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音樂聲勢教學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以人的身體為樂器的音樂活動,即:教師指導學生隨著音樂旋律通過拍打肢體、跺腳等發出有規則的聲響的一種音樂活動。可見,聲勢音樂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引導學生學習節拍,而且對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該如何提高音樂聲勢教學質量呢?
一、學會聆聽
聽是聲勢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聲勢教學質量的基礎。所以,在提高聲勢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教會學生的就是聆聽,因為只有懂得了“聽”,學生才能隨著“聽”到旋律“動”起來,才能支配肢體動作,才能有效地將音樂和動作協調起來,產生美,進而為提高小學音樂聲勢教學質量做好保障工作。
比如,《小鼓響咚咚》是一首讓學生感受打擊樂在音樂中表現的作品,也是旋律比較清晰的一首兒歌,所以,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聆聽”,除了聽歌詞之外,還要聽歌曲中的旋律,感受“小鼓”的鼓點,然后,引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用手指敲桌子,隨著音樂中的旋律來進行敲打,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學生會跟不上節奏、會亂,但是,隨著聆聽的深入,學生慢慢就會走進音樂,敲打桌面的聲音也會和諧。
二、學習歌詞
歌詞是學生理解音樂的保障,也是提高音樂學習質量的重要方面。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理解力差,又不能真正理解歌詞的大意,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去學習歌詞,去理解歌詞大意,進而引導學生在歌詞的學習中進行聲勢教學。
例如,在教學《木鼓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詞的大意,感受歌詞中所表達的那種歡樂的氣氛,在授課時,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佤族”,并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木鼓,同時,通過對歌詞的介紹來引導學生感受當時的情境,引導學生走進場景之中。接著,我引導學生借助“腳尖點地”的形式來隨著自己對歌詞理解以及旋律的展示來進行聲勢教學,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節拍學習質量的提高。
總之,素質教育下,我們要重視聲勢教學,有效地將音樂的歌詞教學、聆聽教學、簡譜學習以及音符學習等方面的內容與學生的肢體動作結合在一起,進而在展現音樂魅力的同時,也為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以及高效音樂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楊慧.聲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大觀,2014(10).
編輯 韓 曉