表等都是便于工人報告任何涉及童工或青年工人事務的潛在選項。理想狀況下,應該建立多種渠道。
在行業內部:
全行業的進步體現在所有工廠提高童工標準,確保保護未成年和青年工人的政策在行業內部堅定執行,無論業務規模大小,無論是本地企業還是外國企業。
5.通過支持緬甸制衣工會(簡稱MGMA)童工行動框架,促使多個不同利益相關方采取有效行動,提升行業實踐。
6.與主要政府機構如工廠與普通勞工法督察部(簡稱FGLLID)合作,明確闡述期待并確保執行一致,保證監督和審查流程的有效性。如緬甸負責采購工作小組(簡稱MRS WG)提供的一個協調方式就是由勞動部門、就業部門,尤其是社會保障部門共同參與其中的。
通過選擇性教育、職業培訓或學徒制來支持青年工人,提供替代就業的選擇或有助于提升青年工人技能和實踐的額外資源。
7.改善兒童選擇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的權利。例如,創建一個工作/學習的混合項目,不僅不影響青年工人掙錢,同時還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工作技能和知識水平,這尤其適用于那些十四五歲的工人,因為法律只允許他們每天工作四小時。同時,這也為那些正在尋求雇傭青年工人的工廠廠長提供一個備選人員資源。當前,技術和職業教育是政府和社會團體正在大力發展的領域,一些額外的資源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到位。修道院學校也可以作為公共教育體系的替代選擇,也許還有更多選項。
8.目前,人力資源經理、擅長童工研究的外部非政府組織以及來自社會福利機構(社會福利、救災、安置部門)的社會工作者,正在開發童工項目管理解決方案,這將為企業提供支持。在發現14歲以下童工事件或違反14-18歲青年工人工作時間和條件時,這個資源體系將會被啟動,發揮作用。
在社區:
9.不僅要提升社區成員如民選領導人、宗教領袖、教師、雇主、巡視員等的意識,而且要在父母和兒童中間開展基層工作,這有助于改變社區對于兒童責任和兒童工作義務的文化觀念。
10.為家庭創造安全網,確保遇到經濟或身體困難的家庭擁有額外的支持資源,這有助于減少孩子離開學校尋求就業的壓力。endprint
創建基于權利的解決方案
認識到機構和兒童參與未來決策制定的重要性后,尋求一種基于權利的解決方案將是以上所有行動的基礎。國際勞工組織的一項關于知識、態度、行為(KAP)的研究發現,孩子們常常會積極地找工作,無論是因為家庭貧困,還是出于家庭責任又或者是缺少接受教育機會。一個工廠經理說:他在嘗試勸阻青年工人放棄工作參加職業培訓時遇到了阻力,因為這些孩子們并不情愿放棄工作,他們會選擇辭職,然后再找其他工作,而不是將自己的時間平均分配到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上。很多時候,孩子們非常高興自己能夠履行家庭責任,他們很滿意自己能夠為家庭收入做貢獻。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發現80%的被訪童工表示他們喜歡自己的工作。
為此,在這種童工被廣泛接納的背景下,除了要考慮國際標準對于“什么對兒童是最好的”規定,同時還應該兼顧每個孩子的個人情況、偏好以及意愿。跟制定強制性的項目相比,企業更應當考慮如何更好地讓兒童參與決策制定,以及如何設計自愿計劃使得社會經濟限制同青年工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相匹配,同時又符合國家和國際童工標準。
在一個正經歷重大社會、經濟和政治變革的國家應對童工問題,看來像是一個巨大的任務,而正是這種看法使得許多國際買家或投資者缺席緬甸的發展,至少這是他們目前不愿意出現的一個原因。然而,也正是這種改變的步伐為那些關愛員工的行業、企業創造了一個無與倫比的機會。隨著政府的變更,新的立法者和部長們將會尋找更多方法來發展經濟和勞動力,同時,政府也會采取一些恰當的措施來解決普遍貧窮和教育缺失的問題。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國際資本幫助緬甸加速國內經濟穩健發展,當然,除了資本,共享知識亦很重要。
同時在解決勞工問題方面,服裝制造業在柬埔寨、孟加拉、越南、印尼等其他地方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想要在緬甸進行投資和采購的企業也可以謹記這些經驗,借鑒那些已經被證實的成功工具和方案,不要重復那些已經犯過的錯誤。除了對童工“零容忍”,各方還應該溝通如何通過一種參與性的,基于權利的方法來更好地保護和賦權工人,這將徹底有助于在緬甸建立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服裝業。
編輯|胡文娟 wenjuan.hu@wtoguide.net
本專欄為本刊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推動《兒童權利與企業原則》的合作項目之一,內容不完全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官方觀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