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李鴻斌++李斐?
摘 要:新世紀新使命對高校青年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青年編輯除了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尚的敬業精神、廣博的學識和過硬的業務技能外,還要特別注意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審讀寫作能力、判斷鑒別能力、工具運用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策劃設計能力。
關鍵詞:青年編輯;期刊;稿件;能力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6-0122-02
一、引 言
編輯工作是整個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編輯是讀者與作者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梁與紐帶。編輯能否在編輯工作中貫徹“從讀者出發,為讀者服務”的指導方針,是整個編輯出版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新世紀新使命使高校期刊的地位作用更加凸顯,青年編輯能否迎接挑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掌握編輯所應具有的新技能,決定了高校期刊的生存狀態和發展前景。筆者根據青年編輯成長的實踐經驗,對青年編輯的特點加以分析,總結出要特別注意培養以下幾方面的業務能力。
二、高校青年編輯的現狀與應具備的業務能力
(一)系統的學習能力
高校中的青年編輯很多都不是編輯專業科班出身,所以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重視對編輯專業知識的學習,例如:青年編輯要掌握書刊的整體設計,要熟練運用校對符號,要對書刊的印制以及出版物的發行等環節都要了解。青年編輯要爭取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出版專業職業資格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3個級別,要擔任責任編輯和責任校對必須獲得中級資格證書。《出版專業基礎知識》和《出版專業理論與實務》是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的備考工具書,這兩本書的實用性很強,青年編輯可以通過對這兩本書的學習,系統全面地了解編輯歷史以及編輯工作的具體內容,對青年編輯做好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青年編輯還必須注重對日常知識的積累,編輯在審稿時,常會遇到作者提出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編輯在短時間內難以對其作出判斷,這時就需要編輯查閱相關資料,同行交流,以及向資深編輯請教等方法對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行更新,所以編輯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自己。
(二)審讀寫作能力
審讀能力主要指的是編輯在“三審”過程中的能力;寫作能力指的是編輯的文字運用能力,包括對稿件主旨的把握、結構的調整、邏輯的修改等。青年編輯在“三審”過程中一般擔任初審者的角色,所以他們每天要審閱、處理、修改大量的稿件,還要撰寫“審稿意見”、“退修信”或“退稿信”等,這些都要求青年編輯具有較高的審讀與寫作能力。收到一篇水平或高或低的稿件,首先要通過閱讀弄清楚作者文章的題目與內容是否相符,文章提出了什么新見解,是否符合刊物的用稿范疇;其次對稿件在內容質量和形式質量上進行評價;最后在邏輯性、語法修辭、標點符號等方面是否正確等。青年編輯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稿件,這樣才能發現稿件中的錯誤和疏漏,才能進到編輯審讀加工的責任。青年編輯從文字上為作者進行把關,應把錯別字減少到最低限度,應正確地使用成語或典故,直接引語應準確無誤,參考文獻應正確標注等。修改好一篇文章往往難于寫一篇文章,何況青年編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稿件進行體例、語法、邏輯上的修改,就必須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嫻熟的寫作技巧。凡是寫作能力強的青年編輯,作者很愿意與他們交流寫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對他們提出的修改意見往往也能心悅誠服的接受。而寫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日勤學苦練,要多寫文章,同時要做到字斟句酌,仔細推敲。所以,青年編輯在平時要多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三)判斷鑒別能力
審稿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判斷鑒別的過程。青年編輯作為初審者,如同第一個“過濾網”,必須在通讀整篇稿件的基礎上,把有價值的信息篩選出來提供給讀者,這就要求青年編輯要有判斷鑒別能力。判斷鑒別能力指的是編輯迅速、準確地判斷稿件價值并決定稿件能否錄用、以什么形式發表的能力。內容上的判斷鑒別是最難的。一種刊物往往涉及諸多學科的專業知識,涉及很多新理論、新名詞,文章中的信息是否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原貌,是否是抄襲之作,其觀點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否符合保密規定等,都須予以鑒別,以保證所發表的文章確有學術價值,確實具有科學性。這就要求編輯具有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哲學修養和比較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一般來說,理論修養、知識修養和職業道德修養越高的編輯,越具備對文章的鑒別能力。青年編輯既要具備廣博的文學知識,也要掌握百科知識,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才是提高判斷鑒別能力的基礎。
(四)工具運用能力
工具運用能力指的是編輯使用語言工具書、計算機、現代通訊手段和互聯網等工具的能力。隨著數字期刊的興起,高校編輯部也發生了重大變革,正一步步向現代化邁進。青年編輯對于自己不懂的知識能運用工具書、參考書、互聯網等,通過查閱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判斷與稿件有關的是非與正誤。現在,高校的許多編輯部已經運用計算機采編系統,采用了學術不端檢測系統,使用激光照排技術和膠版印刷技術,數碼照相機也成為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國際互聯網成為青年編輯獲取最新信息的有力工具,與紙質期刊相對應的每一期的電子期刊也已經問世,青年編輯要善于在網上進行查詢,解決審稿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青年編輯還應該掌握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如用手機短信與作者聯系,用傳真機、電子郵箱等接受稿件。編輯,特別是青年編輯還應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每年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性書展很多,有以著作權貿易為主,有以圖書、期刊等出版物實物貿易為主,參加這些國際性書展可以豐富青年編輯閱歷,開拓青年編輯的視野。這一切都說明,工具運用能力是每一位青年編輯人員的必備能力。
(五)人際溝通能力
青年編輯在工作中必須有甘于寂寞、埋首案頭的工作精神,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須與社會建立廣泛的聯系,要有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進行社會調查的激情和能力。編輯審稿、改稿、組稿必須與作者打交道,印刷、出版、發行必須與印刷廠、郵局等單位打交道,這就要求編輯必須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特別是與作者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你要作者對文章加以修改,就要準確地指出論文存在的問題,而通常作者總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好的,看不到自己文章的問題,這就要求編輯在與作者溝通時,細心傾聽其寫作背景與意圖,充分肯定作品的優點,引導作者把文章修改得更完美。在與作者溝通時,必須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切不可自以為是、強加于人。對不打算錄用的文章,應以委婉的口氣告訴作者,以保護作者投稿的積極性,不要傷害作者的自尊心。編輯工作與社會各方面的交往和溝通越來越多,比如,編輯也要參加崗位培訓、學術交流、調查研究等活動,都離不開人際溝通。青年編輯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多與各類人群溝通交流,不管是讀者,作者,還是與出版發行相關的人,青年編輯都要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多聆聽他人對工作中的總結和感觸,從而幫助自己在工作中多思考,這樣才能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
(六)策劃設計能力
青年編輯的策劃能力,反應了他們對出版工作客觀規律的認識和利用的能力,是綜合能力的體現,一個成功的策劃有助于提高期刊的質量。期刊編輯的工作程序性、周期性很強,期刊在一個編排周期里,既要準備當前一期,又要及時處理來稿,適時準備下一期;既要考慮內稿,又要兼顧外稿;哪些稿件應及時發表,哪些可往后放一放,應該心中有數;在準備文字稿的同時,還要準備圖片稿,并進行設計;每期目錄從初定到最后確定,通常都需要作多次調整,處理好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對諸如此類的問題,青年編輯均需善于策劃運籌,合理安排,確保期刊科學有序地按時出版,這就要求青年編輯具有較強的策劃能力。
對于沒有專職美術編輯的編輯部來說,編輯既是學術編輯,又是美術編輯,對封面圖片、內文標題、補白、轉頁等,均應進行設計。這就要求青年編輯必須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設計能力。
在編輯的策劃設計中,在期刊的質量得到保證的同時應弘揚創新精神,使期刊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編輯工作涉及的每一項業務,從信息采集、策劃,到編稿、組版,都是創造性的勞動。青年編輯要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并把創新精神寓于整個編輯工作中——從作者的文章中敏銳地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引導作者把工作經驗升華到理性的高度;密切關注各領域的新發現、新成果,敢于發表有創新見解的論文,使期刊站在時代發展的最前沿等,這些都是青年編輯工作創新的具體表現。
三、結 語
編輯出版工作除了要求青年編輯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外,還要求其具有敬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因為編輯工作雖然是一項“為人作嫁”的工作,但它體現的是具體的勞動成果,責任重大,還經常會面對各種分歧和矛盾。所以,青年編輯要熱愛本職工作、甘于平凡、任勞任怨,不利用工作之便以稿謀私、出賣版面;不泄漏國家秘密,給人可趁之機;堅決抵制一切妨礙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不良內容公之于眾。總之,編輯工作對青年編輯的能力素質要求是很高的。對于青年編輯,需要不斷積累經驗,虛心向老同志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鄭興東,陳仁風,蔡雯.報紙編輯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 魯克成,羅慶生.創造學教程[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7.
[3] 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數字出版與數字出版產品[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4] 梁光鐵.知識經濟時期科技期刊編輯信息能力的重塑[J].編輯學報,2001(4).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