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鵬++馬秀貞


[摘 要]以青島市為例,從地方政府制度選擇視角對高端產業發展推進經濟轉型的機制機理進行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研究表明,先進制造業是高端產業的主體,高端產業發展受稅收、公共品供給和政策環境等制度選擇變量的顯著影響。地方政府應當鼓勵自主創新,引領高端產業自主發展;創新體制機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積極吸引產業要素聚集,降低高端產業發展成本;促進高端產業集聚,大力推動經濟轉型。
[關鍵詞]高端產業;經濟轉型;制度選擇;地方政府
[中圖分類號]F01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6)02-0066-05
產業發展走向高端符合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和產業發展規律,是產業優化升級、優勢再造的要求、表現、方向和內容。如何發展高端產業,如何系統化運作和推進高端產業發展,既需要進行學理分析和理論梳理,也需要對實證案例進行總結提升。通過此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為地方政府的制度選擇提供依據和參考。
一、高端產業發展推進經濟轉型的理論研究
(一)高端產業的理論內涵
高端產業是產生于中國語境下的概念,雖然從2006年開始便屢屢見諸新聞、政府文件和學術研究論文,但是在經典經濟學理論中并沒有直接論述。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開展了37期關于“先進工業”的研究,在這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布魯金斯學會認為高端產業(先進工業)必須是:企業人均研發支出超過450美元,這大于或等于全產業標準的80%;獲得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位的員工數必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或者在本產業中的份額高達21%[1]。按照這個標準,美國高端產業部門涵蓋了50個行業(見表1),其中包括37個制造業部門(如汽車制造、航空航天等)、3個能源行業部門(如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等)和12個高科技服務業部門(如計算機軟件和系統設計、健康應用等)。布魯金斯學會認為,這些產業最能夠支持創新、包容和可持續增長。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我們發現,制造業部門占到了高端產業行業總數的74%,如果加上能源行業和工程建筑業,傳統的第二產業部門占到全美高端產業總數的82%。
2008年,科技部聯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其中第三章第十條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了定義:一是核心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二是擁有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三是研發科技人員不低于職工總數的10%;四是企業近3年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其中,境內研發費用不低于60%;五是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比不低于60%。經過認真梳理比較,我們發現這個定義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關于“先進工業”的定義呈“約等于”關系,所以,本研究采用科技部門發布的高新科技產業增長率作為衡量本地區高端產業發展速度的定量研究指標。
(二)發展高端產業與經濟轉型升級關系分析
發展高端產業與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內在的必然聯系。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要內容的經濟轉型指一種經濟運行狀態轉向另一種經濟運行狀態,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更新支柱產業,促進國民經濟體制和產業結構發生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換。發展高端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能夠解決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失衡、發展方式粗放、產業低端、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高端產業代表著全球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和當前我國產業“轉方式、調結構”的主攻方向。發展高端產業能夠大幅度提升經濟發展水平,輻射帶動地方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高端產業聚集區,將從產業空間配置和產業鏈分工等方面提升產業層次和競爭力,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從產業發展視角看,經濟轉型升級就需要培育和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的高端產業體系。正如麥肯錫公司所認為的那樣,“高端產業為其他領域提供發展機遇,也引導了后衰退時代的就業復蘇。高端產業的未來競爭力和增長是大范圍共享繁榮的前提。”
結合我國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條件和青島高端產業發展的實際,本研究認為,先進制造業為青島高端產業的主體部分。青島的先進制造業主要包括家用制冷電器具制造業、鍛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業、輪胎制造業(子午線輪胎)、汽車整車制造業、電視機制造業、鐵路機車車輛及動車組制造業、電子元件及組件制造、船用配套設備制造、電線電纜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等等。除此之外,高端產業還包括處在產業鏈關鍵地位,產業價值網絡控制力的高端環節,創新創業集群,具有核心技術能力、知名品牌和獨特經營技能的總部等。
二、地方政府促進高端產業發展的制度選擇研究
亞當·斯密關于政府政策、經濟要素流動和產業發展的研究是政府制度設計研究的起源。薩繆爾森、查爾斯·蒂布特、Baldwin、張晏等分別從公共品供給、稅收和補貼等方面對政府制度設計的效應機制做了細致研究[2-5]。這些研究的對象都是完全市場競爭環境下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制度設計,如何促進我國高端產業發展的研究相對較少。青島市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開放城市,處在南北經濟的連接點上,具有發展高端產業的基礎條件。2015年青島市人均GDP約為1.56萬美元(人均GDP1萬美元在經濟學上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臨界點)。隨著青島市的多項經濟社會指標逐步達到全面小康社會水平,綜合研判,青島市經濟發展階段保守估計是處于工業化后期,樂觀估計可定位于工業化后期向后工業化社會轉型的過渡期[6]。目前,國內外經濟結構正處于深刻調整時期,國內經濟體制改革正在全面提速,創新驅動與產業轉型正在蓬勃發展。經濟環境的新變化決定了青島市在高端產業發展方向、經濟轉型升級機制等方面會呈現出比較好的代表性。以青島市高端產業發展作為研究樣本,可以較好地為我國地方政府通過發展高端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進行制度選擇提供借鑒。基于上述考量,本文對2009—2014年青島市高端產業發展的有關數據和地方政府制度設計變量進行了數據采集和實證分析,并在此實證基礎上提出促進高端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構建分析模型
產業經濟學理論在完全市場競爭和規模報酬不變的假設下,將產業發展與產業布局現象歸結為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差異。從我國經濟產業發展實踐來看,產業發展并不完全是企業行為,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本質也不能完全理解為市場的自發行為。地方政府有意識地推進高端產業發展、促進本地區經濟轉型升級,除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勞動力成本等因素外,地方政府的制度設計,如稅收、公共品供給以及政策環境優化等也會直接影響到高端產業發展與經濟轉型升級。本文對地方政府制度設計對高端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進行了考量。根據產業經濟學理論,選擇地方政府的制度因素作為控制變量,構建模型(1):
industryt=β0+β1taxt+β2publict+β3policy t+β4+Xt+εt
其中,β0、β1、β2、β3和β4為待估參數,industry為高端產業發展速度,tax為稅收變量,public為公共品供給,policy為政策環境優化變量,Xt為控制變量,εt為誤差項,t代表年份。
(二)數據說明
1.被解釋變量
在參考張遼[7]和劉修巖[8]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運用青島市高端產業增長率作為高端產業發展的量化指標。在參考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關于高端企業定義的基礎上,對照科技部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條件,本研究選擇了青島市科技局統計的高新科技產業增長率[9]來定量分析本地區高端產業的發展速度。
2.核心解釋變量
(1)稅收變量(tax),地方政府可以利用稅收減免措施來鼓勵本地高端產業發展和外地高端產業進入。筆者選擇青島市的國稅和地稅總和占本地區GDP的比重作為分析區域內企業稅收負擔的定量指標。
(2)政府公共品供給變量(public),公共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能夠為本地高端產業發展提供完善的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對加速高端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本研究選取青島市的交通、能源、通訊等基本建設支出占市級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作為衡量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給的量化指標。
(3)政策環境優化變量(policy),非國有經濟的比重是衡量該地區市場化程度的重要指標。非國有經濟的比重高意味著政策環境的扭曲程度較低[10]。筆者選取青島市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數量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比重作為政策環境優化變量的衡量指標。
3.控制變量
本研究選擇的控制變量包括勞動力成本、市場開放程度和地區產業集聚效應。其中勞動力成本用青島市全社會平均工資與全國平均工資的比重來度量;市場開放程度用青島市進出口總值占本地區GDP 的比重來度量;地區產業集聚水平用青島市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來度量。
(三)實證研究
以青島市高端產業增長率作為被解釋變量,以稅收負擔、政府公共品供給、政策環境優化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并分別加入勞動力成本、市場開放程度和產業集聚水平等三個控制變量。
模型(2)到(5)顯示,隨著三個控制變量的分別加入,解釋變量的非標準化和標準化回歸系數也出現了變化(見表2)。模型(2)顯示,地方政府制度選擇對高端產業發展具有較顯著影響。在不考慮其他的因素條件下,稅收負擔下降1%,本地區高端產業發展的速度將提高0.861%。同樣,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制度優化提高1%,本地區高端產業發展的速度將提高4.38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政府公共品供給對本地區高端產業發展的影響是-0.147%,影響并不顯著。需要指出的是,制度優化的影響顯著,這表明各地方政府在培育高端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注重本地區的制度環境建設。
為了考查勞動力成本因素對地區高端產業發展的影響,筆者在模型(3)中加入了勞動力工資水平作控制變量。回歸結果顯示,工資成本提高1%,本地區高端產業發展的速度將提高0.0118%,影響并不顯著。模型(4)中引入市場開放程度控制變量,市場開放程度提高1%,本地區高端產業的發展速度將下降 0.139。從模型(4)到模型(5)可以看出,在分別加入相關控制變量后,無論是政府制度選擇相關變量回歸系數的顯著性,還是整個模型的 F 統計量和R2檢驗均有大幅提高,表明高端產業發展明顯受到地方政府制度設計的影響,也可以說高端企業爭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的動機比較強烈。
新經濟地理學認為,由于本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優勢形成了特定形態的產業集聚特征,規模報酬遞增規律的存在使得產業集聚效應和地區差異得到自我強化。因此需要考慮初始產業集聚程度對高端產業發展的影響。本文在模型(5)中導入產業集聚效應變量。研究表明,產業集聚水平對高端產業發展具有較為顯著的正向作用,產業集聚水平提高1%,本地區高端產業發展的速度將提高14.681%。產業集聚水平越高,在專業化分工基礎上形成的配套產業也就越完善,高端產業發展就能夠獲得規模效益,并提升創新能力。也正因為如此,集聚效益明顯的地區更容易承接高端產業轉移。
(四)研究結論
本文的研究表明,區域高端產業發展受到地方政府制度選擇的顯著影響。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高端產業十分重視追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的條件下,地方政府的征稅增加會對本地區高端產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在定量分析中,本研究將青島市市級財政在交通、能源、通訊的支出占本級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作為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給的定量指標。但令人費解的是,此類公共品供給的增加并不利于本地區高端產業發展。經筆者進一步調研認為,該現象可能與調查年度內,交通、能源、通訊等項支出占青島市市級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相對較低,對高端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較低有關。這可以在模型(2)—(5)中得到驗證,政府公共品供給變量回歸系數顯著性相對較低。定量研究清晰地表明,政策環境優化是影響本地區高端產業發展的最重要的政府制度選擇變量。地方政府在積極發展高端產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關注本地區的政策等軟環境建設。
三、地方政府發展高端產業推進經濟轉型的政策建議
高端產業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既符合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現代高端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我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倒逼、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的戰略選擇。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特別是一些發達城市積累了經濟轉型升級走向高端的能量,具備率先實現經濟戰略性轉型的基本條件[10]。地方政府應從下述幾方面制定政策,大力發展高端產業,推進本地區經濟轉型。
(一)鼓勵自主創新,引領高端產業自主發展
發達城市發展高端產業,建設高端產業集聚區,有助于搶占產業創新制高點,站在高端謀發展;有助于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增強城市承載力;有助于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助力全國經濟發展與轉型升級。地方政府應當制定有力政策支持高端產業以自主創新引領自主發展,支持高端產業從內部資源整合、體制機制創新、文化環境優化入手,通過技術、機制、管理等創新,走向高端。其中,技術創新是高端產業自主創新的重要一環,地方政府應大力支持和引導高端產業強化技術創新。首先,找準制約產業走向高端的關鍵因素,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為契機,篩選出一批能有效促進產業升級、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的重要技術,加快推進技術產業化應用,著力解決核心裝備、關鍵材料、重要零部件等關鍵環節缺失問題。其次,推進產業標準化戰略,促進自主標準邁向全球,增加在國際標準方面的影響力。再次,重視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努力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構建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相互融合的模式。
(二)創新體制機制,降低市場準入
盡管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在高端產業的定義中指出,高端產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高輻射、高帶動)等特征,事實上,在我國,高端產業仍然存在產業低端、產業附加值和層次不高的問題。近年來,青島市高端戰略實施成績十分顯著,根據筆者計算,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平均利潤率是6.46%,比2010(5.46%)年提高了1%。其中,2013年輕工制造業是6.7%,裝備制造業是7.1%,超過10%的只有儀器儀表制造業(10.2%),醫藥制造業(12.0%),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12%)等,而這些產業在青島市高端產業中并不占主流。說明青島高端產業發展的任務仍十分艱巨。這就需要地方政府積極創新體制機制,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和審批程序,積極推進“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有效降低市場準入的政策性門檻,為高端產業發展提供更為寬松的市場環境。特別是要通過鼓勵民營高端產業,專注于核心業務和核心競爭力構建,從“微笑曲線”的底端向兩端演進,以業務模式轉型創新推進轉型升級,拉動本地區經濟轉型升級。
(三)吸引產業要素聚集,降低高端產業發展成本
產業要素的集聚可以有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地方政府應當充分利用國家的現有政策和本地區實際,規劃發展一批高端產業聚集區,吸引國內外人才、技術、重要資源、管理、項目等高端要素向這些區域集聚。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一要依據高端產業發展和集聚的規律與基本特征,采取有力措施,營造有利的投資和居住環境,降低高端企業的運營成本,推動和促進高端產業發展。二要著力改善園區環境,促進園區功能升級,努力培育產業聚集能力,積極承接國際高端產業轉移,帶動配套產業發展。三要運用財政和稅收政策,引導高端企業研發技術,擴大規模,推動產業快速升級。四要圍繞主導產業鏈招商引資,發展配套產業,促進高端產業集聚。五要引導創新要素和資源向高端企業集聚,支持企業加快成為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化的行為主體。
(四)促進高端產業聚集,推動經濟轉型
地方政府應當采取有力措施,促進高端產業向本地區聚集,這對發展高端產業推進經濟轉型尤為重要。一是要采取措施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改造,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地方政府要推動本地區傳統型企業引入新的產業理念,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提升產品質量,推廣清潔生產、安全生產、節能降耗,推動產業從低端走向高端。二是鼓勵高端并購,聚集高端要素,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官方渠道搜尋具有某種資源和知識的企業作為并購參考。基于提高本地區核心競爭力的考量,并購應當關注研發機構和專業的科技型企業。三是通過異地搬遷改造推動優化升級。地方政府可以和企業合作,通過制度、技術創新,把搬遷改造與結構調整相結合,獲得土地級差地租收益,破解老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難題。通過老城區企業搬遷重建,推進產業資源向高端產業集中,推進產業向產業集群集中,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發展高端產業、建設高端產業聚集區是我國順勢而為促進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是我國高端引領搶先機、破困境、壯實力的戰略選擇。沿海發達城市應搶抓機遇,充分發揮優勢,積極發展高端產業、建設高端產業聚集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走向高端。
[參考文獻]
Brookings Institution.Americas advanced industries:what they are, where they are, and why they matter[EB/OL].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reports2/2015/02/03-advanced-industries#/M10420.
Samuelson P. 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transport costs[J]. Economic Journal,1954(64):264-89.
Tiebout C M.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56(65):416-424.
Baldwin R E,Krugman P. Agglomeration,integration and tax harmonization[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4(48):1-23.
張晏,龔六堂. 地區差距、要素流動與財政分權[J].經濟研究,2004(7):59-69.
馬秀貞.青島經濟發展階段研判及創新發展路徑分析[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2(6):18-23.
張遼,宋尚恒.政府競爭、要素流動與產業轉移—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14(3):21-28.
劉修巖,張學良.集聚經濟與企業區位選擇—基于中國地級區域企業數據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10(11):83-92.
青島市科技局.青島市科學技術發展報告2008-2014[R/OL].http://www.qdstc.gov.cn/nv.aspx?id=38706.
張俊妮,陳玉宇. 產業集聚、所有制結構與外商投資企業的區位選擇[J].經濟學季刊,2006(4):1091-1108.
馬秀貞.以高端產業發展引領中國“轉方式、調結構”[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3(5):126.
[責任編輯 王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